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

08/02/27 15:07:03 标签:

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气湿、气压、气流、气湿等气象要素变化无 常的季节是春季。民谚云:“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特别是早春昌节,或风 和日丽,春光明媚;或阴雨连绵,冷风阵阵,寒气袭人。故在我国民间素有“春冷 透骨寒”和“春寒冻死牛”的说法。

春寒,虽不像寒冬腊月里“三九、四九”那样寒冷,但由于人们穿着的变化和精神 上准备不足,再加上在漫长的冬季养成的抗寒能力又有所下降,这时,寒邪会乘虚 而入,使人致病。应特别警惕的是,早春时节,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直接影响呼 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 而入,侵袭人体,特别易引起流脑、流感、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病毒性肝炎、 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还表明,麻疹、白喉、百日咳、 猩红热、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春季也远远高于其他季节。另外,春天 还是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诱发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高发 期。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癌症、精神病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 旧病复发、病情加重或恶化。

综上所述,春季防病的弦一定要绷紧,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重视防风御寒,适时增减衣服。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数变”, “春多风病”,“春来不可背寒,寒则伤肺”。因此,要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 注意防寒、防风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防风御寒,以顺 应骤变,敛阴护阳,防病保健。

二、合理调摄饮食,减酸宜甘为宜。中医素有“当春之时,食以减酸为甘,以养脾 扶阳”之说。因此,春季的饮食以健脾壮阳为主调摄,在日常膳食中应多吃些鸡、 鱼、肉、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微量 元素、高糖和温软、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生冷之品,以增加营养、扶助阳气,使之 兴旺。

三、改变居室环境,以利“春夏养阳”。室内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 置有序,还可养花、种草、养鱼,这不仅能绿化、美化、净化居室,还可调节室内 空气环境。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养志除疲,以利“春夏养阳”。

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人体素质。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因此, 要“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或郊游览胜,或登高踏青、或练拳做操,或散步慢跑, 或踢毽子,或放风筝,这些适应时令特点的活动,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 防病于未然,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

春季尤需防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对人民群众健康影响最大的常见病之一。现已查明有5型,即甲、乙、 丙、丁、戊型肝炎,而春季最易暴发流行的当属甲肝,3~5月为其发病高峰期。因 此,加强预防,防止甲肝传播迫在眉睫。

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其传播方式,首先当属与病人或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在 一起,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感染。接触传播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饭前、便 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如果自来水、井水和其他饮用水被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就可 能造成大规模甲肝流行,我国已有数次这样的报告。还有通过食品感染,一是饮食 从业人员、炊事管理人员等已受甲肝病毒的感染,他们又污染了食物,造成食物型 传染;二是直接入口的生熟食物、水果、蔬菜等,在操作、运输过程中受到甲肝病 毒的污染,食用时又未经加热或消毒处理;三是有些水产品,如毛坩、鱼虾、蚌、 蟹、蛤蜊等水产品受到甲肝病毒污染,加热消毒不充分,也可传播甲肝。

人感染了甲肝病毒之后,不一定都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 后没有任何症状,基至肝功能检查也正常。另一部分人经过2~6周的潜伏期,才出 现临床症状。不同的人临床表现也可不同,如有的人有发热、关节痛、乏力、食欲 不振、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一般一周后出现贡黄疸,表现为尿色发 黄和皮肤巩膜黄染,这种类型称为急性典型甲肝。有的人则症状很轻,不出现黄疸, 只有在检查肝功能时才发现转氨酶升高,称 为亚临床型。

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把住“病从口入”关。虽然防止食物和水源污染是 预防甲肝很重要的一环,但充分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更不可忽视。要做到:不 吃毛蚶之类的水产品;不吃不干净的、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无证经营、无消毒措 施的街头小贩小摊出售的食物;外出时自带餐具茶具;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及出门 办事回家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对于易感儿童,在接触急性期甲肝病人后,可 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甲肝疫苗,以增加免疫力。一旦发现急性传染期肝炎病人,要尽 快送医院隔离治疗,同时报告防疫部门,对病人住所及用品进行消毒处理。

春初防流脑

流脑,即流行性脑髓膜炎,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多发生在 冬末春初,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尤以15岁以下的儿童居多。其主要表现为发热、 头痛、呕吐、皮肤出现瘀点及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 亡。做好预防,至关重要。要及时接种流脑菌羁,注意环境卫生,增强抗病能力, 隔离病人。

药物预防:0.3%呋喃西林液或3%黄连素液滴鼻,每日2次;杜灭芬喉片含服,每日 3次;每日起床后用3~5%盐开水漱口;食生大蒜,成人每日4~6瓣,儿童每日2~3 瓣,连服3天,也可用10%大蒜浸出液滴鼻;还可用食醋适量加1倍浙江省稀释后加 热熏蒸住房,每次1小时,每天或隔日1次,连续3~5天。

盛夏养生话睡眠

盛夏季节,昼长夜短,天气闷热,暑气灼人,蚊虫叮咬,在养生上,最易受到损害 的是晚上难于入睡,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任何人,如果晚上睡眠不足,白天就会 头昏脑胀,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胃口也越来越差,吃什么都不香,人就像病了一 样。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过来,陷入长期睡眠足,那就必然要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影 响工作和学习。所以,盛夏养生,睡个好觉,是极为重要的。

