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
- 未加入幼儿园
小泛妈妈歇笔很久很久了,在极少的日子里,也拿泛的作文充饥,所谓物是人非就是如此吧。几年的不正常的家庭环境,让人改变了很多。泛,也是。长高了,想来再一两年定能追上妈。
几年,形似的“家”教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教会的是与网络为伍。也因这样,现在泛的一些思维和言行,让妈妈有点难以置接受。书,接触得很少了。手中,眼中,满是网络。这冰冷的东西,让人煞是苦恼。
于某一天,决心与过去告别。所以,很多事都成为了曾经。妈对泛说,我们不相依为命,我们会活得很好。健康、快乐,一直是妈妈对泛的祝福。
平日里的夜晚,不再是一手一“机”。书房里,多了一个小角落。盘腿而坐,静心地练字,不时的交流。或,随手从小书桌上的卷轴书立中,抽出一本迟子建的书翻阅。书立,是特意订制送给自己和泛的,希望家人不被网络迷惑,重新与纸质文字交流。这是对自己的忠告,也是对孩子的要求。
12月8日晚 餐厅
奶奶不时地夹着菜往小泛碗里送,妈妈不止一次地提醒她,让小泛独立完成。妈妈不想奶奶剥夺小泛自己选择菜肴的权利,就让孩子独立做完一件事情吧。妈妈的这个提醒也得到了爸爸的大力支持。
5点半,一家子已经吃好了晚饭,坐在餐桌旁吃着瓜子。爸爸和妈妈谈到礼拜天买来了三明治,小泛就要求看一看。其实三明治就摆在客厅玻璃桌非常显眼的地方,小泛没有注意到它的称呼,只觉得它和以往买来的的面包一样(其实也真是一样),所以这会儿听到爸爸妈妈提起,就想见识见识,以为三明治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物品。
“就在玻璃桌上啊,你去看看好了。”
小泛拿来袋子想看个究竟。她从外包装开始研究,直至里面的一片一片面包。妈妈建议她尝一尝。她咬了一口,妈妈也咬了一口,嚼一嚼,觉得没任何味道可言。想起电视中外国人的吃法,妈妈对小泛说,是不是该加点炼乳或者沙拉的东西(妈妈觉得自己这个决定也多余了)。小泛听了,去冰箱里挖宝了。
小泛拿出的是一支炼乳,刚打开盖子,里面的炼乳就流淌了下来。原来是当时小泛打开炼乳的时候头朝下所导致的。妈妈兴致勃勃地看着这一幕,想看看小泛怎么去解决,怎么完成这件事情。无奈,坐在一旁的爸爸忍不住了,急急忙忙地教小泛,“你应该头朝上拿呀。”妈妈看着这一切,提醒爸爸,“你不要说,让她自己做好了。她会的。”可是——
小泛拿着炼乳在涂自己的面包,爸爸又插手了。
“泛泛,你不要涂出外面,要脏掉的!”
“泛泛,你上面再放一块面包。”
“泛泛,小的那块放上面,大的放下面。”
……
小泛一一照着爸爸说的在做。妈妈实在是按耐不住了,实在是忍受不住爸爸总是干涉小泛做事情,就故意提出相反的意见。“难道一定要小的那块放在上面?”……这下好了,爸爸以为是妈妈和他在飙谁的办法好,于是和妈妈杠上了。
“泛泛,你说为什么小的那块要放上面?”爸爸特意问着,但还没来得及等小泛回答,就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了(此时,小泛拿面包的方法由于妈妈的介入而倾向妈妈),“这样的话,里面的炼乳就会留下来的!会弄脏衣服的!”
