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12/10/07 10:46:39 标签:

        因为工作的关系,好久没来育网了,宝贝都长大了不少,学会了撒娇,上幼儿园了以后,懂事不少!

也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没能把宝贝带在身边,不免有些遗憾。。。。

       上个学期带在身边,因为环境的问题,担心孩子会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和老公商量决定把孩子送回老家让奶奶带,家里还有哥哥姐姐,也好有个伴,但是,知道自己还是会这样,顾此失彼,对孩子的思念难耐不说,还担心我们都不在她身边,对她一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担心会错过了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段,生活所迫不能成为无法照顾孩子的借口!

        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它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

宋代词人家颐曾说过: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我认为教育孩子不仅至要,而且可以至乐。记得有一首歌叫《读你》,蔡琴用她甜美、细腻的歌声把情人的至爱和读书的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我们一生中最甜美、最细腻、最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一本书。如果你有能力去好好读,一定会读出“三月”的感觉,读出喜悦的经典。当孩子的一切移动在你的视线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唱出: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当然孩子也是最复杂、最难理解的一本书,有时候我们会读不懂,但这不是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现代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根本不把教育子女当做人生的至要。他们不愿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有点匆匆翻过,有的甚至从未打开过。这样的父母自然无法感受到那人生的至乐,一不小心孩子甚至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至痛。

        我们的身边不少事业有成的父母,但是这些在外人眼中的成功者,却常常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因为他们的孩子不成功。当他们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至痛时,他们才明白是孩子,不是公司,才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事业。但可惜的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还能被“经营”的时候,他们没有去努力、去管教。当孩子上了高中甚至大学,很多坏习惯已经形成了,这些父母方开始意识到孩子的重要性。到了那个时候,虽然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想要弥补自己的过失,但一切为时已晚矣。因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

         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父母这个这样的岗位也是别人不可代替的。孩子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刚出生的银耳就能在视觉和听觉上把自己的母亲从别的女性中识别出来。反之亦然,母亲也能很准确的识别自己孩子的哭声。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样的连接更加地密切。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所以,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我有一位邻居,她把出生不久的女儿留在老家让自己的父母带,前两年很少会去看。姥姥姥爷为了让宝宝记住妈妈,就把妈妈的一张相片贴在墙上,并常常对宝宝说这是妈妈。有一天妈妈真的回来了,当她抱住宝宝时,吓得宝宝大哭起来:“我要妈妈,我要妈妈!”一边哭一边挣脱妈妈扑向墙上的那张照片。看到这一幕,这位妈妈心都碎了。短短两年时间,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妈妈已经从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了一张照片。这位妈妈后悔不已,下定决心辞职,把宝宝接回自己工作的城市,还结婚搜了专门的亲子辅导,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慢慢让孩子接受了现实生活中的妈妈。所以,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自己可以开个小差。这个小差可以造成你和孩子一生的缺憾。仅仅意识到为人父母这一岗位的重要性还不够的,我们还要意识到这一岗位的专业性。

         写到这里,我自己也明确了目标和今后人生的方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