夏天要睡好,最要紧的是同往常一样,坚持按时就寝。长期养成的按时就寝的习惯, 适应人体内部生物钟的需要,也可以说是睡好觉的一种神助,它会帮助你战胜盛夏 闷热等各种干扰而安然入睡。

有时,天气过分闷热,暑气灼人,虽按时入寝,仍难于成眠。这时,你不如索性起 床到室外走走,或者用冷水擦擦身,身体强壮的也可用冷水冲个澡,全身降温以后, 会帮助你很快入睡。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安个空调,也是有利于夏天睡个好 觉的。

因天热和其他原因,甚至采取降体温等措施以后,还是失眠,或者因工作和其他需 要,打乱了正常作息时间,早上醒来后,感到头昏、疲累、睡眠不足。这时,你也 要按时起床,到户外活动活动,准时上班,振作精神去处理日常工作,放开手脚照 常活动,即使是离退休的老人,也不要躺在床上不起床,而应集中精力去做自己喜 爱做的事,比如画画、练字、钓鱼、下棋等,把头天晚上失眠的事完全置之脑后。 这样做了以后,当你中午或晚上按时午睡和就寝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一躺在床上 就睡着了,比往日睡得还香,一觉醒来,你失眠后的疲劳已完全恢复、调整过来了。

去年盛夏,看15届世界杯足球赛,我常常半夜爬起来看球,第二天照常起床,照常 做自己喜爱做的事,中午和晚上按时午睡和就寝,都是一躺下就睡着了,睡眠质量 很高,第二天半夜又能爬起来看球。可见,只要平日坚持按时就寝,睡眠状况良好 的人,夏天偶尔失眠或改变作息时间,是完全用不着挂在心上,睡眠的生物钟会帮 助你及时调整过来的。怕就怕你在偶尔失眠后,思想负担过重,白天本不该躺在床 上睡觉的也躺在床上睡觉,白天该做的事也不去做,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却毫无 睡意,是你自己把生物钟完全搞乱了,把睡觉的神助赶跑了,你陷入了经常失眠的 痛苦中。这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

陷于长期失眠的人,即使环境很安静,家中也安了空调,仍然摆脱不了失眠的痛苦。 在他们身上,生物钟的失调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解铃还得系铃 人”,对于这些长期失眠的人来说,不在吃药,而在针对自己的情况,耐心地调整 自己的生物钟,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使自己白天有事做,有那么一股劲,那么, 安然入睡总会到来的

热茶是防暑的良好饮料

如果有人问我,盛夏酷署,饮何种饮料为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唯热茶莫属。

中医认为,火为夏季主气,最易燔灼人体而耗伤津液,使人身热烦渴,头昏脑胀, 心慌气短。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津液萎缩,气血不足,更易感受暑热之邪而中 暑。饮茶防中暑的道理,是茶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强心利尿的作用。唐陈 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茶可“解渴,利尿道。”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对茶推崇备至,“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 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 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 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 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有人测定,喝热茶9分钟后可使皮肤温度降低 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干咽燥,茶中含的茶 多酚、糖类氨基酸及多种芳香物 质可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 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三伏炎夏易发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维生 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 护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因而饮茶对强身防中暑极有裨益。

但饮茶要讲科学,饮茶一次不可过量,慢慢品茗;茶水以清淡适中为宜。在炎炎 夏日,可独自慢饮功夫茶,也可邀两三好友,在树荫下对酌,笑谈饮茶间,暑热 全无,获得夏日的愉悦、凉爽和健康。

夏日需防隐翅虫皮炎

夏日蚊虫多,特别是天气突然闷热之后,有些人一觉醒来,发现面、颈、四肢、 躯干等裸露部位,会出现一条或多条索条状或小片状水肿性红斑,红斑上密集排 列着小脓疱,自觉灼痛或剧痛。如未采取有效的处理,两三天后红肿疼痛将会加 重,皮损严重者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原来,这是一种夏季常见的皮肤病,叫隐 翅虫皮炎。

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头呈黑色,胸部桔黄色,有足三对,全身被覆短 毛,虫体长0.6~0.8厘米。隐翅虫常栖息于潮湿草地或垃圾阴暗处昼伏夜出,有 趋光性,无纱门纱窗又有较强照明灯光的居室易受其侵袭。该虫夜间常回绕日光 灯飞翔。人们在灯光下学习、聊天、娱乐、看电视时,隐翅虫便悄悄地在皮肤上 爬行。其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毒素,解及皮肤可于数小时至1~2天内引起皮炎 反应。

预防隐翅虫皮炎首先要注意改善环境卫生,清除门前屋后垃圾杂草,尽可能安装 纱门窗防止虫子飞入,并经常用驱虫剂喷洒房间,夜间睡觉不要开灯。其次是避 免接触,发现有虫体落在皮肤上时,不可用手捏或拍打,最好用口吹掉或用其他 物品将虫拨落到地上再踏死,受侵皮肤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

如已发生皮炎,可用雷炉洗剂或2%紫药水外涂。若家庭里备有六神丸,可研成粉 末用水调成糊状外用。同时也宜口服抗生素以预防继发感染。

谨防夏令“家电病”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家用电器的家庭越来越多。然而,使 用家电也容易引起“家电病”。夏令常见的“家电病”有以下三种。

