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多嘴巴”
(081)
2012.7.22 星期日
早在一个多月前我就可以下意识地发声了。每当心情愉悦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发出“啊”、“呀”、“咕”等等的声音来。越到后来,发声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次数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大人对着我说话,或者冲着我笑的时候,我会还会间断地“一问一答”呢!爷爷高兴地夸我是个“多嘴巴”!
有事无事都要找奶奶“说话”,可开心呢!
“多嘴巴”是我们民间的一个雅号,常常形容那些见人就有话说,而且把张三的话讲给李四听,把李四的话讲给王二麻子听,整天叽里呱啦没话找话说的人。
平时和我进行语言交流最多的是奶奶,只要她有时间,都会和我说话,我躺在床上时她会对着我说,在她怀里时也会对着我说,最让我开心的是泡在澡盆里时,她会对着我说好多好多的话,好像是在向我提出好多好多的问题。我呢,似乎每句话都会予以”咿啊呀”地“回答”,而且边答边笑,有时甚至还笑出了声音。
现在我更想“说话”了,常常不是奶奶找我,而是我“主动”找奶奶、爷爷说,要是一时半会儿没人理睬,我就不依不饶 ,“啊”......“啊” 地大声呼叫。
奶奶之所以爱和我说话,目的是培养我的语言能力,首先从语音感觉开始。脑科学专家研究发现,与学习有关的脑区,突触联系越广泛,信息交流和处理越多,脑细胞生长就越快。相反,脑细胞不被利用,细胞就会凋亡,突触就会减少。所以,环境对婴儿语言功能发展十分重要,丰富的环境刺激与丰富的经验能促进宝宝语言功能发育,反之,剥夺环境刺激会严重阻碍儿童语言功能发育。还不到三个月的我,有了现在这样的语音反应,能够咿啊呀地笑着和大人“对话”,甚至主动“找”大人“说话,都得益于奶奶不辞倦意的训练。
今天外婆又在爷爷面前“莎”(常德方言中“显摆”的意思),说我在小卖部和好多人都“说了话”,成了名副其实的“多嘴巴”,就连院子里的那个光头曾爷爷对着我嚼槟榔,我都会咿啊呀地和他“对话”,当他捏捏我的小耳根时,我还哈哈地笑出了声,用光头曾爷爷的话说,我笑起来时,小嘴巴扯得好长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