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尹建莉老师博客的一篇文章

13/02/18 16:02:15 标签:

宝宝日记:   

下午 ,宝宝一个人鼓捣她的实验,研制饮料,她把粉笔用小剪刀刮出粉末,刮了很久,刮了一小堆,然后用粉笔末儿给水染色。看那一堆瓶瓶罐罐,我觉得很有趣,从不打扰她,从她身边走过,我也不和她说话,装作没看见。

    想起以前,有时候宝宝一个人玩洋娃娃,自言自语的话就更多了。有时她转过头问我,爸爸你是不是听见我说话了?我装作一脸茫然的样子,我说我在看书,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见啊。她笑了,她说,要是你听见了我就不说了。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她说,你听见了,我有点不好意思啊。我微笑,说,这要什么紧呢?你玩娃娃,我看书,你说什么我也没听进去。我琢磨宝宝问这个问题的原因,估计是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曾经打断过她的这些工作,或者笑话过她。我觉得我们应该把不打扰孩子的正常玩耍和工作当做一种常态,心态要好,不要自作主张干涉属于孩子们的奇妙世界。也许只有这样,孩子们的智力发育和情感发育才能正常和完善。

    我想起了中午和几个朋友在桔园山庄吃饭的情景,两个小孩吃饭,有四五个大人在旁边操劳,有强迫吃饭的,有威胁恐吓的,有主动喂饭的,有刻意表扬的,有许愿承诺的,有下硬性任务的,有抱怨孩子不肯吃饭的,有当着众人面不停地损孩子的。我一声叹息。在孩子们心中,到底谁的意见是对的?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吃饭是人的本能,我还没见过饿死的小孩呢!小孩子不爱吃饭,都是大人的错。管住零食,大人失败了,喂饭,大人往往也失败了,于是乎,很多事情往往都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孩子的胃口,被彻底破坏了,孩子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物种,本来有他的一套调节饥饿温饱的神经系统,这套系统的正常发育,被我们大人破坏了。他们都羡慕平平吃饭时的胃口和安静状态,我说这很正常,大人对小孩子吃饭的问题操那么多心干什么呢?

    宝宝还在制作饮料,她竟然削了一截黄瓜和胡萝卜,把它们削成了小圆片,放在她制作的饮料里面,盘子中两个透明塑料杯里面装着她的杰作,很美。我悄悄嘱咐她妈不要批评她。

    有时候,她拿个餐具过来征求我的意见,问我可不可以用餐具,我点头说可以,用完洗干净就行,除此之外,我就窝在厅里沙发上看书,并不自作聪明地参与到她的工作中去。

 

    下午五点多,宝宝把图画本中的白纸用小剪刀剪下来,剪成一张张方形的纸片,并用粉笔写上010的数字,嘴里还说等会要做游戏,不知道她打算搞什么名堂。

    想起中午,看见一个孩子的爸爸翻书问他宝宝,指着里面的蚕宝宝画面问宝宝那是什么东西,宝宝说不知道,爸爸说,这是蚕,你都不知道啊?我忍不住插了一句嘴,我说你这话,说前半句就足够了,说这是蚕,后面那句你都不知道啊完全不必要说出口。他没见过蚕,当然不知道啊。就事论事,实事求是,这就够啦,我觉得我们大人不必要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什么。

 

某乡镇老师的工作日志:

 
我不止一次地打过学生,不止一次地严厉地训斥和讽刺过学生。我结合自己的经历,结合对儿童的观察,结合读书的感悟,深深地感觉到,我们体罚和强迫学生学习,学生感受到的只有屈辱、压抑和强烈的不安。我们这样做,并不是爱学生,我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完完全全为了自己。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的快感,一种征服的快感。名师薛瑞萍也说过,动手是可以上瘾的。她也狠狠地拧过学生。我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寻求一种心理补偿。

这几年,也许是读书的作用,我的错误行为稍微少了些,但仍然做得很差。我和自己的父母相处得也不是很好。我明白自己的性格是不适合当老师的。我虽然已经认识到自由和兴趣的巨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在平时的各种细节方面,仍然是做得非常差的。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也见过有些脾气好、性格好的老师,他们对小孩似乎天生就没有什么敌意,我很羡慕他们。而我却做不到那样,原因何在呢?

通过读书和内省自己的成长之路,我发现这确实是我们的成长经验所致,尤其与幼儿期和童年期的经验有关。我们不妨看看周围的老人和父母对待幼儿的态度就会发现,一个本应该自然生长的生命却时时刻刻在受着大人的压迫,只是各个孩子受到压迫的程度不同而已,受压迫程度轻的孩子问题少些,精神状态也好些。

我母亲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满12岁以后我们才没多打你了。我也记得有个同事说,小时候经常被母亲快打死。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吵嘴,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压抑。父亲能力一般,母亲是个非常强势的人,虽然不识字,但是较聪明,能力也强,一家大小事务全靠母亲安排打理。我到现在还非常轻视父亲,感觉就是受母亲的影响。即使现在,我在家里,他们对我的各种行为还是经常唠叨,我觉得很烦。但是我也注意到,我自己也经常管他们,对他们的各种行为也经常唠叨。以致母亲也批评我是一张婆娘嘴。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有控制欲,以致表现出种种过分的言行,让父母受无数的屈辱。我也知道自己缺乏充分的人际交往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常被老师和父母打,那不是一般地打,是毒打。仔细回忆,自己当时并没有犯什么大错。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也是一样的为芝麻大点事毒打学生。管不住自己的手,管不住自己的心。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大人这样教育了我们,我们又这样教育孩子。成年人难以改变,儿时诸多的压抑和不满足,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在成年之后寻求补偿。潜意识指挥着我们的大部分行为。我们为了给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到各种正当的理由,不惜用各种漂亮话伪装自己的高尚面孔,好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行为。置法理于不顾,逞一己之威风。我明白,这并不是为了学生好,这是彻头彻尾的自私。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