一、空调病。研究表明,各种细菌、霉菌都可在空调室内生长繁殖。室内空气一 旦被污染,再加之长时间的封闭,易诱发一种呼吸道疾病——崆调机肺炎,出现 发热、咳嗽、咯痰、胸闷、气急等症状。由于空调室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长时 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一旦离开空调室就对外界的高温环境很难适应,极 易引起感冒和中暑。有的还会发生口眼歪斜、头痛、咽喉痛、下肢发冷和全身酸 软无力等。因此空调室要保持清洁和充足的光线,室内外温差不能超过5摄氏度, 进入空调室要用毛巾揩干身上的汗水,并适当增加衣服。同时,要注意空调机本 身的清洁。

二、冰箱病。即耶尔细菌肠炎。耶尔细菌广泛存在于牛奶、肉、鱼、禽以及蔬菜 等许多生食品中,喜欢在零下4摄氏度低温下生长繁殖。冷藏在冰箱里的食品污 染了此菌就可能引起肠炎。耶尔细菌肠炎的症状与普通肠炎相似,不过比一般肠 炎的腹痛、腹泻厉害些。因此,冰箱内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煮透。 夏日,人们往往习惯吃生拌蔬菜、乳制品和自制冷饮,更应预防耶尔细菌的污染。

三、电扇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疲劳、失眠等。由于电风扇以一定的固定 转速转动,空气的流动和振动也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吹得过久,便会使人疲劳, 甚至引起失眠、头痛等。因此,在使用电风扇时,不宜正对着吹,开扇时间也应 适当控制,风速不宜过快,从侧面吹来为佳。晚上不能吹着电风扇入睡,否则易 引起旧病复发,如冠心病、中风、心肌梗塞等,还会透发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夏季突发高热常见哪几种疾病

夏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中有些病常以突发高热为主要临床症状,体温 多在39℃~40℃以上,且发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的病甚至 可以危及生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但近年来成人、老人发病率也趋增多。当人体被带有 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就进入血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突发高热、 头痛、呕吐、嗜睡、惊厥、颈部强直,体温可达39℃~40℃。部分重型或极重 型患者可出现昏迷、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死亡。注意防蚊、灭 蚊,尽量减少蚊虫叮咬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根本性措施。10岁以下儿童, 最好都能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性中毒性菌痢:该病因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而发病。该病来势最猛、变化 最快、凶险最大,有“毒痢猛于虎”之说。多发生于1至7岁儿童,过敏性体质 及肥胖儿童更易罹患。多数起病急骤,一开始就出现高热或超高热(可达40℃ 以上),患者嗜睡、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常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前就发生 中毒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本病的病死率较高,呼吸和循环 衰竭是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夏季发现孩子突发高热,即使没有腹痛、腹 泻等症状,也应首先想到此病,切不要误以为是一般的头痛发热,而掉以轻心, 延误救治机会。灭苍蝇、灭蟑螂,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 关,是预防此病的主要环节。

伤寒:该病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 部暴发流行。

近年来外出打工者染病数上升。其主要临床症状是持续性高热,病后第二周可 见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胸腹部皮肤多有淡红色玫瑰疹 及肝脾肿大、腹胀、腹泻等症,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肠出血。当前由于流行菌 株对氯霉素等抗生素耐药,给伤寒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在夏季应认真做好饮 用水消毒、粪便管理和污染物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对直接入口食品严加管理, 消灭苍蝇,加强现有病人及慢性带菌者的隔离治疗,对陪护者要加强卫生宣教, 防止被感染。

疟疾:由疟原早经蚊子传播而发病,是一种传播快、反复性大的常见寄生虫病。 临床上以高热、阵发性寒战、出汗为主要症状。反复和发作可引起贫血、消瘦、 肝脾肿大等。疟疾有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卵形疟4种,间日疟分布最广, 遍及全国各疟区。恶性疟或脑型疟疾,常引起凶险发作而使人致命。该病不难 治愈,消灭蚊子,减少人、蚊接触,服抗疟疾药物,是预防本病的有力措施。

中暑:是因过热而引起的一种夏季常见的急性疾病。婴幼儿、老年、产妇、心 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营养不良者较易发生。中暑有轻有重,轻者头晕、口渴、 胸闷、心慌、乏力;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严重者高烧可达 40℃以上,昏迷、神志不清、说胡话和虚脱,应迅速送医院急救。在护送途 中,也要始终注意降温。防暑降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膳食和饮 料,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每个家庭在夏季都应关注的问题。

炎夏如何使居室凉快

高温季节是发病的高峰季节,人们历来十分重视夏季的生理卫生。然而夏日的 心理保健也很重要,伏天中的心理卫生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应用心理学原理战胜高温酷暑。

藐视高温,确立战胜高温的信心,关键是不能怕热。

望梅止渴事实上也是一种暗示作用,这一原理用于防暑可谓“思寒防暑”,既 然望梅能止渴,思寒也能降温消暑。

避开热燥的颜色和景物,给人冷意的颜色有灰色、青色、蓝色、绿色等,给人 以凉意的景色有:静静的池水,茵茵之绿地,青山、树林等。

“心静自然凉”,这是对人们心理状态的总结,要热中求静,情绪要安定。

二是注意夏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卫生。炎热和酷暑会使人的心情烦躁、不安, 或者头昏脑胀,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夏天人的火气都大,不仅表 现在家庭矛盾增多朋友间的争吵增加,陌生人之间的纠纷更易发生,行为不端 的犯罪率也有增加趋势。

