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
2019.2.19 星期二
每次和姚炳旭玩篮球的时候,拍球的动作还算说得过去,可是到了传球接球,爷爷就感到有些不太带劲,传出去的方向失控,接球的反应迟钝,总体上来看,球感很成问题。
过去在幼儿园的兴趣班学习拍球,进步显而易见,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站、坐、蹲着拍都有训练,高拍、低拍运动中拍,也打下了一点儿基础。上小学后,为了解决写字的短板,爷爷强行给我报了学校的书法班。我又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了“牛顿实验班”,再加上周末两天下午学街舞,日程安排得比较紧凑,篮球班也就不得不让路,只能利用天气好的空闲时间,适当去球场玩玩。
姚炳旭可不同,姥姥祖籍河南,姥爷又是东北汉子,所以他在我们班上简直鹤立鸡群,个子高出最矮的女生二十多厘米。按说在南方宝宝中,我还算是高个儿,可是与他相比,也矮了小半个头呢。所以在爷爷的眼里,他就是块很棒的篮球胚子。他的姥姥告诉我和爷爷,从幼儿园到现在,参加篮球兴趣班一直没有中断过。面对我俩相互传球,爷爷发现除非篮球跳到我的手上,而且速度还不能太快,否则十有八九都会脱手。这清楚地说明,我对球路的判断不太敏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才行。
瞧这姚炳旭有多高
我和姚炳旭玩篮球
姚炳旭和姥姥传球,我做裁判。
进球是常事儿
爷爷自己的球感不错,除了有点儿先天悟性外,与自己的爱好也不无关系。想当年刚上小学时,对乒乓球、排球十分着迷。买不起球拍,就用木板自己做,下了课就冲出教室“占”球台。学校每年都要从二年级中,挑选一批学生为校队补充后备力量,在年级选拔赛上,爷爷获得第三名,但因家庭出身问题,没能入选校队,同样也与排球队的选拔无缘。虽然当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但运动的兴趣并没受到影响。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一个排球,或者一副乒乓球拍,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奢求。记不清是哪位同学的一个小皮球,让他受益匪浅。这种原本在地上拍的玩具,也被爷爷用作体育器材,几个好朋友相互投掷传接,距离慢慢由近变远,既掌握了球路、落点,又锻炼了臂力和奔跑能力。
如今几乎没见宝宝拍小皮球了,爷爷查遍淘宝、天猫,也没有发现类似的橡皮球,只好买了两个儿童垒球。春节后刚上班,快递就送到了,爷爷满心欢喜带着我传接,可惜和当年的感觉大不一样。一是分量太轻,远距离投掷有点飘忽;二是球体太弹,没有橡皮那样贴手。不过,这种差别只有爷爷才有感觉,我和奶奶都没有那种经历,所以玩起来还是挺开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