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 妈 妈【成长日记】
(549)
2013.11.1 星期五
下了一天的雨,气温也降到了二十摄氏度以下,奶奶、爷爷的例行登山活动被迫取消,全家人有了一次难得的周末聚餐。爷爷下班时,我在沙发上和妈妈玩耍,嘴里时不时地嘟哝着“mamamama”的发音。爷爷侧耳细听,的确喊的是“妈妈”,不由得心中一喜,因为我终于开口叫妈了!
喊了几声妈妈,母子欢呼起来!
妈妈告诉爷爷,最近以来,我常常不自觉地发着这个音,不管妈妈在身边与否,我都照发不误,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向,但毕竟有了可喜的进步。我自己“发明”的“嗲嗲”这个称呼已经叫唤九个月了,可“妈妈”这种发音却一直姗姗来迟。按理说,宝宝最先发声呼唤的人是妈妈和爸爸,可我从小靠牛奶喂养,跟着奶奶、爷爷长大,相处最多的人依次为奶奶、爷爷和外婆,这也许成了我长时间只会叫“嗲嗲”的重要原因。
奶奶简直成了“奶妈”
其实,奶奶、爷爷何尝不想让我与爸爸、妈妈多多相处,可惜由于妈妈生我是剖腹产,奶奶为了让她更好地恢复身体,就主动把晚上带我的任务长期承揽了下来。直到我一岁多以后,每周才有一个晚上由爸爸、妈妈带我,所以与他们的亲近程度当然远远不如奶奶,即便奶奶、爷爷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喊“妈妈”,可我就是尊口难开。
奶奶天天都这样抱着我上下楼
爷爷认为,晚上陪着我睡觉是最能加深感情的方法,但从培养我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去考虑,又希望我有自己的睡眠空间。所以打从我出生起,就让我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再把小床靠在奶奶、爷爷的沙发或者床边,尽量做到培养感情和独立生活两者都能兼顾。可这一培养却把我和爸爸、妈妈的距离给拉远了。爷爷觉得这不合情理,必须想办法予以纠正,于是建议逐渐增加爸爸、妈妈晚上带我的时间,最后过渡到以父母带我为主,只在他们有特殊情况不能带我时,暂时代为看管一下。
我对奶奶的依恋
现在我能发声喊“mama”了,但离爷爷的要求来说还远没达到标准。一是没有明确的呼叫对象,仅仅只能清楚发出这种声音;二是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不是像喊“嗲嗲”那样,随时按照大人的指令呼喊;三是呼叫的时间间歇较大,好不容易才能听到几句。所以奶奶、外婆和妈妈每天都对我进行这种发声训练,期待着我大开尊口的那天快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