所以注意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卫生非常重要。首先自己要冷静,遇事要注意克服 冲动情绪;其次是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急躁和冲动,好言相劝,不要惹是生非; 再次是注意防范,防范坏人的犯罪行为,也要防范别人的冲动行为,以避免不 必要的伤害,或心理不悦。

三是注意灾害和疾病情况下的心理卫生。夏季自然灾害和人为的伤害事件均易 发生,疾病也容易流行。除心理上做好认真防范外,一旦发生灾害、伤害或疾 病后,要努力减轻应激的强度,减轻自己的应激反应,并努力做好应激状态下 的心理卫生工作,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返回


炎夏如何使居室凉快

炎夏来临,近年来许多家庭用上了空调,可使居家生活免受酷热之苦。但多数 家庭仍未用上空调。其实,采用一些简单方法也可以使您的居室变得较为凉快。

一、合理启闭门窗。许多人以为炎夏要门窗大开才凉快,其实不然。白天室外 气温高,门窗大开,阳光和热辐射伴着阵阵热空气向室内袭来,会使室内外变 得一般热。如果在早晚凉爽之时开启门窗通风,让空气流通,而在白天尤其中 午将门窗关闭,以隔绝室外热空气的侵袭,并拉上浅色窗帘,阻挡阳光,反射 热幅射,就能使居室变得较为凉快。经实际观察,笔者在成都地区居住虽然午 后室外气温达30多度,采用上述方法室内仍可保持在28℃左右。

二、阳台绿化、庭院绿化。阳台庭院绿化,栽树种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而且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会使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因为绿色植物既能遮阳, 又通过叶面蒸发水分达到降温作用。有资料表明,在庭院阳台栽种葡萄、牵牛 花、爬墙虎及一些花草,可使附着墙面降温5℃~14℃,使室内降温2℃~4℃。

三、室内利用风扇和水蒸发降温。例如室内用湿拖布擦地后开启吊扇使地面水 分蒸发吸热;也可在风扇前置一盆凉水,开启风扇使水分蒸发出凉风,这样均 可起到降低室温的作用。

最后,在炎夏之际室内宜收拾得干净整洁,将用不着的东西妥善收藏,使室内 有较大空间,会使人感到舒适。切忌室内凌乱,家什满屋,那样不仅使人感到 闷热,憋气,还使人心情烦躁。

盛夏要防冰箱性胃肠炎

何谓防冰箱性胃肠炎呢?我们知道,冰箱不是“消毒箱”,也不是“保险箱”。 贮藏在冰箱中的各种水果、饮料、饭菜等食品,只能暂时保鲜防腐,上面的 细菌是不会死的。三伏炎夏,人们常从冰箱拿出水果或饮料食用。虽凉甜爽 口,解一时之暑热,却损害了胃肠道。因冰箱冷藏室的食品只有2℃~8℃, 而人的胃肠道温度约36℃~38℃。当冰镇饮料、水果进入胃肠道后,冷的刺 激可使胃肠道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顿减,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而发生腹 痛。冷刺激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免疫力下降, 这时进入胃肠道的细菌会兴风作浪,引起胃肠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等症状。有的伴有头痛、头晕、全身冷颤等症状。小儿、年老体弱者尤为 明显,平时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人,常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对冰箱性胃肠炎不可掉以轻心。夏天,家庭利用冰箱自制冰糕、饮料, 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放入冰箱内的水果要洗净,并用塑料袋装好,贮存不 超过两天为宜。从冰箱到出的瓜果要再冲洗后食用。各种饮料不要一次喝得 过多过猛,最好放在常温下半小时再慢慢少量饮用。冰箱内的饭菜应再加热 后食用。老年人、小儿及胃病的患者,少吃或不吃冰镇食品。

妇女月经期禁食冷饮食物。

一旦发生冰箱性胃肠炎,轻者可用生姜10克、大枣6枚、红糖适量,熬茶饮 用,同时用热毛巾或热水袋作腹部热敷。如病情较重,应尽快去医院请医生 治疗。

如何安度盛夏

盛夏酷暑,遍地流火,热浪袭人。科学度夏,不仅使人拥有舒适愉快的生活, 而且更有益于身心健康。那么,如何逍遥地度过一个难熬的盛夏呢?

一、穿宽松舒爽的夏装。舒爽的夏装可让人备受凉快惬意,免除闷热之苦。 因此,夏日服装力求简单、单薄、透气性好。款式上,应宽松舒适,避免紧 衣裹身;色彩上,应素雅大方,白、淡黄、浅绿、湖蓝、瓦灰、银灰色可减 少紫外线的吸收;质地上,应选择吸汗透气好的面料服装,如真丝、丝绸、 纯棉、麻类等织物为佳。此外,夏季气温高,出汗多,衣衫、内裤、裙子等 每日一换洗。

二、饮食清淡重营养。盛夏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往往不思饮食,特别对油 腻食物感到厌烦。因此,夏日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宜。应常吃些 绿豆粥、莲子粥、凉面、凉菜、凉粉等清凉爽口食物,也要适当吃些瘦肉、 鸡蛋、鸭蛋、鱼,以补充身体消耗所需,此外,还要多吃些清暑降火、生津 解渴的果蔬,如豆芽、豆腐、木耳、莲藕、黄瓜、冬瓜、西红柿、西瓜、水 蜜桃等。常喝绿茶、大麦茶、淡盐开水、酸梅汤等清凉生津饮料,有益清暑 降温。

