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艾米尔 | 小名:乐乐 | 性别:女孩 | |
起经名是伊斯兰教的礼法制度之一,《提儿密济圣训集》有段圣训说:婴儿出生后父亲应在第七日“为其宰羊、命名、剃胎发”。伊斯兰教法规定,对孩子的关怀、教育应从择名开始,故规定婴儿出生后,父亲应尽的义务有五项: 1、第七日宰羊,为婴儿选择一美好的名字,以祝愿其一生吉庆;2、为男孩行割礼;3、疼爱、关怀孩子,注意其健康成长;4、经常对其进行教育、训导,使其坚守教规、礼仪和公德;5、成年后,即为其择配偶。因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很重视这一礼制。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穆斯林一般都请阿訇或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其婴儿起经名,这已成为中国穆斯林的一种悠久历史传统和习惯。元末明初,回族穆斯林中也把起经名叫作起回回名。中国穆斯林史学家认为,凡姓纳的回族穆斯林其姓氏系取自“纳速鲁丁”这一经名译音的首字,这反映了回族在姓氏上的某些变化和特征。在中国,除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信教的少数民族外,内地其它信教的各少数民族还要为孩子起一汉文名字,与经名同时并用,如称穆萨·杨某某、阿里·张某某,或称包曼苏尔、马法蒂玛等。在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农村的穆斯林,有的只用经名相称呼。此外,凡半道归信伊斯兰教的成年人,也需请阿訇为其起一经名。 经名也叫“教名”。早期,随着阿拉伯及其他地区穆斯林来华定居,他们之间的称呼对当地伊斯兰教信仰者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穆斯林只要有新生儿,就为其起一个阿拉伯语的名字,以象征孩子出生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孩子出生后,大人(或请阿訇)先对着婴儿右耳念“唤礼词”(也叫吹外“邦克”),然后再朝其左耳念“宣礼词”(也叫吹内“邦克”)。据《伊本·西纳圣训》记载,阿里之子侯赛因传述:穆圣曾说“婴孩诞生,应在其右耳念‘唤礼词’,往其左耳念‘宣礼词’,孩子母亲应该保护他”。念外“邦克”就是召人礼拜的唤礼词,念内“邦克”就是把人召至礼拜中,象征性地通过“邦克”唤礼将婴儿召唤进伊斯兰教之门。“邦克”的基本内容是:“真主至大,真主独一;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快来礼拜;快来得救……” 起名字在伊斯兰教中是非常严肃的事情。穆圣命令在婴孩出生后第七天取名,且尽量为其取优美动听而且有意义的名字。据《艾卜·达伍德圣训》记述,穆圣曾说:“复活日,将以你们的名字和你们祖辈的名字被称呼。你们使自己的名字优美些吧!真主最喜欢的名字有:阿卜杜拉、阿卜杜·拉赫曼,等。”据说,当初穆圣就曾将令人讨厌的、毫无意义的名字改换成动听的、有含义的名字。这些名字常常包含聪明、勇敢、伟大、高尚等含义;同时,他绝不用具有女性特点的名字称呼男人。 编辑本段穆斯林取名可分三类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的名字分为三个类型或者三个等级:1.与真主尊名相联系的名字。根据《古兰经》经文的内容,真主除了本名“安拉”外,还有99个美名,也就是对真主的诸多称呼。在真主的诸多美名中,一类属于让人敬畏的称呼,另一类属于令人赞美的称呼,其中各个美名的用词都有引申的意义。 伊斯兰教主张,最好的名字应该是和真主之名联系在一起的称谓,也就是说,和真主的99个美名联系在一起的是最佳名称。如阿卜杜拉(真主之仆人)、阿卜杜·拉赫曼(普慈主之仆人)、阿卜杜·阿齐兹(万能主的仆人)、阿卜杜·哈基姆(公断的主之仆人)等,前部分是“仆人”之意,后面是真主名称或者属性,连在一起就可以作为穆斯林的名字。2.诸圣人的名字。伊斯兰教的圣人数量很多,据传述约有12万4千。圣人分为4个品级:列圣、钦圣、大圣、至圣。 列圣。虽然真主没有对他们直接下命令,他们也没有自己的教律和经典,但是他们能够深切领悟并遵循前代钦圣的准则,并且在言行修养方面律己教人。最有名的圣人如:萨利哈、伊斯玛义、伊斯哈格、苏莱曼、叶哈亚等。 钦圣。他们得到了真主的启示,有自己的经典教律。比较有名者如:努哈、艾优卜、胡德等。 大圣。他们不仅有真主的启示,有自己的经典、教律,而且比列圣、钦圣更有建树。他们往往具有勤奋、坚毅、果敢等优良品德。最杰出的大圣如:易卜拉欣、穆萨、尔撒等。 至圣。指穆罕默德圣人,是众圣人中最卓越者,集中了前代众圣人的美德和智慧。 为了追随和效仿圣人的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穆斯林往往沿用圣人的称谓,作为孩子的名字。3.具有个人特性的名字。