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
- 未加入幼儿园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
来源:新爱婴早教编辑部 作者:新爱婴 日期:2009-5-27 |
每个做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也常常夸奖自己的孩子如何的聪明,能背多少唐诗等等。聪明不仅仅体现在背诵、识字,而是看孩子会不会思索。会思索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主意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教会孩子思索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当孩子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时,就会独立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父母依据孩子认识发展的规律启发孩子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在失败与成功中总结经验,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是孩子思索的前提 试想所有事情都靠父母代劳的孩子怎么会思考呢?比如:两个孩子穿衣服,一个一直是由父母包办,每天穿得很舒服,没有穿错、穿反,他也就没有对这件事思考的过程。另一个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自己练习穿衣服,有时会穿反、穿错,他也会感觉到不舒服,就会脱下来摆弄、思索,如何穿正确,穿得舒服。这是在做的前提下产生的思索,只有让孩子做,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体验失败和成功,才会发展思维,失败会促使他反复尝试思索,成功会使他感受喜悦,对新的尝试更有信心。 启发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方法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经过思索产生的,孩子刚刚出生时,没有任何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成人的启发教育在总结、思考中得来的。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游戏时,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孩子玩球,当球滚到了床底下,孩子以自身的经验很快就知道钻进床下就可取出。当然这同时有3种情况发生:第一,家长替孩子取出。第二种,由孩子钻入床下取出。第三种,家长启发孩子想一想有没有一种办法不用钻入床下也能取出?孩子也许会用胳膊、会拿来小棍子等等,当他最后发现用扫帚能把球取出时,兴奋不已。显然,这种方法是可取的结果。孩子在尝试中从失败到成功,独立地解决了问题,是思索和总结的结果。因此,家长不仅要求孩子独立动手做事情,还要启发孩子动脑筋去想问题。正如陈鹤琴所说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自己去做,凡是自己能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家长要不断地给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启发孩子想问题,而不是有问必答。 |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
来源:新爱婴早教编辑部 作者:新爱婴 日期:2009-5-27 |
蒙台梭利强调培养社会中的活动的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更广泛的合作精神,这就需要下一代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孩子社会发展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孩子在与伙伴的交流知识、经验与技能,在交往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体验欢乐和痛苦,并从中培养同情、分享、合作、有爱等良好的情感和行为。 家长应该了解伙伴交往是孩子的需要,不要把孩子之间的玩看成是无意义的消磨时间,在交往中能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愉快的生活。这种交往的机会需要家长提供,家长应该消除怕孩子吃亏的心理障碍,认识到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与伙伴交往的机会时,家长要珍惜、相信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能解决问题,并且在交往中还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别人。在孩子体验到交往的快乐时,及时地教孩子交往的技巧,教孩子学会主动的方法,允许孩子带小客人来家玩,与小朋友共同分享自己的玩具、食品等,使之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尊重父母长辈、礼貌待人,那样孩子就会爱交往、会交往。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鼓励孩子不断地适应新环境,为将来走入社会成为健康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
让孩子自由地尝试 |
来源:新爱婴早教编辑部 作者:新爱婴 日期:2009-5-27 |