三、卧室通风好睡眠。居室应保持幽静、清洁、通风凉爽。可将住宅内前后 门窗洞开,徐徐而来的穿堂风可有效地降低室温,有益空气新鲜。炎夏,人 易疲倦和烦躁是安然入睡之大敌。夏天应处事冷静,不宜激动,使神经处于 安静状态,做到“心静自然凉”,因而会收到降温、尽快入睡的效果。

四、外出打起遮阳伞。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应在家歇息或午睡片刻,尽量减 少外出,特别是老年人。若必须外出,应采取避日防护措施,比如打起遮阳 伞、戴凉帽、太阳镜,皮肤暴露处涂点防晒露。外出要备上仁丹、十滴水、 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金银花露等药品,以防止中暑时急用。

此外,夏日也可去庐山、黄山、莫干山、崂山、普陀山、鸡公山等名山避暑。 平日可参加一些有益消夏健身的活动,如游泳、纳凉闲聊、参加消暑晚会, 在凉爽的歌舞厅中轻歌曼舞等,使夏日生活过得自在、充实、逍遥、舒畅和 绚丽多姿。

夏天为何食欲低下

盛夏酷暑,由于高温的刺激,有些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功能降低等病症。其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盐代谢失调使胃液酸度降低。水与电解质的平衡是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 重要因素。暑热季节出汗较多,使体内水分、氯化钠、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维生 素B1、C)损失过多,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 加之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减少,致使胃液酸度降低,甚至可引起无 胃液症。因口渴而饮进大量的水,也会稀释胃液,这些改变都会使人食欲低下。

2.体温调节障碍影响消化功能。人体的热平衡调节是受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的。暑热季节气温过高,肌体原来依靠对流和辐谢的散热方式受到了限制,不得不 靠蒸发的方式散热。实际上,人体排出的汗液往往不是完全以蒸发的方式散发,而 是形成汗珠滴下,故不能完全起到蒸发散热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温、低风速的情况 下,沿汗更多,有效蒸发率更低,可导致体内蓄热,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容易出现 头晕目眩、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反馈性地引起食欲减退。

3.血液重新分配使肠道供血减少。在长期间的高温作用下,由于肌体水分丧失,血 液浓缩,而为了散热又要向高度扩张的体表血管网输送大量血液,这种体内血液的 重新分配使血液集中于体表,会引起消化道缺血,胃液分泌亦减少,直接影响了消 化功能。

4.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胃肠功能。由于体内蓄热和大量出汗,会使唾液分泌减少, 胃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生物活性水平降低,造成消化功能下降。这时如果饮食不 洁,很可能给肠道细菌以可乘之机,引起消化道疾患。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

炎热的夏天,如果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还能提高肌体对外 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夏天气候炎热,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还须“四 忌”,方能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一忌锻炼后立即洗凉水澡。夏天由于气候炎热,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往往汗流浃背, 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痛快,立即就去洗凉水澡,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锻 炼时,全身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体内热量大增,皮肤中的毛细血管也大量扩张, 利于体热的散发。如果锻炼后立即洗凉水澡,由于皮肤受到过冷的刺激,而使毛 细血管骤然收缩,不利于体热的散发,虽然在洗凉水澡的一刹那会觉得凉爽,但 过后反而会使人感到热不可耐。同时,突然遇过冷的刺激会使体表已张开了的汗 孔骤然关闭,容易使人生病。

二忌大量喝水。夏天出汗多,会感到口干舌燥。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大量喝水, 否则对身体有害。因为体育锻炼后肌体各个器官、系统进行了紧张的工作,此时 正需要休息,以便及时消除疲劳。如果这时大量喝水,会给消化系统、血液循环 系统,尤其是给心脏增加沉重的负担。如果这时再大量喝水,出汗会更多,盐分 也会进一步丧失,从而导致抽筋、痉挛等现象。

三忌大量吃冷饮。由于剧烈的肌肉运动,会引起体内血液的重新分配,使体内 大量的血液流向运动着的肌肉和体表,而消化器官则处于相对的贫血状态。冰 冻饮料由于温度过低,如果这时大量食冷饮,对于已经处于暂时贫血状态和胃 酸浓度不足的胃刺激过于强烈,容易损伤期生理功能。轻者会使食欲减退,重 者会导致急性胃炎。

四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锻炼。夏天如果经常在强烈的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 对身体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阳光中有一种红外线,这种光线在夏天的阳光 中格外强烈,人体如果长时间受到阳光的照射,它将会透过毛发、皮肤、穴骨 而辐射到脑膜和脑细胞中去,容易使大脑发生病变,也会导致类似中暑的症状。

因此,夏天进行体育锻炼,最好安排在早晨和下午四时以后进行,而且锻炼时 间不宜太长,运动量也不宜过大。

夏季防暑热

炎夏即将来临,天气炎热,室内外温度都明显升高,且人体的阳气在这个季节 特别旺盛。如果机体内过盛的热量不及时发散,超过了人体的耐受能力,就会 出现伤暑、中暑等现象。

人们如何才能过一个“凉爽”舒适的夏天呢?首先不能长时间处在室外或高温环境, 平时多喝凉开水,以多出汗,多排尿,带走人体内一部分热量。其次多吃偏寒 偏凉的水果,如西瓜、梨子、香蕉等。另外,饮食上多吃偏凉的新鲜菜、凉拌 菜。同时,家庭可以自做一些清热解暑的饮食,现介绍几个简单实用的食疗方 法:

