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我们家的宠儿。虽然只有妈妈、公公婆婆陪着他,爸爸总不在家,但这并不影响宝宝被宠的程度,反而让大人觉得要多给宝宝一点爱,弥补远方爸爸的遗憾。
昨天,宝宝睡觉,公公陪着。过了一个小时,公公出来做了点家务,把宝宝一个人拉在房间了。十分钟后,公公再进去,发现宝宝早已醒了,小身子都快挪出被窝了。宝宝看着公公,不作声。公公想着宝宝真乖,醒了也不闹,于是上前对宝宝说:“宝宝,再睡一会儿吧。”没想到话音刚落,宝宝大哭起来,眼泪哗哗地往下流。宝宝哭得非常伤心,似乎很委屈。是啊,怎么醒来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呢?公公刚开始奇怪,宝宝为什么哭,后来觉得不对劲了,宝宝哭的真伤心。公公知道刚才冷落宝宝了,公公也觉得伤心了,为自己的疏忽难过了,怎么能让宝宝一个人独处呢?怎么能让宝宝醒来看不到爱他的人呢?
宝宝是离不开人了。宝宝自出生到现在,妈妈、公公婆婆一直陪着他。妈妈不上班,在家做学问,于是把很多原本应花在书本上的时间花在了宝宝身上。公公婆婆退休了,更是全身心地照顾宝宝。宝宝在这样的爱护中,渐渐地成为一个敏感、表情丰富、活泼可爱的小人儿。
宝宝爱笑,婆婆简简单单的动作就能让宝宝笑得前俯后仰,直到打嗝。宝宝的笑声也越来越爽朗,真正是个小男孩了。
宝宝也会哭,看着别人哭他就会哭,眼泪还特多。
宝宝还会做鬼脸,小鼻子一皱一皱的,眼睛眯成缝。
宝宝还特别喜欢叫,叫出各样的声音,或开心、或生气、或无聊、或想引人注意。
宝宝还特别胆小,对于突然的声音,小脸万分惊恐,让人看了心疼。而对于来家的外人,宝宝也是看两眼就大哭,哭完还要看,看了又要哭。
宝宝现在睡觉是自己躺在被窝里吃手就能睡着,妈妈在一旁陪着宝宝直到他睡着。晚上宝宝睡着前总要左翻翻、右翻翻,直到找到自己舒服的姿势。一日,妈妈在宝宝身边守着,宝宝背对着妈妈吃手。妈妈想看看宝宝是否睡着了,轻轻说了一声:“宝宝。”话音刚落,宝宝“啪嗒”一个转身,翻了过来,小眼睛闭着,睡着了。妈妈忽然有些感动,宝宝是在睡着前最后一秒钟听到了妈妈的声音,几乎在睡着的状态中转向了妈妈的身边。宝宝对妈妈的这份依恋那么纯洁、那么没有条件,是与生俱来的依恋。而妈妈呢?妈妈对宝宝的爱似乎不是那么完全。妈妈有时会嫌宝宝烦人、有时对宝宝的要求视而不见、有时会强求宝宝吃妈妈觉得应该吃的东西。往往这样的事情过后,妈妈又很后悔,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但没几天又会重犯旧错。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在宝宝三岁之前,大人无论怎样抱宝宝、护宝宝,都不会让宝宝真正变得娇气,宝宝需要父母的拥抱、抚摸。妈妈很喜欢这样的说法,认为很有道理。从人的心理成长来说,一个人,是在拥有足够的爱之后才具有了爱别人的能力,才能无私无畏地面对外面的世界,才能真正地健康、独立。对于我们的宝宝,在他还不认识这个世界、还只知道自己的家人、满足于吃饱睡好的时候,我们能对他做的,就是完完全全地去爱他。
于是,妈妈想着,就这样多宠宠我们的宝宝吧。不要担心他会娇气,不要担心他会胆小,不要担心他会自私,不要担心他会无理。我们可爱的宝宝,会在爱的包围中健康成长,会在爱的阳光下逐渐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整个世界。
我的乖宝宝,妈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