孩子到了可以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便会开始,父母显然深爱自己的孩子,但也有可能成为孩子生命斗过程中的第一个敌人。发生这种情形的原因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与成人不同,成人的自我形成已经完成,但是孩子仍然是正在形成的阶段。当孩子开始发展走路的能力时,父母就不断地干扰他,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拉着妈妈(爸爸)的手”,总是不断地提醒孩子“别跑,别摔着”,一方面是因为顾虑孩子的安全,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不愿意或不能改变自己的脚步来配合孩子。 孩子第一次伸出幼小的手去触摸东西,这样动作的冲动是代表着孩子想洞察世界的自我努力,应该会使在旁观察的成人充满惊奇和尊敬,但是成人却害怕孩子伸出小小的手去碰价值不菲的东西,为了保护这些物品不要让孩子碰到,总会不断地反复告诉孩子:“不要动手、不要乱摸,要安静”,而孩子总是故意玩弄一下别人正在使用的所以东西,只要可以做同样的动作即可满足。有很多成人让孩子自由地摸东西,但是结果变成支配孩子。如孩子看到成人手拿勺子盛饭想跃跃欲试,一种家长直接否定:“你不行,别烫着。”丝毫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最初敢于尝试的勇气也被家长打消了。另一种家长找来与饭勺、饭盆相似的物体让孩子操作(危险系数不大),但却在一旁指手划脚:“不对了,往里舀,手把住上边,水别撒外边。。。。。。”那么多的指导,孩子虽然自己在做,但主动权仍在父母那里。 父母把孩子服侍到不必要的程度,使孩子没有机会展示出独立的能力,事实上受服侍的人是受到限制的,如果给孩子太多不必要的服侍,不但会使孩子停留在未发展阶段,更会形成负面的性格。常听家长抱怨自己为孩子做了这么多,多么辛苦等等,实际上教孩子比帮孩子要累得多,教孩子需要耐心,只帮不教的家长并没有尽到责任,如果要想孩子独立的运用本身的特殊能力,就必须正视这种不必要的帮助。 父母在蒙台梭利学校会学到,对3岁以下的儿童来说,两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们独立的和为他们设计规则。急于对请求帮助的孩子给予满足将最终把他们栓在父母身上。蒙台梭利经常谈道,“对孩子提供的每一个不必要的帮助是对他们发展的一次阻碍。”父母被鼓励为孩子们设立公正和一致的规则,这些规则,建立在文化期望、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上。如果孩子们感到父母会毫不犹豫地实行这些规则,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放弃讨价还价。2岁的孩子接受安全带的约束,坐在桌子旁吃饭或者上床睡觉,是因为父母温和但是坚定的要求让他们按照规则做事。 应鼓励父母对对他们的孩子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他们开始从孩子的生活里认识到了敏感期和人类工作中的行为本能。他们会发觉这些天赋,给孩子的发展奠定的基础,而不是忽视或者阻碍。例如,一个20个月大的儿童正处于对秩序的敏感期。如果在发展对物体的使用和摆放位置的方向感时受到干扰,他们的反应可能就会非常激烈,而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当儿童坚持把物品放回他们熟悉的位置时,父母们的反映就不会那么强烈。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即使是比较暖和的月份里仍然坚持在室外穿冬装,她还坚持把母亲叠好的纸巾放到自己便盆旁边的小桌子上空了的厕纸盒当厕纸用。有一天她很沮丧,就是妈妈没有像往常那样戴自行车头盔,而是将其给了忘记带自己头盔的6岁哥哥。以上这些对于一个正处于秩序敏感期的2岁儿童来说都是正常行为。家长一定要清楚地了解自由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以为自由就是将责任及义务降到最底限度的想法必须加以排除。我们给孩子的自由绝不是从父母和教师那里获得解放的自由,也不是脱离自然法则、脱离国家社会范围的自由,而是为了孩子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所需要的自由,这是于服务社会不相悖的,只有成熟又自信的父母才能给予孩子的。 |
与孩子一起成长 |
来源:新爱婴早教编辑部 作者:新爱婴 日期:2009-5-27 |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经是一名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是早期蒙台梭利理论的支持者,他非常赞同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这种观点。父母亲在面临孩子成长时也不断地面对挑战,如果父母想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就必须先发展、观察孩子的能力,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接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花了很大的功夫去做一些成人看来完全无用的动作,或是看到孩子作一件太琐碎而成人可以立刻作完的事情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参与动手帮忙。大多数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孩子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家长急的一把抓过衣服三下两下套在孩子身上,接着又连带拽的给孩子穿上裤子、袜子、鞋子,给孩子洗脸、刷牙,将孩子喂饱,在匆忙中不断地唠叨孩子这不行那也不会。孩子已习惯了家长的做法,像个小木头人一样任由其摆布。因为成人的生活步调较快,常急着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去完成工作,有时候看到孩子做一件没有必要的事,而且动作又不同于成人的拍子,成人总觉得不耐烦,所以便会不断地催促孩子做事情。蒙台梭利认为这是:“鲁莽地拖着孩子做人生的跑步旅行”。父母要学着放慢步调与孩子做缓慢的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
父母的修养(如何指导家长配合教师实施蒙氏教育) |
来源:新爱婴早教编辑部 作者:新爱婴 日期:2009-5-25 |