曾经追随圣人的圣门弟子,他们的名字为后代的穆斯林所熟知。这些名字各有特点,所以也往往被用来作为孩子的名字,如哈里斯(卫士)等。 另外,也有懂阿拉伯语的家长(或者阿訇),基于对伊斯兰教的热爱,根据自己的愿望为孩子起经名,如努尔·丁(宗教之光)、盖麦尔·丁(宗教的月亮)、希俩伦·丁(宗教的新月)、舍目斯·丁(宗教的太阳)等。 根据伊斯兰教对名字的要求和起名字的原则,男性回族穆斯林的经名除了沿用与真主之名配合的名字,以及圣人的名字外,较多选用包含勇敢、胜利、沉稳、智慧、高贵等含义的名字。女性回族穆斯林的经名除了沿用圣妻的名字外,常以美丽、纯洁、安静、花朵等为名,常用经名如:阿伊莎、阿斐叶、艾米娜、赛丽麦、海迪杰、法图麦等。 穆斯林的经名在称呼上是比较灵活的。经名较长者可以简称,如阿卜杜拉简称“阿卜杜”、穆罕默德简称“穆罕”等;有的根据自己的姓氏起名字,如张阿里、马阿里、李尔撒、赵穆萨等;也有的加上方言“子”,表示爱昵,如穆萨子、尔撒子等;还有的以出生日作为经名,如出生在伊斯兰教每周的聚礼日,就起名为“主麻”;出生在伊斯兰教的某个重要节日,如开斋节,就起名字“伊德”(节日);有的出生在伊斯兰教的斋月,就起名为“莱麦丹”等。 回族穆斯林一般请阿訇为孩子起经名。婴儿诞生满月时,要请阿訇按照教规礼仪先念大赞词、念“邦克”词,然后为小孩起一个经名。届时可以请亲朋好友参加,叫做“办满月”,以示祝贺。“起经名”和“办满月”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一起进行。所谓“办满月”,我国有的穆斯林地区也叫做“知感”,就是请阿訇念“喜经”。做“知感”内含庆贺之意,也包含着对真主赐予的感恩之意,所以请阿訇通过念经表示感谢。请阿訇起经名时还要有对孩子的祝福。祝福内容包括:愿真主使这个孩子长寿、身体健康、道德完善、形象俊美、衣食无忧。 穆斯林为孩子起经名往往有信仰和良好德性的意义。孩子对于大人而言,是一种寄托,是真主所赐予的寄托物,后世时,家长们在真主面前是有责任的。《古兰经》说:“真主的确命令你们把一切受信托的事物交给应受的人……”圣人说:“你们所有的人都是养育者,你们对于所抚养的都负有责任。人是在自己家庭中的培育者,他对其所培育的是负责任的……”由此可以明白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是如何重大。编辑本段回族经名与官名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命名,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这个规范是以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为背景而约定俗成的社会法则。不同的民族取名的习俗不同, 人名的结构形式也就不同。各个民族取名的习俗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然,取名习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赋予时代特征。 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成员取名内容的变化,就是反映社会形态观念变化的窗口。人类的姓名是建立在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生产或者再生产。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姓名的功能及其相关活动对社会历史文化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回族以汉语为交际工具,回族姓名的构成特点与汉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回族取名时毕竟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这就决定了回族姓氏的渊源,回族姓名的结构模式,回族取名的习俗以及回族名字中的文化内涵都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色彩。一、回族经名:伊斯兰文化情结回族通常有自己的教名,即经名,又叫回回名。回族取经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并且成为回族取名中最能表现民族习俗的内容之一。取经名是回回民族伊斯兰情结的突出表现,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文化内涵和回回民族的宗教意识。在回族社会群体中, 经名的称谓最能增强民族亲近感。取经名不仅是命名的简单范畴,更有着广阔的民族文化背景。经名的命取,带有浓郁的伊斯兰宗教文化色彩。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或者第七天由阿訇赞念“拜克”(礼拜宣礼词)和“尕麦体”(礼拜招呼词)而获得。