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反应是用药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而与人的过敏体质相关。一旦应用导致过敏,便可能短时间或一周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轻的会出现药物热、药疹、严重的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因此,避免药物过敏,要学习医药常识,总体说来,需要掌握以下七要素:
1、要牢记“药者毒也”,即明白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不要随便用药,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力求做到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
2、有药物过敏反应的意识和常识,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伴痒感,或有突然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
3、如果曾有对某种药物的过敏史,每次就诊必须主动把药物过敏史告诉医生,以免复发。
4、在治病过程中,切忌用药过多、过乱、过杂,同时用药剂量也不宜过大,同一种药物不宜使用过久。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现象。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禁忌口服阿莫西林,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对氨基比林过敏的人,禁忌使用去痛片(索密痛),因为去痛片的主要成分便是氨基比林。
5、长期露天工作的人们要警惕药物所致的光敏反应。
6、曾经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要记录下来,避免重复使用。另外,目前新药的问题也较多,有许多新药是复合制剂或中西药复合制剂,应用这些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特别了解药物的组成,防止药物的成分中含有曾经引起过敏的药物。
7、重视中药的过敏反应问题。其实某些中药也会产生药物过敏反应,这方面已有不少报道,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防范。
特别提醒:服用药品应注意水温
用热水吃药,这是许多老百姓的习惯。但健康教育专家提醒,不是所有的药品都能配合热水服用,像助消化、维生素、止咳糖浆类的药品一旦用热水送服,就会失去药效。
云南省健康教育专家熊世杰说,例如酵母片、乳酶生、多酶片、胃蛋白酶等助消化的药,如果用热水送服,会使药发生凝固变性,达不到帮助消化的目的;而维生素类药品,特别是维生素A、B、C遇热后,药性会出现不稳定状态;还有止咳糖浆类药品,若用热水送服会稀释糖浆,降低其黏度,糖浆无法黏附在喉咙部位发生作用,缓解咳嗽的药效就丧失了。
熊世杰提醒,为了保证此类药品的疗效,大家在服用的时候应配以凉开水或者温开水。
特别提醒:喝中药不能随便加糖
中药汤剂效果很好,但是比较苦,不用说孩子,就是大人喝都困难。于是有人想,为掩盖难以下咽的苦味,可不可以在汤药里加点糖呢?这种只顾爽口的做法不宜提倡,否则轻者降低疗效,重者还会产生副作用。
首先,多食会助热,如果病人具有腹胀中满、湿热停滞体内、痰积聚在体内、舌苔厚腻等情况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
其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再次,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最后,有些药通过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例如黄连,就是通过味觉分析器的兴奋,进而提高食欲中枢的兴奋,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加,从而发挥健胃的作用。如果加糖,就会失去这种作用,也就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