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
- 未加入幼儿园
感恩是一种心态,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要教孩子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对一切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感恩,就让孩子从家庭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原则一:父母以身作则。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
原则二:培养家庭责任感。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原则三:生活处处实践分享。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随地乱抛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属于大家;地球是大家的,大家有责任来保护它不受污染
原则四:与人交往不忘感谢。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管是家人团聚,伙伴交往,不称王称霸,不以我为中心。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人与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大家分享,彼此互动,来培养感恩之心。
感恩无须旁人提醒,应该发自每个人的内心。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凝望的眼神,一种温暖的触摸,无不是感恩的载体。有了感恩,家庭就有了阳光,我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快乐,日子即使过得非常清贫,但也活得有滋有味。懂得感恩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
正文从这里开始:
你家的小宝贝害怕上托儿所或幼儿园吗?家长又该怎样克服孩子在接触社会时面临的恐惧与困扰?本文提供的七种方法,可以让妈妈们不再为此大伤脑筋!
1、事先了解熟悉环境
孩子要上托儿所或是幼儿园时,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先去了解小宝贝即将就读的园区环境,家长最好先知道该园区的时间安排,比如到园和离园时间,午餐时间以及休息时间等。
这样,家长可以先在家里让孩子尝试生活作息的改变,慢慢地改成和在幼儿园的时间一样有规律。这样有助于让孩子接受作息习惯的改变,而且借此机会,帮助那些习惯赖床的孩子慢慢地改掉毛病。
2、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孩子即将入托儿所或幼儿园之前,父母也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告诉孩子:“你以后要上幼儿园了,会认识很多小朋友,你可以在那里交到很多新朋友哦!”再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其他好处,要讲得绘声绘色,充满诱惑。
也许孩子刚开始会产生排斥的心理,甚至会闹情绪,此时不妨给他一些诱因来增强他的自信心。
家长要尽量避免以金钱或物质的方式和孩子达成“协议”,如此容易养成孩子错误的观念,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条件的,也会养成孩子索取的心态。
3、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到了幼儿园,饮食要和大家平等了,没有像妈妈一样的人给开小灶了。在去幼儿园前,妈妈要帮孩子改掉不好的饮食习惯。
比如,孩子不爱吃蔬菜,妈妈不妨把蔬菜拟人化,或是与孩子熟悉的卡通人物结合起来诱导孩子进食。此外,妈妈平时也需要随机进行生活教育,例如外出郊游时,若是看到一些蔬菜时,不妨马上教导孩子认识蔬菜的名字或是种类,下一次孩子在餐桌上接触到青菜时,就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还有一个技巧就是让孩子参与做菜,让孩子觉得这道菜他也曾参与或是帮忙。
如果孩子偏食习惯较为严重,必须改掉。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例如把青菜磨碎,加入饭内,孩子吃了之后,妈妈可以问他好不好吃,如果孩子认为好吃,家长可以趁此机会教育,如果孩子认为不好吃,则妈妈可以问他为什么不好吃,也借机告诉他蔬菜对他的帮助及好处。
一旦孩子到了托儿所或幼儿园之后,在同伴的比较之下,孩子一般不会拒绝吃饭。但是,家长的事前教育,仍是决定孩子正确饮食观念的关键因素。
4、配合孩子熟悉幼儿园
其实,孩子难免会因为离开熟悉的环境感到害怕,妈妈要减少孩子对上幼儿园的恐惧感,可以改变说法,例如:不要说带孩子去“上幼儿园”,可以改为:妈妈要带你去幼儿园“玩”。(未完待续)
正文从这里开始:
中国普遍现象:爱孩子和教育孩子本来应是一码事,但家长却把爱和教育当成两码事,把爱和教育隔离开来,家长对孩子爱得无以复加,但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长大;家长理解的教育就是“分数”“大学”“硕士”“博士”“清闲高薪的职业”……也就是说家长总是把教育结果当成过程,而忽视过程中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是以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
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澳大利亚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
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决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出了意外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澳大利亚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澳大利亚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抱怨、呻吟,抱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装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澳大利亚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
