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优秀的绵羊》……

16/07/01 22:46:14 标签:

今天是2016年7月1日 鼎儿宝贝儿8岁11个月22天

   坦白的说,收到美国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写的《优秀的绵羊》这本书时,更多的是好奇,拜读完之后,才明白这真的是“带有浓烈批判性思维特点的”一本书,是关乎美国精英教育的书籍,我在钦佩作者可贵勇气的同时,也有了些许自己的思考。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书中提及的关于学生心理的问题,在耶鲁大学这样的名校中,孩子们的满足感甚至压不过“无力感”,这种现象说明教育本身是存在问题的,所谓的精英们在世界顶尖的学校中,不过是在“世袭”父母甚至家族的名望,想来,这对于年轻的孩子们来说,无异于在头上压了个“鼎”,书中提及“犹太家庭赋予教育成败的罪恶感,在其他文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倘若你不能给你的父母带来荣誉,你将深感罪恶。”这使我想到了《虎妈战歌》中的胜利者蔡美儿,她在一家二流的餐厅里拒绝接受女儿亲手为她做的生日贺卡,理由仅仅是女儿并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或者说她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孝敬”,一个不懂得享受生活的妈妈,其实是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享受生活的,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悲哀。“因此,孩子追求完美原则上是为了极力消除父母或外界对自己的不满。”也就是更多的时候不是孩子们在打破头的当“卓越者”,而是父母在后面举着鞭子逼着孩子成为“优秀的黑色绵羊”。孩子们早早就懂得:只有自己成功才值得被爱。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很大一部分孩子不也是为了让父母顺心或者说安心才去上的补习班吗?只是,我们心底里都有一个更崇高的理由,便是为了孩子灿烂的明天着想!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连孩子的“今天”都把握不了,你以为他的内心够强大,可是他却会在你信心百倍时给你来个措手不及。总是难以忘记南京特级教师那位花季殒命异国的女儿,时时搜来新闻一读,来平静自己的内心,咀嚼着她写的《赠家长》:

    爱他而不宠溺他,

教导他而不控制他,

关怀他而不为他包办,

惩罚他而不让他觉得被抛弃。

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加完满的原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的爱。

    生死两茫茫的痛楚,使得这位妈妈顿悟,她说家长们能学会欣赏子女,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理解孩子的痛苦,看到孩子的努力,对于他们每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鼓励。而这点要求,对于耶鲁大学学子的父母,是绝对做不到的,或者说,他们太成功地塑造了这样一批孩子,有着极高的敏锐性,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不优秀,他们享受着胜利带来的狂喜,也背负着失败带来的耻辱感,他们不需要父母一遍遍的提醒,就已经将一条原理烙印在心里,那就是:我这种没有“成就”的人就不应该有快乐。没有人逼他,是孩子自己在自我谴责,在他们看来,自己要么优秀到极致,要么堕落到自杀,唯有这两种选择才对得起“耶鲁大学优等生”的头衔。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太多其他,只有无极限地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些与金钱、地位和权利相关的内容。他们渐渐忘却了“给予自己寻找幸福的机会,创造自己寻找自由的机会”,只是一味地满足“我是最优秀的”饥渴……

    作者批评那里“几乎没人履行真正的教育”,即好奇心的培养,道德观的梳理,归属感的建立,民族、公民意识的建设,甚至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自由和乐趣。放在任何一个国度,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让孩子们有存在感,而不是“无力感”,我们的反思总是从孩子放下书本轻飘飘飞向窗外,释放灵魂归属天堂的那一刻开始,却很少有人集体思考,我们更多该给孩子的是教会他如何正确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让他们懂得这是任何一个生命中特别的风景,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把生命之根扎得更深。我们更期待的是孩子们遇到自己难以逾越的问题时,能够学会向父母、朋友和专业人士求救。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不得不说,耶鲁大学不会因为谁的质疑就颓然倒地,耶鲁大学的精英们也不会因为谁的同情而改变努力的方向,我们只能期盼着,教育的内涵在逐渐回归的同时,能够再加些内容,那便是让孩子学会内省,学会创造,学会做自己真正想做的那个“人”!毕竟,存在皆合理,我们对耶鲁更多的是神往,现在似乎又多了一些思考,从中受益,引发思考,便是读书的价值所在,应该说,这是一本能够激发我们脑细胞充分活跃的书,同时也是一本能够对人类教育走向正规起到积极作用的书……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