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怎么了

07/12/25 13:52:19 标签:孩子更需要尊重

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大意是:6岁男孩与4岁女孩模仿电视里亲热镜头,男孩被女孩父母打得皮开肉绽。我看了以后,大不以为然。一个6岁的男孩,根本不具备产生流氓行为的动机,也没有实施性侵犯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许多言行只是一种外在的模仿,并不存在我们成人所担心的思想、道德问题。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成一种缺点,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还有一次,我到湖北讲课。吃中午饭时,坐在我对面的女老师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提了问题。她小声说:教授,你讲课的时候说过,孩子从小要与父母分床睡觉,独立睡觉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都有好处。可我的孩子都9岁了,非要跟着我睡觉,手还非要放在某个位置。我跟他讲了很多次道理都不行。我先生有点儿不高兴了,就找儿子谈话:“儿子,你都9岁了,是男子汉了,男子汉应该自己睡觉。”我儿子眼睛突然一亮,指着爸爸说:“你更是男子汉,更应该自己睡觉了。”他爸爸一听急了,说:“你懂什么,这是我老婆!”儿子想了想说:“那我现在跟你老婆睡觉,将来你跟我老婆睡觉……”他爸一听急了,这不是乱伦吗?非要揍孩子。这可怎么办呢?乍一听,家长们会觉得这个男孩思想道德有问题,其实不然。孩子说的这些话表明了儿童的一种推理方式,我把它叫做“顶针式”推理:你怎么说过来的,我怎么说过去。并没有严谨缜密的思维,更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的见解会跟大人完全不同。不能随意判断,更不能冤枉孩子。面对孩子,必须用孩子的思维与他们说理,用孩子的语言与他们交谈,否则,就可能毫无收效。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柳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学考察工作,临时决定听听四年级的课。四年级这个班正在上语文课。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在讲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大意是:一个猎人带着猎狗走在森林中,发现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想吃掉小麻雀,却突然飞来一只老麻雀,一边发出凄厉的叫声,一边用身子掩护着小麻雀,并最终吓退了猎狗……读完课文,女教师微笑着问同学:“你们想想看,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呢?”“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一些同学脱口答道。这是课文的标准答案,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可是,另一个男生却突然反问:“你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的呢?”大家一愣,旋即爆发出一片笑声,的确,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呢?提问的男生接着说:“课文中没有任何说明这是一只母麻雀,怎么就归到母爱了呢?为什么不可能是父爱呢?”这时,大家不笑了,将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兴奋地点点头,说:“这位同学独立思考,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应当把答案改为: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全班一片热烈掌声。这位小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让柳斌先生十分感慨,他在多种场合讲这个故事,希望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忽略孩子们的创新精神。给孩子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发现儿童就是发现儿童成长的规律,解放儿童就是打破对他们的束缚。明日请看:学会做人“不作为”就是“大作为” 一篇名为《拔苗助长,害惨了“神童”儿子》的报道,让我感慨万千。44岁才当上爸爸,当我抱着哇哇大哭的儿子时,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想着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我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1999年春天,在许多同龄孩子和父母在河边放风筝的季节里,儿子在我的培养计划中开始了他的幼年生活。每天清晨6点,3岁的儿子就被我叫醒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Tina)妈妈对小牛说:2008-01-20 16:00:42
  • 我来串门了.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