命取经名的意义就在于,以真主的名义宣布初生者正式降临到人世间,并且一出世便聆听到真主的召唤,成为一名穆斯林。可以这样认为,经名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的结晶。回回民族形成后,以汉语为交际工具,回族姓名也随之趋于汉姓化。在与汉文化的交 融中,回族恪守民族文化习俗。取经名就是回族命名和汉族命名的根本区别。这种有别于汉族的独一无二的取名方式,是回回民族情结的昭示。经名的选取,以伊斯兰文化为标准,男的一般选取《古兰经》中提到的那些先贤先圣的名字,女的一般用圣母圣妻的名字。以先圣先贤和圣母圣妻的名字命名,表示对受名者的尊敬,同时,也希望受名者能够成为先 圣先贤、圣母圣妻那样具有完美的品行,如阿丹、伊得力斯、努哈、呼得、撤力哈、伊卜拉欣、鲁特、伊斯玛仪、伊斯哈特、叶尔古拜、穆萨、哈伦、尔撤以及法蒂玛、海蒂彻、哈芙赛、哈力麦等。 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这些人都是伊斯兰文化中“真、善、美”的化身,以这些名字命名,成为对受名者最理想、最美好、最崇 高的祝福。经名的命取充分揭示了伊斯兰文化在回族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回族笃信宗教的虔诚程度。同时,我们还从经名的内涵中领略回族的伦理道德文化观念。坚忍是回族崇尚的主要道德行为。伊斯兰教倡导教民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毫不气馁。坚忍已成为回族的性格特征。经名巴齐尔(勇敢的人)、麦克尼(强壮、坚强)、盖斯(坚定的)、古达麦(勇气)等就表示了对这种坚忍品德的执着追求。顺从主要指回族穆斯林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行为方面都顺从真主的意志。“穆斯林”就是顺从真主的意思。伊斯兰文化要求穆民要爱真主所爱,恶真主所恶。经名伊麻德丁(宗教的柱石)、穆耳台仪(顺从)以及哈法尼(忠诚的信徒)、依玛尼(信仰、相信)等都表现了这种宗教顺从观念。慷慨是伊斯兰文化中人际关际、心理调适、道德教化以及社会控制等多方面观念的综合品行。慷慨的伦理基础是宽容,慷慨的行为基础是大方、施舍。许多经名中,就包含了这种品行观,如阿克弗(富于同情心)、希沙木(慷慨大方)、伊哈桑(善行)、穆哈希木(慈仁的、仁爱的)、赫伊里(仁慈的、慈善的)等。诚信是伊斯兰道德文化对穆斯林的基本要求,并把人与人之间的诚和信提到信仰的高度来认识。回族经名奈迪木(朋友)、拉米慈(信条)等就是这种诚信观的表现。无论以伊斯兰先圣先贤、圣母圣妻的名字取经名,还是以伊斯兰所喜爱的名字取经名,这些经名中都透视出了伊斯兰文化观念,是回回民族的心理特质和宗教观念在命名文化中的具体表现。需要说明的是,回族的乳名和俗名与经名无关,如少儿时以祖父年龄命名的“五十子”、“四十子”以及以排行命名的“二姐儿”、“三姐儿”等,与命取经名的宗教习俗没有多少关系。 一般情况下,回族只取经名,很少起乳名,近年来,也出现了取乳名的现象,但有乳名的回族,一般都有经名,经名可以替代乳名,乳名决不可以替代经名。经名是回族身份的标志,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的结晶。经名的命取,要按照伊斯兰宗教程序进行,经名的选择,更要符合伊斯兰宗教文化观念。这些具有伊斯兰文化色彩的经名,有的甚至成为回族姓氏的渊源,如回族中的尤、羽、苏、舍、萨、木、穆、买、麦、满、麻、忽、海、艾、宝等不少姓氏,都来源于经名的音译,在前文中已列举了一些例子,由此可见经名在回族姓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二、回族官名:汉文化的融入回族聚居区的穆斯林,一般都有经名和官名,经名是阿拉伯文名,是典型的回回名。官名则是回族姓名汉姓化的结果。官名是乳名以外的正式名字,取官名在汉族社会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古代儿童入学时,老师给起的名字就是官名,俗称“书名”,此后应考、出任,即用这个名字。古人取名时是有仪式的,对命名的意义和方法,古人是这样认识的:“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名为信,以德名为义,以类名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左传·桓公六年》)古人除了取名,还要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现在名和字已经融合了,人们常把名字连成一词。 追根溯源,取官名是汉族的命名文化习俗,严格地说,回族先民并没有姓加名这种称谓形式,如元代政治家赛典赤,财政家阿合马,天文学家扎马刺丁,建筑学家也黑迭儿丁,伊斯兰经师夏不鲁举丁等,他们都有回回名,并没有姓他们的这些称谓还不能算作严格意义的姓名(即官名)。