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 2008年3月29日

08/03/28 12:58:25 标签:Acknowledge their feelings with a word “Oh. . . Mmm.

        Acknowledge their feelings with a word  “Oh. . . Mmm. . . I See ( Instead of Questions and Advice)用“ 唔...嗯...这样啊 ” 等用语认可他们的情绪(不要提问和给出建议)

         朵朵家的场景:

         朵朵哭着来找妈妈:“妈妈,爸爸训我了。”

         妈妈抱起朵朵问:“爸爸为什么训你呀?是不是你不听话呀?你听话爸爸就不训了。朵朵告诉妈妈说'听话了',朵朵说‘听话了’”。

        朵朵往往什么都不说,姥姥归结为朵朵太执拗,不好管,管不了。朵朵妈妈虽然不会觉得朵朵怎么不对,但也没有觉得自己这样说有什么不妥,甚至还觉得这是对朵朵在循循善诱,教朵朵道理。

         假定这样的场景:

        你正在厨房做饭,你孩子邀请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明明)到家里来做客,一会儿,你的宝宝跑进厨房来,哭着说道:“明明把我的玩具摔坏了,呜呜呜......”

        你的第一反应会是如何?

        朵朵妈妈的第一反应和第二以及第100的反应是一样的:“明明不小心,不是故意的,朵朵不要那么小气!没有关系的,不哭了,去玩吧。”

         朵朵妈妈对这个反应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来看专家怎么说:

         用“ 唔...嗯...这样啊 ” 等用语认可他们的情绪,啥意见也不要表达,没提问,没建议,只是需要表示你听着,并很关心他就够了。

        提问,尤其是问“为什么呀,为什么他摔了你的玩具呀?”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他除了承担自己的那份悲伤,还需要想出理由来说明这个“为什么”。而且这个理由在成人眼里可能不够好。

        建议,尤其是很快地给出建议,“哦,那就让他说对不起呗。”这样不仅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阻止了孩子完全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会把孩子表达情绪的通道堵塞。

         更可怕的是去否定孩子的感觉,比如说:“没关系,坏就坏了吧,不用哭了,不就是一个玩具嘛。”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发现孩子会马上高八度地哭起来,因为他的情绪没有被理解。如果你坚持一次又一次地这样做下去,总是否定孩子的感觉,那么孩子可能会逐渐认为你说的有理,然后放弃自己的感觉,最终迷失自己。

         朵朵妈妈采用了提问,还给建议,连最可怕的否定朵朵的感觉也用了。朵朵妈妈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现在觉得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说不会合理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好多情绪都是用“生气”的方式表达的。

        在这个方面,朵朵妈妈做错了,本来朵朵来找妈妈是要得到安慰的,却要回答“为什么”,还要说“知道错了”,这给朵朵太大的压力,事实证明朵朵也不会按照妈妈的说法去说去做。同时也不应该给她太多的道理。就像前面说的玩具事件,也许哭闹后,把情绪释放了,两个孩子又和好玩在一起了,问题他们自己就解决了。

        在电视剧电影里看过这样的镜头:“让我哭一会,哭完就没事了。”这也应该就是在释放情绪,只是想哭,哭完就可以了。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