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好声音》给我带来的育儿启示
2013年2月2日
结束了一年的工作,袋鼠妈妈开始给自己放假。这个周末就在网上看热播节目《中国好声音》的视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在娱乐和放松之余也从中得到了很多育儿和做人的启示。
选手上台表演的时候,也会有镜头切到等待区,让观众看到选手亲友的情况。有很多选手都是由父母陪同而来的。我记得一个女选手的父母一直神色非常凝重,当时我看到她父亲那个表情时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最后没有导师青睐她,她爸爸那张脸啊比死人的还难看。有一个选手落选的时候,他妈妈立刻蹲下来哭了。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太注重结果,并且思维及其狭隘(以为人生只有一条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曾经接待过一位来访者,她的困扰是孩子成绩很差。我不断地澄清,发现,她的孩子是班上中上水平,而她却认为孩子成绩很差。这位母亲非常担心孩子中考考不上好学校。我问她:“假设你的孩子中考落榜了,会发生什么?”她说:“我无法想象。除了上高中,不可能再有别的出路了。”可以想象这个孩子面临着多大的压力。当我看到那个选手父母凝重的表情时,就断定她会被淘汰了。连我这个电脑前的观众都感受到了压力,可以想象这个人在家里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样的人注定是活不出自己的,也注定走不远。
有一天喜乐跟袋鼠妈妈说:“妈妈长大了我要当个捡垃圾的人。”我说:“好啊,如果你能够想到很好的方法回收垃圾,并且利用垃圾来制作东西,那会祝福很多人的。“喜乐也会说:“妈妈我想当老师。”袋鼠妈妈就回应说:“好啊,你会教你的学生什么呢?”她说:“运动”。(这意味着喜乐的理想是当一名体育老师。)人生不止有一条路,人也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地上大学、找到好工作、结婚生子。若每个父母都这么想,就不可能有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划时代的人物了。
袋鼠妈妈观察到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很多选手是来为父母圆梦的。他们在台上诉说着自己家庭“感人”的故事,大概的意思就是今天是来完成当年父母无法实现的梦想。导师也好现场观众也好常常被感动。可是作为一个母亲、也作为一名帮助家长的心理工作者,我实在是不敢认同。太多的中国父母把孩子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工具和安慰剂了。在我的“快乐育儿父母关怀课程”上,当我让家长们谈对孩子的期待时,有家长说:“我英语不好,所以我希望她英语好。”有太多的父母对孩子有的是需要,而不是爱。他们需要孩子在他们不擅长的方面擅长、他们需要孩子为他们挣面子,他们需要孩子帮他们圆年轻时的梦......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个孩子,内心会是多么的压抑,那个真正的自己什么时候才可能活出来呢?有的人也许一辈子也无法活出真我,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期待、阴影里。
在和喜乐互动的过程中,她常会问:“妈妈你喜欢这个吗?”我会告诉她“我不喜欢,但是没关系,你可以喜欢,你可以和妈妈不一样,妈妈还是爱你。”有时候我问她会选择什么,她说:“妈妈你选哪个我就选哪个。”我告诉她:“你不需要和妈妈一样。你可以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们两个可以不一样又很相爱。”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但是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应该成为他自己,而不是父母的圆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