1、绿豆粥:取绿豆20克、粳米200克,煮成稀粥,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 用。2、白菜绿豆饮:取白菜头一个,洗净切成薄片,绿豆芽50克,煮水喝,有 清热解暑作用,感冒发烧初期可用。3、鲜藕粥:取鲜藕适量切成薄片,与大米 同煮,有清热凉血作用,温热发烧、口干舌燥、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可用。4、 竹叶粥:取竹叶20克煮水,取出竹叶,再加白米50克,煮成稀粥,有清热利尿 作用,可用于心火旺盛,移热小肠之小便少、口渴、心烦等。5、菱角粥:取新 鲜菱角洗净去皮,或用菱角粉加水搅成糊状,加水煮熟,有清热解毒作用,可 用于感冒发烧、口渴、食少等。

什么叫疰夏

盛夏,赤日炎炎,一些人感到胸闷不适,精神萎靡,疲惫乏力,头晕目眩,食 欲不振,体重下降,或有低热等。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症状有增无减,直到 秋凉后才逐渐康复。翌年又有可能周而复始,然而各种检查却无器质性病变。 这一系列症候,俗称疰夏。

祖国医学认为,疰夏是由于夏天暑湿之气侵入人体,阻遏中焦脾胃之气的缘故。 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来分析,发生疰夏的人往往有脾胃功能虚弱,对水 谷津液的运化不利,又遇上外界炎热、潮湿的气候而发病。治疗原则是扶正祛 邪,应用清暑、化湿、健脾、养阴补气等方法治疗。疰夏轻者,只要饮食清淡, 配以米仁,绿豆、荷叶煎汤服即可。连续多年疰夏者,可用西洋参6克煎服或 冲水代茶饮,症状多能缓解。疰夏重者,应请中医辨证施治。

近年来发现,酷暑高温天气,人体通过大量排汗来散热,体内多种微量元素随 汗液排出体外,加上热天胃纳差,摄入不足,容易引起微量元素缺乏,这与疰 夏发生有关。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和劳动,人体每天可以排出数百至一千毫升汗 液。据测定,每100毫升汗液含钠350~400毫克,钾14~20毫克,镁0.14~4.5 毫升,还有较多的锌,所以容易引起上述微量元素缺乏。夏天出汗多,要喝些 淡盐水以补充钠早已众所周知,但还要补充钾、镁、锌邓鲜为人知。缺钾会引 起倦怠、嗜睡、精神萎靡、肌肉无力;缺镁会引起抑郁、眩晕、肌肉软弱;缺 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甚至厌食。这些症状与 夏症候十分吻合。

因此,在持续高温季节,除了各种防暑降温措施外,应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从食物中补充足够的钾、镁、锌,对疰夏防治大有裨益。一般认为,粗粮、豆 类、鱼类、海产品,新鲜蔬菜水果中钾、镁、锌含量丰富,宜多选用。另外, 适当饮些含钠、钾、镁、锌的清凉饮料也有助益。

可防中暑的食物

新近医学研究发现,凡中暑的病人,几乎都有血钾浓度下降现象。主要表现 为头晕、恶心、倦怠无力、心跳不规则等症状,严重时会呈现昏迷状态。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项有趣而具有说服力的试验:将缺钾的大白鼠放在酷热环 境中,结果半数以上发生死亡,而补充钾盐者则全部安然无恙。

由此可见,在炎热夏天,人们在日常膳食中应多配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茄 子、番茄、黄瓜、榨菜、紫茶、海带、土豆、豆制品与桃子、香蕉、苹果、 葡萄、西瓜、无花果等。同时,它们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等,故可提 高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而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天热为何容易中风

天冷容易发生中风,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防病常识。这是因为天冷血管收缩,弹 性减低,脆性增加,加之血液粘滞,血流变缓,故而容易发生中风。

不少人认为,天热血管舒张,柔性增加,血压下降,不易发生中风。然而事实并 非如此。天热时医院收治的中风病人较平时往往增多。为何天热容易发生中风呢? 这是因为天热可使人 体水分大量丧失,当饮水不足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时,血液粘稠度增加,某些微小血 管内血流反而减慢。值得注意的是,平时天冷不易开放的某些微小血管,当粘笛 血液通过时,最易发生堵塞现象。因此,天热时中风发病率骤然上升,中风患者 中以脑梗塞者居多,而天冷中风患者中则以脑溢血病员常见。

天热,对中老年人来说,切莫以血压下降而窃喜,注意饮水,活动安稳,家人小 心待候,方是避免中风发生之根本。

为什么盛夏容易发生肾绞痛

盛夏季节,有的人在工作或活动中挥汗如雨,突然感到肾区阵发性绞痛,辗转不安, 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就是“肾绞痛”。这类痛疼最常见于尿石症,是结石在肾 盂,输尿管内运行,刺激肾盂,输尿管引起该处平滑肌痉挛所致。哪么这种痛为何 在盛夏酷暑季节发生率高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尿石的产生需要具备两 个基本条件:其一尿中晶体物质过多,呈过饱和状态;其二尿中抑制晶体物质减少。 因夏季炎热,人们在活动时,出汗较多,尿液相对减少,尿液呈浓缩状态,可使尿 中晶体物质过多,尿中晶体集聚形成细小结石,随尿液在尿路中运行,刺激肾盂系 统面致平滑肌强烈收缩,从而出现肾绞痛。

