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歇后语

12/12/20 20:06:29 标签:成长故事

     昨晚睡前故事讲完之后开始准备睡觉,突然想起同事说的一个歇后语,感觉太逗了赶紧给涵涵说说,哪知没听说过这可笑事情的她竟哈哈大笑来了精神,非要我给她再讲讲这歇后语的由来,然后继续举例一下平日的歇后语。涵涵是越听越高兴,越听越兴奋,三口捣腾这经典歇后语到十点多钟才停止,要不第二天又起不来喽!问她:“是谜语有趣还是歇后语好玩啊?”“当然是歇后语有趣呀!”

              那么我就百度总结一下,开始讲讲这歇后语吧!

歇后语,就是俏皮话儿,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语言,是一种口耳相传,流行域广,运用灵活,富有表现力的譬喻,是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含蓄幽默,诙谐风趣,把哲理与趣味、智慧与通俗、广泛的内容和特殊的结构融为一体,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民间智慧养育的幽默之花。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它特有的魅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外甥打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灯笼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 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照旧()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  越听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不能,武()也不能。  越听  好的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怡晨绮对☏涵涵&俊俊说:2012-12-22 21:22:54
  • 歇后语很有趣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宝宝主页主人不允许匿名留言,请登录后再留言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