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栖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东关上村。距北京市三环路不到100公里。 是华北地区唯一由五百米水路进入的溶洞。
房山区岩溶地貌分布广泛,溶洞有很多,比如房山石花洞,下英水村银狐洞,上方山云水洞,都分部在房山区境内。他们根据房山区的山岩地貌,和水洞口出水现象,认为水洞口应该会连接着溶洞。于是98年春节刚过,就对水洞都进行试探性开发,原计划开凿300米如果没有开发价值就只好放弃,特别令人惊喜的是,只开发20米,开凿19米,就发现了钟乳石,往里空间越来越漂亮,只是到处是水,如果不把水引出来的话,游人就没有办法进洞,为了解决洞内排水,又用了7个月的时间,连接着自然溶洞,开凿了这条长达500米的泄水道。
仙栖洞现已探明6000余米,但仍无止境,分上中下三层,今天我们参观的是中层景观,有1000多米,据专家考证,溶洞体地层,是白云质灰岩和沙质白云岩,形成于16亿年前的震旦纪早期,年龄是7千万年左右,洞内大部分景观都在30至70万年之间。
一位五台山云游僧人至此,想在洞内找一修练的地方,可他进洞看完却变卦了,他说洞内仙人众多,我辈卑微,在此修炼绝对不成,可以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根据这位老僧人的意思就取名“仙栖洞”。
宝塔寻根
在这儿我们要看的是宝塔寻根,这座宝塔是在这块岩石平面上由滴水沉积形成,奇特之处是:根部的岩石是几面悬空的,就像塔没有根基,也就正所谓它的名字“宝塔寻根”在这儿看完宝塔根部,我们接着往上走到上边看塔的全貌,再找偷懒的守山人。大家请看这座塔高16.7米,目前是仙栖洞中,最高最大的一座塔,整座塔通身都是白色,造型奇特宏伟壮观,一会我们可以从不同位置看。
蚌仙守珠 这种环形向外扩展生长的岩溶现象叫石盾,因有正反两个面,外国人叫它调色板,石盾薄而透明,又有天然纹路,非常像一只大蚌壳,巧的是旁边还有一颗透明的小石笋,在灯光的辉映下,就像一颗珍珠,所以石盾和石笋我们合起来叫它“蚌仙守珠”再看离珍珠不远的地方,想必是守山人知道,现在已经是家家富富有余,没有人偷东西,他也就找一块安静的地方睡着了。
通天柱
仙栖洞第一景,可以说神奇的大自然用了千百万年的时间造就了这座艺术宫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8.6米的通天柱,它的难得之处在于如此纤细,它是由滴水沉积的钟乳、石笋相接在一起才形成的,可以看上边光滑的部分是钟乳石,下边有花纹的的部分是石笋,大家可以清楚的看一下这儿,上边有圆锥形的钟乳,它向下慢慢滴水,慢慢沉积,在滴水过程中会形成从地面向上生长的石笋,它们同时生长,经过笋乳相望、相亲、相接、相融四个过程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通天柱,不过这个过程非常缓慢,现在我们看到的通天柱正处于第四阶段,笋乳相融的阶段,经专家鉴定,通天柱的形成大约用了30万年。形成通天柱的关键要看顶部岩石的质量,岩石与钟乳石的连接面不大,岩石要承受几百公斤、甚至几千公斤向下的拉力,一但笋乳相接才能大功告成。
我百度了一下,只截取了一部分复制过来。因为关于这个的篇幅太长了。
对于仙栖洞,是在去十渡的必经之路上,我们一年不知道带着丫头去多少次,看山看水烧烤之类的。每次都经过。每次老张都会说:“要不咱们上去看看”“不就是个山洞吗,有什么可看的,孩子也不见得喜欢”每次我都这样拒绝。
这一次是因为天气冷了实在没地方可去。那天在磨盘柿之乡骑车后老张说要不咱们再往前走走,去看看仙栖洞吧。
于是,继续驱车向前。顺着路标提示一路前进,直接就是往山里去了的感觉。那时候是十一月,那里居然已经又积雪了,看来山里的确气温要低很多。
领着丫头一路上去,已经不是旅游季,压根就没有人过去游览。门票六十。拿着票的时候觉得真贵。可是上去后才知道现实五百米水路,然后一直在洞里游览,有专门的讲解员一路陪着。洞内常年温度十八度。很温暖。然后看过之后才感叹,这六十块钱真是没白花。
多多更是一路惊呼着太神奇了,妈妈,我们是要去探险吗.
我觉得过多的话似乎都是多余的,所以,直接上图吧。只是拍的效果不是太好。讲究这看吧。
老张照的时候也没照旁边的提示牌,刚开始看的时候还知道哪儿是哪儿,现在再整理的时候已经完全对不上号了。所以也不单独写都是那个景观了,免得张冠李戴的闹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