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惩罚

13/02/17 17:35:32 标签:

       今天是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我从2月8日,即年二十九放假,到今天前后总共10天,这十天里,感觉从初一开始,扣除今天和初六那天,那天我短暂出游了,我每天都在跟孩子发火,发火的起因是晚上哄她睡觉,不停的躺在床上讲话,身体扭动,搞的我火冒三帐;年三十到我弟家吃饭,中午和晚饭在我弟家吃的,晚上回来后鞭炮不停的响,入睡后我在看电视,半夜12点的时候被鞭炮吓醒了,哭,年初一我弟全家来我家吃饭,妞妞推妹妹好几天,还莫名的哭了好几次,又是训斥,又是打手,好像效果也不佳。突然就觉得孩子自己也没带好,一堆毛病,爱哭,睡觉难,睡觉时间短,看见别人的东西上去就拿,想想就更觉得郁闷,就这样大年这几天都能听到妞的哭声,也能听到自己的喊叫声,甚至动手打屁股,扭屁股。初七晚上,经过她爸微信教导,觉得自己最近状态也有问题,应该调整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晚上哄睡觉的时候,先读了一本巧虎的书,我家没有爱哭鬼,读完之后关灯,换睡衣躺床上,我跟她讲巧虎一天不哭闹,妈妈奖励一个圆形贴纸,如果妞妞乖乖躺床上不乱动,一天不哭闹,妈妈也奖励一下巧虎圆形贴纸,一周不哭,奖励五角星贴纸,集齐五个带妞去海底世界,她好像听懂了,虽然也动但是讲过之后就安静的躺床上,不怎么讲话了,过了十几分钟就睡着了。早上5点左右醒了,我安静的躺着不理她,看她能否再次入睡,她跟我说要喝水,还要小便,小便之后,又喝了点水,后来又睡着了,8点醒的,我们俩都睡饱了,我们心情都很愉快,我决定今天一天都保持好心情,看看孩子是不是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我们今天出去玩了两次,包括在家玩玩具,她真的没有发脾气,没有听到她哭声,当然自己也很愉快。

午写了一堆细节的东西,居然网断了,没保存上,想哭的心都有了。写此文的目的是告诫自己,大声喊叫训斥没有效果,打屁股也没有效果,自己心情愉快,孩子心情才能很愉快,心情愉快的时候讲的话她更是愿意听。孩子的笑声更有利于她的成长。

上午又搜到了尹建莉老师的微博,正在学习中,传一段警示自己。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77c2a010145j5.html

童年遭遇暴力对待的人,特别容易成为暴力教育的支持者。人生初始经历的东西,会在生命中留下刻痕,形成一个人的判断模式,固化为他的一种思维底色。成年后,对人性的负面看法及简单粗暴的做法,便成为他一切思维和判断的出发点及归宿。不要打骂孩子,这非常重要。

不管和放弃关爱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在不打扰的基础上想办法发展孩子的正面潜能。比如建立良好的亲子信任关系,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兴趣,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同伴交往圈子,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等等。总之,一定要进行正面改善,而不跟孩子形成对抗和冲突。家长最多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但计划如何制定一定要听取孩子的建议,如何执行则要交给孩子。

 

事实上,孩子能做到“大致齐”就已经很好,允许平时安排得不理想,甚至哪几天或哪段时间特别不理想,只要总体上能兼顾好玩耍和学业即可——这个简单的目标能否正常实现,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只要家长态度拿捏得当,孩子基本上都可以实现良好的自治。而所谓“拿捏得当”,做到了也并非难事,核心即“不管是最好的管”。

 

 

这个理念是我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首次提出的,它可以套用到对孩子学习、游戏等的一系列管理中。“不管”,不是不负责任的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而是无为而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作为,却是最有效最长远最有力的一种方法,可谓是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的心理学基础是:人的天性是向上向善的,在正常的环境中,每个人在善恶表达上,一定是优先表达善的一面。只有在变态的环境中,恶才会被刺激出来。这都是人类基因自我保存和延续的一种本能反应。所以家长不必担心自己不管孩子,孩子就会一路下滑,一直滑到“网瘾”中——有这样担心的家长,主要是对这一心理学基础有相反的理解,认为人的天性是向恶的,当孩子出现一点不好的苗头时,如果不去管住他,他会越来越差劲。由于人性向恶的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在这种理解基础上的一切教育行为都会带有负面暗示,结果往往是越管越不如意——这就是严格的父母往往教育出不如意孩子的深层原因。

游戏、学习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都是人的天性,是本能的需求。在正常生态环境中,未成年人都有自我调适的动机和力量,而且年龄越小,调适功能越强大。也许他们会不时地玩得过了头,也许他们短时期内在学业上不如人意,只要家长信任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友好善意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无任何负罪感地去玩,孩子有能力慢慢协调好游戏和学业的关系。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