秋天的衣食住行

秋天是冷热交替的季节,如不加注意,易引起“换季不适”的苦恼。但反之,如果 讲究秋令的衣食住行,心理调适得当,就能健康而富有活力地度过秋天。

衣:“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因此要注意随气候变化选择着装。民间“春捂 秋冻”的说法是颇有道理的,初秋时不宜穿得太厚,以增强肌体的耐寒力;仲秋以 后再及时增添衣服,以免寒邪入内引起感冒、关节炎、胃痛、漏肩风等病症。

食:秋日雨少天干,应多饮用开水、豆浆、菜汤、牛奶等,还有萝卜、青菜及葡萄、 柿子、梨、橄榄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少吃辣椒等,以免引起咽干、鼻燥、 肤涩等“燥症”。

秋季也是进补的大好时节,因这时却外人体精气开始封藏,利于补品的吸收藏纳, 但不宜重补,以平补,清补为宜。可适当多吃点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鹌 鹑、猪肝、水产品及大枣、莲子、板粟等。

住:深秋天气肃杀,也是脏腑与精、气、神的收敛时节,应早睡早起,这样工作学 习神清气爽。锻炼身体也不宜大汗淋漓。睡前不宜门窗紧闭或蒙头大睡,从而引起 呼吸道感染及眩晕等。

秋季养生宜防燥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此时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 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还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 便干结、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祖国医学称之为“秋燥”症。老年人对秋天气 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要注意预防。

一、注意起居调摄,以适应自然的变化。秋天,天高风劲,地气清肃,自然界的阳 气由发散趋向收敛。古代养生学家认为,此时睡眠时间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 兴”。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有效地抵御 燥邪的健袭。

二、饮食调养是预防秋燥的关键。秋天,气候干燥,饮食调养以“清润”为宜,应 当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萝卜、香蕉等,这些食物 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功效。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大葱、生姜等燥热之品。 暮秋时节,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吸收藏纳,有利于改善脏腑功 能,增强身体素质。对身体素质虚弱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进补更有健身、祛病、延 年之裨益。这时可适当多吃些鸡、鸭、牛肉、猪肝、鱼以及莲子、大枣之类的食品。

三、加强锻炼,适应“秋冻”。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体质较好的老年人衣着以轻 装薄素为宜,不可顿增厚衣,应适当受些寒凉,以逐步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故在 我国民间素有“秋冻春捂”的说法,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此时会旧病复发或增患 新病,宜逐渐增衣,切不可顿增顿减,以防寒气侵袭,诱发新病。另外,不同体质、 不同年龄的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等, 强度因人而异,以舒适为宜。通过锻炼,可提高肺的功能和机体的耐受能力,以便 更有效地抵御秋燥肃杀之气的侵袭。

秋游野炊四忌

天高云淡的秋季已经来临,双休日或节假日约上几位好友或全家老少去郊外,或路 途较近的风景游览区去诱游、野炊,实是一件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若 不注意卫生保健,则有可能染上疾病而令人扫兴。因此,秋游野炊有“四忌”。一 忌食品不卫生、不新鲜。外出野餐,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有的人头一天就将一 些卤菜、熟食包装好。秋季气温仍偏高,有利于各种细菌的繁殖,使某些食物容易 腐败变质,人们吃了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卤菜类食品最好当天购买,如前 一天购买放在冰箱内,出门前也应加热后再带走。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其生产日期和 保质期,以免误习过期变质食物。也有一些人包装食品很马虎,随便找张废报纸或 从旧杂志上撕几页纸下来用,这是极不卫生的。旧书报上都残留有苯、二甲苯等有 毒物质或它的衍生物,当积存量达到0.5~2克时就会引起中毒。另外,旧书报上的 细菌也相当多,极易污染食物。因此,装食品最好用消过毒的专用容器,也可用清 洁干净的塑料保鲜袋。

二忌烟熏火烤食品。野炊中,在篝火上烤鱼片、肉饼、羊肉患,恐怕是让人最跃跃 欲试和垂涎欲滴的了。其实,吃烟熏火烤食品易使人发生癌症。大量研究表明,食 物经过烟熏火烤以后,可以生成大量的多环芳烃。这种多环芳烃一部分来自熏烤时 的烟气,但主要是来自食物本身焦化的油脂中。烟熏火烤食品中还有一些亚硝胺化 合物,而这些物质都有强烈的致癌作用。要预防消化道癌症的发生,最好不要吃烟 熏火烤食物。若偶尔为之,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三忌喝生水。野外的水源,大都是自西向东流淌,呈自然“野性”,切莫见溪水清 彻透明而乱饮。一些风景点有泉水,游人总好抢饮。但是,那么多游客,共用一把 勺子或木桶,其中难免没有消化道传染病病人。因此,风景区的泉水,虽然看上去 清碧透底,实质上很容易被病菌污染,是万万喝不得的。否则易染上病毒性肝炎、 肠炎等疾病。