蒙台梭利说:“人自身必须成为教育的中心,而且永远不可忘记:人不是在大学时代发展其心智,而是在诞生之时就开始了心智的成长。”这句话带给我们两个启示:(1) “父母亲”本身不仅是应该具有“先觉觉后觉”的各种条件,而且她本身也是被教育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在虚心、谨慎、周全的心态下,来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2) 从诞生到大学的成长期间中,据蒙氏个人的观察,她认为“人类心智成长的开始,是在诞生的同时”(后来的学者已证实还更早)。 因此,在家庭启蒙工作的方法上,最重要的是:为人父母者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而且这项神圣的天赋任务所须的准备工作,必须在产前就“周全地完成”了。因为婴儿在诞生之始,其眼、耳等感官,就已经不断地接收来自周围环境所给予的刺激,使其脑神经开始发展了。 另外,蒙氏也说:“关于我们对婴儿时期所做的研究结果,是无庸置疑的;首两年永远最重要──因为此期是一个人从‘无’到‘有’。”这句话意味着:你给婴儿些什么,婴儿将拥有些什么。因为为人母且为人师的妈妈们,您对这件神圣伟大,决定孩子一生的重大任务,应该周祥认真地准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 所以如果能用合乎科学的教法,来促进孩子的智力和品格,必然能够奠定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基础,才会让他们更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蒙氏对父母提供的原则是: (1)尊重的态度 “唯有当我们了解幼儿也是位独立的“人”时,我们才会鼓励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反之,当他们不被尊重时,其反感较成人为深远。同时,我们也不可用“幼稚”的眼兴来看待他们。 (2)科学的观察方法 在家中父母也要以客观的态度来纪录孩子生活的点滴,对他们成长的经过加以分析和讨论,找出正确的结论来教育孩子。不可以个人的“经验”来妄加评断。 也就是说,父母应该先去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同时还要看孩子当时的情绪和意愿,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如此才是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儿童发展的首要步骤。 唯有深入观察之后,才能真正了解小孩生理、心理发展的程度如何,好决定如何去帮助他,以及协调环境如何配合他的发展。 (3)智力启发方法 近代科学进步,人类的思想观念也有了重大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由传统式变为了启发式,父母的职责也就更重了。因为启发式教育不似以往,父母只要命令就好。“启发”是一种极不易拿捏得准的教育技巧;而它之所以重要,就是因孩子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智力而形成知识,有了适当的启发,智力才能更为开发。强调启发的重要,需让孩子自动自发,父母只要稍加指点,他自己会深度尝试。 当蒙台梭利在世时常亲自参加各地的蒙氏教学法国际会议,她总提示地主国先用自己的文字大书特书的一句话就是:“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也用参加会员各国的文字标出这句话,倘若有英美国人参加,当然也标有:“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比如说,在家中父母对幼儿的生活示范与指导,要随时以优美且正确的举止来引导,以引起其学习动机,并以三段式教学来启导孩子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以养成其基本智力和独立性格。但切忌勉强去灌输知识。 (4)尽可能提供给他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这里所指并非仅指物质环境──一般家庭在生活上往往忽略了小孩的存在。家中的用具和陈列只着眼于大人的生活和宾客的使用方便,那些家俱都是给“大人”用的,孩子使用往往不被“欢迎”。 (5) 配合学校培养幼儿合理思维的能力和良好的性格 把孩子送到幼稚园或托儿所以后,父母是否就没事了呢?绝对不是,虽然由专业人员代替父母教导孩子,但父母也要全力配合才能奏效,否则也只徒然,反而造成孩子的疑惑。 父母该如何配合呢?首先必须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因此要时常参与学校的活动,多与学校的教育人员接触、沟通。其次是通过书本及传播媒体了解幼儿心理,平时应该多阅读幼教书籍,并不需要太深奥的,只要多读多看,自然就能有所帮助。 另外家庭的生活情形也要特别留意,无论看电视听音乐,与孩子玩耍都要注意到其意义,以期能寓教于乐。 所以,并不是把孩子往学校送了后自己就可以轻松,事实上更要注意到教育的效果,全面配合。 此外,诸如在培养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辨别差异及分辨、归纳乃至推理等能力,父母都应设计各种“活动”,以增加活动量,扩大孩子的种种能力,并培养他们合作、忍耐和进取的品格。 结束语 婴幼儿在未进入学校以前的教养,必须依靠父母的全力照顾,方能使其最重要的“三岁以前”不致于荒废。 蒙氏认为母亲是最重要的“预备环境”,可见父母亲对幼儿的家教,是其智力和品格的第一位导师。母亲应在幼儿未出世前,就要努力学习并认真研究,如此方能胜任愉快呀! |
正文从这里开始:
唉,九月一日是宝宝上幼儿园的好日子,但是我由于太过于忙所以一直没有上来更新,呵呵!
这段时间以来的上学表现 ,宝贝很不错哟!
宝贝继续努力!加油
妈妈在默默支持你哟!
宝贝准备好上幼儿园了! | 标签:幼儿园 | 阅读(0) | 留言(0) | 2009-06-13 |
打算上幼儿园了!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1) | 2009-04-02 |
宝贝会唱歌了! | 标签:宝贝会唱歌了! | 阅读(0) | 留言(0) | 2008-12-20 |
毒奶粉事件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08-09-30 |
宝贝的学习能力!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08-09-24 |
宝贝和妈妈分开睡了!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08-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