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和]娅就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
“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
读了上面的文章,心中感慨良多,每个事例都是针对中国父母而写。
美国人关注孩子的自尊,我们则认为孩子小,应该接受家长的管教,自尊是成年以后的事,所以我们训斥孩子象吃饭一样容易和平常,殊不知这样损害了多少孩子美好的心灵和愿望。
英国人允许孩子失败,而我们看到孩子失败就大发雷霆,大骂孩子笨,没出息,窝囊废,把孩子贬得一无是处,使孩子沮丧不已。而我们看到垂头丧气的孩子会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教育成功,孩子认错听话了。可是这恰恰是最大的失败,而后果则不堪设想。
澳大利亚的教育方式更无法为我们接受,不考大学就等于失去了与别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什么都能耽误,就是学习不能耽误,高考指挥棒使得家长们疲于奔命,孩子心力交瘁。考上大学的孩子有很多缺乏生存能力,照样找不到工作,成为家庭的负担,有的不适应社会,自闭,抑郁,甚至轻生,象牙塔里的天子骄子跳楼身亡的事情何止一件?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以色列注重发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学会提问,就是学会探究、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我们总是让孩子记忆、计算,反复训练,但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健的民族。
正文从这里开始:
误区1:早教只是单纯的智力开发。对早期一说,许多父母并不陌生。然而,目前许多家庭中的早期教育却存在着观念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空白。
实际:0岁至3岁婴儿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智力开发,而是教育引导孩子早期良好个性人格、习惯、健康情绪情感的养成,是一种全面的教育。
误区2:早教只是盲目灌输知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早教应该让孩子学会某种技能,无视孩子的兴趣。
实际:早教首先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在孩子快乐的游戏中引导他吸收知识或掌握技能。
误区3:高智商家庭可以自己早教。许多家长觉得自己小时候也没有进行早教,自己同样上大学,读研、考博,自己完全可以对孩子进行早教。
实际: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比普通家庭的好,但和专业的早教班比,还是有差距的。
误区4:随时上早教班,没有计划性。目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早教的重要,但是考虑到孩子还小,等到1岁、2岁时才去早教。
实际:科学计划很关键。孩子6个月就可以进行早教。
早期教育的重点包括身体、良好性格和智力开发三方面内容,孩子早期良好个性人格、习惯、健康情绪情感的养成,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早教: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
山西大学心理学王教授说,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好坏,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关键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触点”,发掘智力潜能和各种能力,在乐趣中成长。
其实,在早期教育问题上,最最应该摆平心态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日后也许不出人头地、成龙成凤,但孩子必须身心健康。因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是孩子从容应付未来一生荣辱、坎坷与坦途的保证。这一点早已得到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认可。
正文从这里开始:
孩子多少岁开始学写字才是最科学的呢?我想这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那我们作为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找了很多关于孩子多少岁学写字的资料,哪些是最科的呢,请看:
家长早早教孩子拿起笔的现象还是极为普遍。不过,有关专家对此表示,6岁前教孩子学写字,并不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
因为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岁时才能基本发育成熟,而在6岁以前,都是“肉肉的”,抓笔时只能握成拳头状,指尖朝内握着笔尖部分,这样一来,握笔的手就会遮挡住自己的视线,势必造成侧头来看纸写字的姿势,长期如此,将给孩子在无形中埋下近视隐患。此外,孩子过早地学写字,不仅姿势难以保持正确,而且握力有限也不足以写出刚劲有力的美观汉字。
专家建议,6岁以前,可以以教孩子识字为主,6岁以后可以适当地教孩子学写字,但在孩子手腕与手臂力量尚未完全发育好的情况下,写字时间应该有所控制,刚开始的1个月,以每次一刻钟为宜,以后逐渐增加。
幼儿不宜过早学写字
许多家长很早就教孩子写字,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来说,幼儿期儿童神经抑制机能还很差,不能过久地抑制自己的行动,或者从事过分细致的作业活动;在知觉方面,常常表现出笼统、不精确的特点,他们较难区别相似的文字;在空间方位知觉方面,幼儿尚无法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和角度,3~4岁的幼儿对上、下方位掌握还不很稳定;在手的运动感觉方面,幼儿手的骨骼肌肉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程度,手部关节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胜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动作。再说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差,他们写字时,眼睛总要盯住笔尖转。为了能看到笔尖运动,便歪着身子,侧着脑袋,并尽量使右侧的肩、肘、腕向前。因此可以说,过早地要求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和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书写文字也是很困难的。
