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
2017.5.28 星期日
晚上睡觉前听爷爷讲故事,是件十分令人愉悦事儿。想想看,从毫不省事的婴儿长成如今五岁的儿童,从那个无限循环的《两个和尚》,到后来的《葫芦兄弟》、《西游记》、《爱探险的朵拉》等等,古今中外的故事听了不少。故事书都是奶奶买的,不仅数量多,品质好,而且成套成系列,丰富的自然、品德、智力、趣味、安全知识,让我受益匪浅。不过,在与我共享欢愉的同时,我的挑剔和“偏执”,也给爷爷带来了一丝烦恼,特别是最近的这一年多里,即便是他想方设法进行引导,但这种烦恼却仍然有增无减。
记得去年有篇日志专门说过,为了“迎合”我对语言文字的爱好,奶奶特意买了一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配图故事书,这是她和爷爷儿时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更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作品。可惜事与愿违,我却对它不太感冒,兴趣点始终停留在“朵拉”、“孙悟空”和“葫芦娃”身上,甚至宁愿翻阅《安全标志图》,做《专注力》、《观察力》上面的练习题,都不肯听“尼尔斯”。在爷爷的记忆中,这套二十本的丛书,前后只完整讲过三次,而且每次都是作为“交换条件”才让我接受的。
这是我自己挑选的
从小就对文字特别感兴趣
小时候,奶奶教我认识安全标志。
床边上的书袋,放着晚上要听的故事书。
买图书是奶奶的一大乐趣,所以我的故事书从来没有停止过更新,只不过其中很多被我冷落,有些甚至从没问津。看到那些赋闲在书架上的图书,爷爷常常心生抱怨,奉劝奶奶适可而止,不要急于求成。可奶奶却初衷难改,说什么现在看似闲着,等我再长大一点,肯定会陆续派上用场的。
不过爷爷心里明白,现阶段要想让我接受新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先对某个动漫视频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会玩相关的玩具,听相关的故事,还可能深深“陷入”故事情节之中,扮演里面喜爱的角色,模仿“还原”他们的经历。葫芦娃、孙悟空、熊大、朵拉、乐迪、托马斯等等,那是演了一茬又一茬。
奶奶虽知这是我的童趣使然,可又不希望我长期陶醉在这些低幼故事中,只要看到合适的图书就买回来,除了各种故事书,文学类、常识类、益智类的都买了不少。好在我对《欧洲经典儿童创意涂鸦》和《美国经典学习能力培养大书》以及《哈佛思维1009题》颇感兴趣,给她挣回了很大面子。
这一套书上的练习题很有意思
早期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
奶奶新买的图解《十万个为什么》
美国经典 学习能力培养大书
美国经典 专注力培养大书
爷爷的遭遇就有点“悲催”了,讲什么故事始终没有主动权,每天都只能违心地按照我的要求讲。就在最近的半年多时间里,除了反复做“专注力”和“哈佛思维”的题目外,就在“朵拉”和“托马斯”这两个系列之间讲来讲去,给我讲新故事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