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歆童鞋的班级里召开了上半学期主题为“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家长学习交流会,会上老师们用精心准备的幻灯片、视频等图文并茂的反映了孩子们在前几周里学校里的表现状况及存在的很多问题,老师一直强调的是如何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差异性,每个孩子的能力、性格、素质都各有特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是自我成长、发展完善的基础,若没有良好的习惯做坚实的后盾,那么无论再好的智力教育也若惘然。老师的观念与我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很符合,但细细回顾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点点滴滴,深知做的还很不到位,没有坚持前后相辅相成的连贯性,没有养成孩子自我主动服务的意识,替孩子包办的事项偏多。
去年下半年我曾设计过一张“歆歆荣誉榜”来督促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老人一贯的宠爱,对孩子过于包办,实施过一段时间后还未显现显著的效果,就束之高阁,想来确实留有遗憾,起初通过得大红花等荣誉小盆友觉得信心十足,成就感满满,规范其行为习惯容易很多,但后来没有连贯性的执行,坚持了两个月不到,就不了了之。
会后,决定重新拿出这张荣誉榜继续实行,也根据年龄特点、能力范围等修改了相关内容,将行为标准测评更加细化,与她的能力增长相辅相成,令小盆友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习惯,更能激发她热爱劳动的饱满热情,实施了大半个月,目前觉得小有效果,也总结出几点诀窍。
1、 “动嘴不动手”。孩子做的不对或不妥地方,我基本上只会“动嘴”,用言语来指导她一步步如何顺利完成,尽量避免用肢体来协助她做,每当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时候,成就感加倍增强,对其他的事情也会更有信心。如每天睡前起床的穿脱衣物,虽然有些衣物难免会难穿脱,通过孩子自我的摸索方式方法,加之我口头传授,已经可以基本胜任这项任务。
2、 用正面的话语,多鼓励、多夸奖。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候,大部分以鼓励为主,正面的话语力量总是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让孩子在充分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满足感。奖励夸赞完后,再和孩子分析还存在哪些不足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容易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
3、 共情大于焦虑。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看到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状态,情绪上很容易产生焦虑感。比如早上起床,孩子总会难免的赖在暖呼呼的被窝里不肯起来,我先会大声提醒是起床的时间,如没有反应,再去她耳边“悄悄”的问:“歆歆童鞋,你是不是还在梦里当小精灵呢?”“我的小魔仙,早上就没有力气起来啊,你是不是需要妈妈的能量啊!”“嗯”于是,几个吻,就化作了神奇的起床能量把小盆友从被窝里拉起来了。有时候几个吻,几个挠痒痒,几句俏皮的话语就可以顺利的化解孩子的懒惰情绪,也扭转因冲突产生的负面情绪。发挥强大的想象力和正面语言的力量,理解孩子,和孩子产生共情,百试不爽。
4、 大胆放手,奖惩并济。被过于保护的孩子终有一天总是无法被“放飞”,大胆的放开手,开放思想,不要惧怕孩子不会做,担心孩子做不好,让孩子敢于尝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接触束缚,不仅是解放大人,更是开发孩子智力和锻炼能力的法宝。做事情既要有奖励,又要有惩罚,相互辉映,相辅相成。比如,给歆制定的荣誉奖励是分三档,即一般,良好,优秀,如果今天有一项做的不好,若拖拉磨蹭,质量不高,或还有负面情绪,就决定在她做的很好的项目里把荣誉做减法,让她明白要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5、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参与孩子的生活,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中做出典范,从细微入手,生活即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父母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点一滴的渗透于孩子的行为意识,那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需要和孩子互动合作间的坚持不懈,言行一致,大胆放手,一定时期,做个懒妈妈绝对不是件坏事。
3月和4月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