根据调查,2~4周岁的幼儿,90%处于涂鸦状态;5周岁的幼儿,95%能准确地临摹画画,但却有75%的幼儿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如\口\、\白\);6周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以正确的姿势、笔顺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因此,写字基本上是孩子入小学以后的事,不宜在幼儿期就提
麻疹是冬末春初易发的一种传染病,也是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且又易传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由麻疹病毒引起,其症状特征是上呼吸道炎症病变,口腔黏膜上出现麻疹黏膜斑,发热,还有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出疹。
一定程度和有时限的发热,是麻疹必然的病理过程,它能促使疹子及时出现和出齐,所以一般情况下,无异常的发烧,不主张随意用退热药。有些年轻的父母,一见孩子出麻疹就紧张得不得了,看见孩子发烧就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麻疹是由病毒所引起的,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根本起不到直接的治疗作用,作为预防性给药也没有什么价值,若选用的治疗时间不当,对透疹还会有影响,所以说对没有细菌感染的麻疹患儿,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麻疹的发热体温在38.5℃左右时,疹子不易透出,常常要达到40℃左右时才会顺利透发,这点做家长的应该了解。同时还需要注意是体温过高,患儿可能发生惊厥、失水、循环衰竭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和缓的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部给予充分的饮水,如未见好转则应请医生处理,如静脉输液以维持患儿体内水盐电解质的平衡,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只有当高热持续不退时,可酌情给予小剂量退热药,如小儿退热片或复方阿司匹林等,服用量只须给予常规剂量的1/2—2/3即可。
麻疹患儿的护理是特别重要的,要求尽量做到卧床休息,限制其活动,住室应空气流通,但不要冷风对流,注意防范受凉,室内光线宜暗、避免强光直射,平日多饮开水,若能用鲜芦根煮水当汤饮则更佳。麻疹前期,可用温开水擦拭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以求有利于麻疹出透。还要经常注意眼睛、鼻孔、口腔、皮肤等处的清洁卫生,必要时可用4%的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发生皮肤、黏膜等部位的并发感染。
由于麻疹病程较长,患儿的体能消耗较大,加上出汗较多,故应当及时地合理补充营养和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膳食要易于消化,如米糊、粥、豆浆、牛奶、鸡蛋羹及稀软的半流质,在患儿恢复期更要加强营养,青菜肉末、嫩豆腐、烂面条等都比较适合。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其次是肠炎、喉炎及脑炎,5岁以内患儿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炎。病儿在出疹期或出疹后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青紫等症状,即可视为麻疹肺炎,应住院治疗。若是出现声音嘶哑、咳嗽似犬鸣,则提示并发喉炎,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主,患儿烦躁不安,这就十分危险,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目前很多患儿家长及成年患者对麻疹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如缺乏早期发现识别该病的能力,以致滥用药物延误治疗;还有的急于退烧,造成病程延长甚至导致并发症等。“患麻疹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这一点非常关键。”麻疹患者急于降温退烧的做法很不科学。因为这不利于皮疹透发,易使病程延长,增加罹患麻疹肺炎的危险,所以要尽量让麻疹出透、出齐。但这只是治疗原则,具体用不用退烧,需要如何治疗,还应由专业医生决定。
2009年1月6日,我应邀到儿子(俊烨)就读的学校,了解孩子学习英语的情况,看他们上课,做游戏,从一开始到结束,俊烨对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回答问题及出去找单词宝宝,有几个活跃的孩子出去了好几回了,兴高彩烈的,但是包括我孩子在内的其他几个小孩子不做声在那里看着,也从不举手,我作为家长的当然急了.
晚上放学回到家问儿子:"宝贝,老师叫回答问题时,为什么妈妈没见你举手,也没见你被老师叫出去呢?你可要认真回答老师问题,大胆的举手、积极的回答。”
孩子说:“妈妈,举不举都一样的,老师从来就没有叫过我来回答问题,一次也没有!我举过很多很多次了。一次也没有叫我,”孩子反复的强调着。佛仿他受了天大的委曲。
我问:“那么老师她认识你吗?”
孩子说:“妈妈,我也不知道她认不认识我,反正她从来没叫过我。”
我听了,从心底里冒起一股寒意,孩子从上学进入这个兴趣班学习也有一个学期了,对于英语他是特别喜欢的,刚去那家幼儿报名时,他还自己亲自问了老师,没有英语学他就不来这家读.当听到老师肯定的回答时,他那纯真、开心的笑容让我也欣慰不已。
一个孩子,在这兴趣班上学了一个学期,老师居然一次没叫过他。而我也居然到学期要结束了才知道,我想孩子是没错的,错的是我们作为家长没有给与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而萌生无所谓感。
在这,我呼吁:关注孩子,给孩子信任和鼓励让孩子更加出色!
孩子5岁啦 | 标签:孩子 生日 | 阅读(0) | 留言(0) | 2008-12-31 |
顽皮孩子 | 标签:顽皮孩子 创造 智力开发 | 阅读(0) | 留言(0) | 2007-12-04 |
宝宝愿将自己的东西和小伙伴们分享 | 标签:弟弟 小伙伴 分享 | 阅读(0) | 留言(0) | 2007-12-02 |
宝宝给我讲故事 | 标签:宝宝 睡觉 故事 | 阅读(0) | 留言(0) | 2007-12-02 |
天气冷了宝宝不愿穿袜子怎么办呢 | 标签:天冷了 宝宝 烨烨 | 阅读(0) | 留言(0) | 2007-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