四忌采食野蘑菇。秋季,风景区的山边、草丛、树林中常有野蘑菇生长。一些游人 见了往往情不自禁地去采摘,或烩菜,或烧汤,味道确实鲜美。然而,因误食有毒 蘑菇导致中毒者并非少见,若中毒严重,处理不及时还可导致死亡。一般而言,凡 是五颜六色,含有乳白色汁较多的蘑菇多属有毒,千万不可食用。游人在没有掌握 识别有毒与无毒蘑菇之前切忌随便采摘食用。一旦食后有中毒症状出现,如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全身冒汗等,须立即送医院急救,不可延识破抢救时机。

当然,外出秋游野炊时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最好随身携带消毒纸巾供擦 手和消毒餐具用。野餐后不要乱扔瓜果皮壳、饮料瓶罐等,还要及时把野炊用火扑 灭,以防发生事故。

秋天宜食梨

秋季雨水较少,空气干燥,中医称“秋主燥”,机体适应性差,容易口干鼻燥、 皮肤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 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生梨用作咳嗽的食疗,要注意食用方法。因风寒引起 的咳嗽,宜食烤生梨,将梨放于炉火上烤熟后食之。咳嗽伴有热度者,蒸梨效 果较好,取梨挖一小洞,放入冰糖,隔水蒸后食用。肺虚气喘者,可将梨放入 豆浆内煮烂,连汁饮服。唇干舌燥、干咳无痰者,则可饮梨汁,取梨洗净榨汁, 早晚服之,有润喉生津的功效。

冬天预防口唇干裂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湿度锐减,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容易发生口唇干裂,尤其 当嘴角裂口疼痛常影响张口活动,还会出血。有时,甚至说话和吃饭都会受到 一定影响,连笑也不敢笑。

引起口唇干裂的原因,是由于秋冬季节气温降低,气候干燥、风沙加大,再加 人体皮肤粘膜表层既薄、柔韧性又差,很容易发生口唇粘开裂。近年研究发现, 当体内缺少维生素B2的时候,以及免疫机制差的人比较容易发生口唇干裂。所 以,秋冬季节须重视加强对口唇干裂的预防。

现介绍一些防治口唇干裂的简易方法:

1. 天气寒冷或风大时,外出戴上口罩,可保持口唇湿润。

2. 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充足的水份和维生素,能 有效地防止口唇干裂的发生。

3. 可在洗脸后,在口唇上涂些油脂,如搽脸油或50%甘油(即纯甘油兑等量水 混合后使用)外搽等,也能防止口唇干裂。

4. 发生口唇干裂后,最好不要用舌头去舔,越舔越干,使口唇干裂加重。

5. 口唇干裂最好不要涂紫药水,不旦影响美观,更主要的是因为紫药水是收敛 干燥剂,对于口唇干裂处不利,越发干燥出血。

6. 口唇干裂发生后,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先将局部用温水清洗干净,然后,用 金霉素眼膏,或SLC防裂膏或油脂搽在口唇裂缝处,每日3—4次。

7. 同时,可以服用一些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片,每日3次,维生素C,每 次2—3片,每日3次;维生素AD(即益肝油丸)每次2 粒,每日3次以及维生素E等。

8. 秋冬时分,平日可多吃一些萝卜、新鲜水果,也可以避免发生口唇干裂。

冬天防胖

进入冬季,天气逐渐转冷,人活动量减少,食欲增强。人体脂肪细胞开始逐渐 积聚。此时由于脂肪细胞的组织结构较好,并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人体易趋 肥胖。日本学者在一年内分四次,分别在1月、5月、10月和次年1月,测量几 百名成年男女峰体10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结果是10月份存度最小,大多部 位比1月份低11至33毫米;1月份脂肪平均厚度最大。另有一研究组也得出 同样结果,证实冬季男子胸部皮脂厚度比夏季增加22毫米,女子上臂皮脂存 度增加21毫米。

所以,冬季是防止肥胖的关键季节。在这关键季节除了要加强活动、锻炼和控 制进食以外,还可以用手法按摩进行配合,有较好效果,不妨一试。具体做法是:

揉腹。双手掌从剑突下直推至耻骨联合上缘,连推12次,然后分别将两手置于 腹部两侧,从左右肋缘下直推至骨盆处,连推12次。再用右手掌置肚脐周围, 按顺时针方向在腹部揉压50次;然后用左手按同样方法以逆时针方向揉压50次 或至腹部有热感为度。此法可在早晨起床前和晚上睡前练习,练习前务必将小 便排空,贵在坚持。

入冬莫滥“补”

入冬,服用补药者日益增多,而滥“补”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位身体素质较差、 易伤风感冒的中年人,服用人参一个多月,非但身体状况未见明显好转,反而 出现情绪亢奋、易于激动,晚间难以入睡的新毛病。

中医将虚症分为四种类型,即:阳虚、阴虚、气虚、血虚。阳虚者多用鹿茸、 肉桂、苁蓉、蛤蚧等;阴虚者可服鳖甲、龟板、麦冬、天冬、生地等;气虚者 可用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等;血虚则选用当归、熟地、阿胶等。体虚患者 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合理选用才有效果。倘若自作主张,随 意服用,非但无益,还会伤身。据往年临床报道,非阳虚型者滥补鹿茸,可导 致鼻衄、口臭、腹用厌食乃至烦热躁动。长期滥服人参可引起兴奋、 易激动、失眠和血压升高等症状。

此外,任何一种“补药”都有一定的禁忌症,一定要遵医嘱适可而止。如果不 按病情需要随意滥补,一味轻信“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久服长生不老”的虚 言,不仅浪费药物和金钱,而且有损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