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指及生病症状

08/03/14 14:09:57 标签:育儿小常识

     

正文从这里开始:

宝宝吮吸手指习惯何时纠正好?

  从2-3个月起就会看到婴儿爱把自己的手放在眼前晃动,双眼盯着看,当手碰到嘴边就出现吮吸动作了,4个月开始会把整个手塞到嘴里,逐渐伸进2-3个手指进行吮吸,习惯了又减为吮吸一个手指,多半是拇指。婴儿吮吸手指往往发生在饥饿未得到满足,以及想睡觉的时候。吮吸手指时情绪愉快,显得十会舒适满足的样子。4-5个月的婴儿喜吮吸手指不是一种坏习惯,这种行为表示他身心发育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即手眼协调逐渐形成,手功能的分化已经开始。

  宝宝的这种行为到底好不好呢?

  其实,喜欢吃手指头或咬其它东西,并不是意味宝宝他想吃东西,肚子饿了,更不是像有人所说,是宝宝手指甜的原因。宝宝吃手指是孩子想了解自己的能力,对外界积极探索的表现,说明宝宝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婴儿能用自己的力量把物体送到嘴里是很不容易的,也标志着婴儿手、口动作互相协调的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且吸吮手指对稳定婴儿自身情绪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宝宝肚子饿了、疲劳、生气的时候,吮吮自己亲密的手指头就会安定下来。

  如果父母误认为这是坏习惯横加阻拦,不许婴儿吮吸手指将引起婴儿不满和哭吵,甚至情绪波动。其实,没有阻拦的必要,因为大多数婴儿随月龄增大,接触事物越来越多,手眼协调和手功能更熟练,可以取拿周围新奇的东西摆玩,就会逐渐淡化“看手”和“吮吸手指”的游戏,这种行为就会逐渐自然消失。

  所以,做父母的要认识到孩子吃手指、咬东西的意义,不要强行阻止这一行动,只要宝宝不把手指弄破,在清洁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让他去吸,否则会影响婴儿眼手协调能力及抓握能力的发展。破坏宝宝特有的自信心。

  但需提醒的是,吸吮手指对早期婴儿有一定的益处,但一般到八九月龄后,宝宝就不再吸吮手指了,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一过性的。健康小儿多在六七月龄开始出牙,如果吮指这种习惯仍未停止,则吸指处的牙就会萌出不足,而造成上下牙之间有一个指头大小空隙。此外,孩子经常吭指过程中,由于不断地进行吮吸动作,两侧颊部收缩使牙齿排列形成弓状变窄,上前牙前突,同时由于手指的牵引,还可以引下颌前突畸形。因此在孩子六月龄后,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发现孩子仍在吮指,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涂些苦味的东西,如药物黄连素,还可以用套上指套、手套加以阻止。

  一岁以后如果还出现“吮吸手指”动作就要算作不良习惯,要设法加以纠正。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大大减少,但是有一部分儿童在饥饿、寂寞无聊、焦虑不安、疼痛或身体不大舒服的时候,仍然会吮吸手指。如果偶然发现这种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依然吮吸手指玩乐,说明孩子出现了行为上的偏移。如果孩子这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那么,这种不良行为就会固定下来,而形成顽固性的习惯。

怎么知道宝宝病了?

    许许多多刚做了父母的人,常常为“哑巴”宝宝迟来的语言能力叫苦不迭。据社会调查显示,新生儿父母不在乎能否与宝宝沟通,更关心宝宝是否健康。于是关爱有加的滑稽事儿开始让专业人士大跌眼镜:有的父母竟然把健康宝宝送进了医院。而另一项来自卫生权威部门的报告说,目前,因父母对孩子的疾病毫无察觉,以至延误病情,造成终生残疾或死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1. 哭闹意味着什么?

  宝宝哭闹真是令人心烦的事情。但你要知道哭闹是宝宝与陌生世界进行交流的惟一方式,含义多多。宝宝会因为饿了、渴了、屎尿、疲劳、环境温度不适哭闹;也会因为疼痛、生病哭闹。你要明白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哭闹的,并能区分不同的哭声及时为宝宝排扰解难,减少宝宝哭闹的次数。

  经验告诉我们,宝宝的哭声是他(她)生病的一大征兆。下面这几种哭声你要千万当心,它们是在向你提示你的宝宝病了:哭声显得沮丧并带有流鼻涕、咳嗽等现象;哭声突然、短促、尖高;哭声无力或哭而无声;触及宝宝某一部位哭声加剧。

  宝宝哭闹会让你心烦,宝宝不哭不闹也地让你烦心。因为从不哭闹的孩子很可能是脑子出了毛病。

  2. 呕吐漾奶是喂养方法问题吗?

  看见宝宝呕吐或漾奶真是痛苦。而最难受的当属孩子,因为当奶从胃里涌上来的时候,胃酸会强烈地刺激宝宝的食道。这时你不要着急,但要检查喂奶的方法是否正确,你要知道喂养方法不当极易引发宝宝呕吐或漾奶。

  如宝宝呕吐或漾奶后经你给他(她)顺气、打嗝,宝宝仍是哭闹不止,他(她)很可能得了胃热病。特别当你发现宝宝吃完奶后立刻会呕吐时,他(她)十有八九是有了胃热的毛病。

  如果宝宝呕吐或漾奶时,伴有发烧、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呕吐物带有血迹等症状,应该去看医生了,大概宝宝是患了胃肠道功能紊乱或食道闭锁等症。

  3. 宝宝的粪便也是你的好帮手

  也许你还记得,宝宝最初的粪便的颜色和排便次数曾叫大吃一惊。其实,新生儿最初的粪便都有色泽黑绿、形如稠粥的;而且一天要排便数次。假如宝宝出生后四十八小时仍未排便,你得小心了,他(她)可能有了麻烦。

  母乳喂养的孩子,通常大便的颜色呈浅绿色,外观呈面糊状、散状、稀状或者可能有粘液。由于母乳极易消化,没有多少剩余的东西可以形成大便,有的孩子在满一个月后一天只排一次大便,有的每隔一天一次,还有的排便次数更少。而吃商品奶的孩子每天排便的次数就多了,一般为两次。

  你的孩子靠商品奶喂养吗?如果是,孩子正常大便的颜色应呈浅黄色或棕黄色,且为粘状。有的孩子的大便倒很像炒鸡蛋。但这也没什么关系,只要宝宝感觉良好、体重增长正常。宝宝大便的变化,常常意味着出现了问题。

  如果宝宝的大便原来是面糊状,后来变为块儿状,又有点儿稀散,而且排便次数也有所增加,就可能说明宝宝的消化有问题,或者结肠有轻微的感染。

  如果宝宝的大便变得像蛋花汤一样,且绿色加深,气味也发生了变化,就可以断定宝宝的肠道有感染。

  你还要知道有些情况也会使宝宝的大便发生变化,比如喂奶过量、宝宝受凉、食用糖量过多等等。这时候,你就不必花钱去看医生了。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