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和儿子一起成长,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不仅仅要在物质生活上照料孩子,更要采用科学的、理智的方法来关爱孩子,光让自己觉得自己是多么地爱孩子还不够,做为母亲的我应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个性发展,还要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把原始、纯朴的母爱变成一种科学的母爱。“教学相长”,我体会颇深。
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心理、身体都健康的孩子,我阅读了大量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一、心中有爱,科学母爱的前提是爱,从物质上尤其是要从精神上、时间上、情感上关爱孩子,让他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自己是被爸爸妈妈深深爱着的。 为了孩子,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与孩子常交流,有感情在,孩子就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距离感也就不会太大。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家长严格要求是对的,但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孩子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不认可,反抗,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妈妈不妨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位置想一想,多想想“问题孩子”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尊重、沟通、爱需要技巧。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正确的教导,更需要理解、尊重与包容。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我们不妨让他撒撒娇,耍耍赖,爱无定势,主要是传递一个爱的讯息,他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抵挡住成长过程中的诱惑,经受起挫折。 我经常会发自内心地看起来象毫无理由地说:“儿子,我怎么这么喜欢你?”他就会幸福地自豪地说:“我是你的儿子嘛!”说着抱抱我。有时他要穿衣服,我跑得快快的说:“儿子,儿子,我来给你穿衣服,你老是不让我给你穿衣服,怕妈妈累着?”他赶紧点点头说:“是的,我关心妈妈嘛。”我一下班我就和儿子呆在一起,给他讲故事,带他做游戏,在幼儿园里玩,所以,偶尔,他做错事了,我批评他,他逆反一下,但最终还是改正过来了。 据报载:中产家庭中“问题孩子”较多,不少母亲不工作,在家做"全职妈妈",教育孩子的书买了一大堆,自己每天打牌、美容、购物,根本不愿抽出一点时间学习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孩子与自己情感上的淡漠,沟通上的障碍,造成了“问题孩子”,其实“问题孩子”的存在都是由“问题家长”所造成的。
二、培养儿子健全的人格。我特别关心的不是孩子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儿子“非智力因素”素质的训练。 我知道,孩子的成功既与智力因素有关,又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后者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大大超过智力因素。所以,看着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特长班比如画画、音乐班里,我也有些向往。但考虑再三,决定暂缓。一来儿子年纪太小,手部肌肉发育得还不太完全,二来观察发现,儿子也没多少天赋,其实也难怪,做为父母的我们也是画盲、乐盲,我也不想拔苗助长。自尊心、自信心在我看来很需要保护。我把着眼点落到了培养儿子的“非智力因素”方面。 我知道所谓“非智力因素”,是针对智力因素而言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气质与性格、动机与兴趣、情绪与情感、意志与习惯等心理品质。学生的学习不仅依赖智力因素,而且也依赖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证明,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学生为数不多,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都属于中等。而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大都属于个性范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造成学生之间学习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人懂得“三岁看老”的道理,说明学龄前所养成的心理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发展。
三、参加体育锻炼:步行上学、放学。 锻炼孩子意志品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运动就是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为此我制定了一个计划:步行,我们家与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程,刚开始的时候他早上单程坐车(他上的日托),我下午5点多再步行到幼儿园去接他,刚开始他有点累,也难怪,年龄太小,我就给他讲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举一些身边人的例子,偶尔我也会背一下他,但更多的是鼓励,讲一些比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困难象堵墙,你弱他就强”的比较押韵的话语,半年之后,每天早晚我们母子两个都能走行来回,儿子的身体也越来越壮实了,尤其可喜的是,偶尔,他也会感觉到有点累,但自己为自己加油,口中念叨着“困难象堵墙,你弱他就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为自己加油、鼓劲。我想在学习、生活当中的他应该也会自己给自己加油吧。 四、培养儿子的自主意识和自理生活能力。 儿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比较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穿衣服、洗漱;看到爸爸妈妈累了,主动倒点水;把鞋子摆放整齐;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完成作业……睡觉前自己洗脸、刷牙、洗屁股、洗脚,自己脱衣服上床。我总觉得什么都是一个习惯问题,孩子懒惰、依赖性强是因为家长不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做个人卫生,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体会到父母的劳碌,养成体贴、体谅父母的习惯,而且对于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