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轰隆隆

15/04/10 23:24:48 标签:(1069)

雷声轰隆隆

1069

2015.4.3 星期五

轰隆隆,轰隆隆,窗外春雨潇潇,电闪雷鸣,都早上七点多了,天还是黑黑的,就像傍晚夜幕降临一样。

电闪雷鸣的景观

吃完牛奶洗完澡,奶奶、爷爷忙着准备送我上学,我却没有像以往那样捣弄玩具和ipad,而是在客厅的窗户前观起雨赏起雷来。爷爷很有一段时间没有记录我的身高了,最近突然发现我的个头超过了一米,印象中还和我差不多高的电脑桌面,现在已经低于我的肩膀。站在大约九十厘米高的窗户前,踮踮脚就能看到外面的雨景。

见我如此雅兴十足,爷爷笑眯眯地讲述着窗外正在发生着什么。可等他刚一张嘴,我就信心十足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是打雷了,是下雨了”,顺手就把窗户关上。爷爷乐了,直夸我聪明,再问雷声是怎么响的,这当然不可能难倒我,得了个“完全正确加十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家富兰克林

汽车迎着风雨向幼儿园开去,沉闷的雷声不时从远处传来。一路上,爷爷一边小心翼翼地驾驶,一边向我“科普”他曾经学过的物理知识: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天空中的积雨云中,上下层分别带有正负电荷,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二者有相互靠拢的趋向。只因空气的绝缘程度很高,加上正负电荷相距较远,所以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形成电位差。随着两团电荷的不断累积,电位差达到击穿空气的程度,放电就会瞬间产生,发出巨大的声响,形成一道道长达几百上千,乃至几千米的闪电,温度可达两、三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出几倍。爷爷还说,雷电的威力是惊人的,它的电流通常可达几万到几十万安培,电压最高能超过十亿伏特,一个中等规模的雷暴就可产生的上万千瓦的电能,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呢。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所以,我们人类对雷电利用的憧憬由来已久。两百多年前,美国大发明家富兰克林就做过举世闻名的“风筝实验”。据说,他在雷雨到来前,将风筝升入雷雨云层,把一片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当电光在风筝附近闪烁,雷声隆作响时,风筝线上有一小段直立起来,像被一种看不见的力移动着。富兰克林的手感到了麻木,就把手指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铜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他对一同做实验的儿子大喊:“威廉!我受到电击了!现在可以证明,闪电就是电”。 富兰克林成功了,可是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就没有那么幸运,时隔一年后,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成为这种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下雨了,打雷了,我把窗户关上。 

此后,富兰克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虽然没能解决电能的接收和储存问题,但发明了避雷针,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爷爷说,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雷电的利用仍旧受制于发生位置预测、超高压电流传输、巨量电能极速储存等等因素,要想让这雷声轰隆隆来造福人类,只有靠我们一代一代前赴后继了。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