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欧行(25)
(1979)
2017.9.10星期日
来到斯德哥尔摩旅游,市政厅和沉船博物馆是必去的两大景点,因为它俩的名气实在太大。前者不仅仅只是市政府的办公地点,还是赫赫有名的诺贝尔奖颁发场所。它坐落在市中心的国王岛上,环境特别优美,外墙用八百万块红砖砌成,彰显着北欧古典建筑的诗情画意。一百多年来,除了和平奖之外的全部奖项,都是在这儿颁发的。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这天,瑞典国王和王后都会在一楼的蓝厅,为获奖者举行盛大的晚宴表示祝贺。二楼的“金厅”金碧辉煌,四壁用一千八百万块约一厘米见方的金子镶贴而成,期间神采飞扬的梅拉伦湖女神端坐于整面墙上,被簇拥在壁画丛中,象征着斯德哥尔摩在梅伦湖与波罗的海的结合中诞生的,是人类向往的美好之地。
爷爷又成了我的“跳上跳下”
有时拍照片,都不得不这样“遭罪”。
相比之下,瓦萨战船博物馆更让我心旷神怡。这里陈列着一艘古代的战船,是按照瑞典国王的要求所建。三百多年前,年轻的国王古斯塔夫·瓦萨为了远征波兰,下令建造了这艘排水量一千三百吨,长六十二米,高五十米,装有六十四门新式火炮的战船,并以国王的名字“瓦萨”命名,象征着国王和国家的威力。按照最初设计,这艘战船原本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了双层炮舰,便命令增加火炮,把这艘已经建好的战舰改为双层。不幸的是,就在扬帆启航的那天,离开码头才一千多米,就被一阵轻风给吹翻,顷刻之间沉入海底。历史的车轮滚到1959年时,这艘战舰被打捞出水,经过精心修复后重见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
博物馆的建筑非常宏伟,参观的通道分为上下三层,可以清楚地看到船体各个部位的结构。我自始至终牵着彭叔叔的手,细心观看船上的物品,听他讲述战船的故事。看到我对这艘战船的如此痴迷,触动了爷爷的思绪,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那是我爸爸三岁多的时候,跟着奶奶游北京。可他对那里的皇陵、公园、商店统统不感兴趣,即使一鼓作气登上了长城,下来的时候也都睡得人事不醒。有天参观军事博物馆,面对那些枪械和飞机大炮,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楼上楼下来回奔跑,几个小时下来,一点儿都不知疲倦。这方面,我似乎接到了他的遗传,被这艘古代的沉船深深吸引,无论是听大人解说,还是自己观看,都特别认真。当彭叔叔介绍沉船打捞的情况时,指着陈列窗里的那个金属探针说,都是因为它能够吸住橡木,才找到了沉船的位置。这让我非常惊奇,不禁发出感叹:“这个东西也太厉害了吧!”
彭叔叔介绍探针的作用
这个东东能够吸住橡木,简直太神奇了!
瓦萨战船的原貌(模型)
桅杆上的绳索
当年造船的工具(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