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回族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以及通婚、通商中,不断接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命名文化中,他们一方面保留回回名,另一方面取汉姓,并采用汉名、字、号。元代作曲家马九皋,原回回名薛超五儿,后来他又取字昂夫,号九皋,汉姓马又称马昂夫。元代负责提船使工作的蒲寿庚,“蒲”为阿语中“阿蒲”的译音,蒲虽然不是汉姓,却起了一个“寿庚”的汉名。这种回回名字的变化,充分说明回族保留民族文化习俗的同时,不断吸收汉文化,促使了回汉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无论回族还是汉族,都有自己的小名和官名。只是回族的小名常常被经名替代,至于官名的构成形式,回汉民族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就连官名内容的选择也基本趋同。男性一般取名忠、孝、仁、义、福、禄、寿、财、正、智、伟武、文、雄、龙、虎等,女性一般取名兰、花、菊、秀、月桂、萍、丽、芳、晶、玲、素、洁、淑、婉等。这些名字的内容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当然,随着社会的变化,名字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回族官名虽然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仍然保留着一些自身民族的特色。 一是由于回族姓氏和汉族姓氏的渊源大不一样,回族官名虽然也保留了“姓名”的基本格式,姓氏内涵却并不相同。 二是一些回民官名采用了“姓+经名”的独特形式,如马穆萨、田主玛、虎阿里等,这种具有鲜明回族特色的官名,在经名和官名的融合中,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回族官名。回族官名的使用,是回汉文化交融的结果。回族是一个兼容性较强的民族,回族文化在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的人名,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规范来命取,从而形成一种命名文化姓氏名号是一个人一定的民族归属、血缘关系、男女性别、个人身份及其社会所属的标志。回回民族来源于多种民族成份,从而展示了回族人名中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探讨回族姓氏起源的难度。回族姓氏文化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伊斯兰文化为本体的文化,是伊斯兰文化流入 中国后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回族特色的文化。回族姓氏的渊源和回族人名的构成,都打上了这种文化的烙印。回回姓是从回族先民的名字中音译而来并繁衍而出的回族独有的姓氏,回回名即包括回族经名,还包括具有鲜明的回族特色的回族官名。这些姓氏人名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要素,从中能够透视出回回民族的历史文化火花。一个社会成员的姓氏人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回族 一般都有经名、官名,也有一些还有乳名。只是这些名字的使用范围和各个生活阶段的变化相适应的。一般幼年时只用经名,青少年时期在家庭和宗教场合使用经名,在正式社会场合使用官名,经名的使用范围仍然比较广泛。成年后,很少用经名,只在特殊的宗教场合和外交场合才使用经名,一般使用官名。随着时代的发展,回族的取名习俗也在变化,例如过去回族的经名就是小名,一般不起乳名,现在回族中已出现了经名和乳名同时存在的“双小名”现象,使回族命名文化赋予了时代的特征。从回族经名、官名特征中,可以管窥出回族姓氏文化的民族性和多元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等诸多文化要素。对回族经名的认识,需要以对回族文化的理解为基础。回族文化的伊斯兰主导地位,决定了回族经名从内容到形式上的伊斯兰宗教色彩。虽然这些经名表现为汉译形式,但是,这些回族经名中所表现出来的伊斯兰宗教文化情绪却是经名的汉译形式难以体现出来的。因此,理解回族经名,就要理解回族文化,仅仅通过音译手段去了解回族经名,那也只能是表面的。回族经名中包含着语言、人文、心理、宗教、民族、社会等诸多文化要素,需要透过经名表象去认识。如果说回族经名表现了伊斯兰文化情绪,那么,回族官 名则表现出了回族文化的兼容性和多元性,表现了回族文化和汉儒文化的有机结合。 艾米尔 Amirah 公主 Amīr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