“她自己知道的。”妈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一番呢!而就在此时,炼乳从面包上滴了下来。爸爸心里可能很高兴自己的方法得到了验证,马上提出:“你看,我说得对不对?还说她知道的,我看她一点也不知道!”爸爸为自己的好方法在据理力争,可他哪知道妈妈并不是正对他的方法,而是他总是干涉孩子的行为。当妈妈反驳了几句,而小泛又站在妈妈的角度时,爸爸生气了吧,狠狠地丢下了几句话走开了。妈妈当时真想和爸爸说说自己的用意,但是话到嘴边却忍住了。算了,算了。等下有时间,两个人好好谈谈吧。
如若在以前,对爸爸这种态度,妈妈心里甭说有多气愤了,不还几句哪平息得了。但是今天,妈妈心中说一点也不生气那是骗人,至少起先有那么一些生气,可又转念一想,内心只剩下一丝丝的遗憾。其实,站在爸爸的角度,他也是爱孩子的。他希望教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方法。殊不知,这样不仅让孩子丧失了尝试的机会,更是剥夺了孩子动脑思考的权利,以至于遏制了孩子创新的能力。
孩子不经过尝试,怎么知道孰好孰坏?哪怕孩子有时候做错了,方法很幼稚,这也是她经过思考的结果,做为成人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全盘否定。更不恰当的做法是,没有给他们思考的空间,没有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妈妈断定,以后小泛就只会用这种方法来吃她的面包(这在当晚姐姐来时吃面包时得以证实,她像爸爸一样想主宰着姐姐的一切,但被妈妈阻止了)。这是成人对孩子的否定,成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你的想法是不对的,是不好的,我的比你更好,所以你要无条件地接受我的方法。长此以往,孩子就丧失了自信,对自己的行为和判断充满了怀疑。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孩子第一个想到的是求助父母,而外在的表现就是一种无奈的哭泣。这时,父母如果还不知所以地以为是孩子的无能,一味地责怪孩子,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局面正是父母自身造就的。
谁说吃面包一定得这样?浪费一些就浪费一些!衣服脏一些就脏一些!没有错怎么知道对?父母的一些做法,其实是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不给自己添麻烦而已!(奶奶想小泛快点吃好饭,爸爸想小泛不浪费,不弄脏衣物)
是不是应该宽容地去接受孩子的错误?是不是该带着欣赏的目光告诉孩子“你完全有能力解决一切”?比起金钱,比起衣服脏了花些精力洗一洗,孩子成长的过程岂不是更为重要!
如果说在餐桌上,奶奶剥夺了孩子独立生存的权利!那么,在吃面包时,爸爸剥夺的则是孩子尝试和独立思考的权利!
写到这儿,让妈妈很后悔那一次。记得那次有一个美术的作业,是做手工,完成自己的名片。记得那是妈妈擅自代替小泛在完成她的名片,美其名曰是想让小泛的名片在班级中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注目和赞赏,现在思考却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想象着小泛带着漂亮的名片到班级里,小朋友们说:“哇,小泛,你的妈妈有一双巧手呀!”是的,在完成美术手工作业时,妈妈剥夺的是孩子动手操作和创新的权利!很多时候,是大人的虚荣心,自尊心在作怪。妈妈想得到女儿和她的朋友的赞美;爸爸觉得,我是你老子,我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你没有权利来批评我的行为,一旦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恼羞成怒。其实妈妈啊,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需要的是独立和自我选择权;爸爸啊,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需要的是你的尊重。
还是来谈谈小泛,一入学以来,妈妈就发现小泛有点中规中矩,其实这都是爸爸妈妈教育的结果,这一点妈妈深信不疑。在小泛上学后,妈妈意识到这点的严重性,想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小泛知道批判意识的重要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创新。这一点,爸爸和妈妈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爸爸自身的言行却是充满矛盾。爸爸教育小泛要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而适当改变的。但是爸爸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却无时无刻地传达给小泛一个信息:我是一个成人,成人的方法一定比你(孩子)的方法好,你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接受!的确,孩子不需要任何思考就得到了一些成人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孩子也很乐意并且是无条件地接受。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爸爸需要她接受,需要她从内心赞叹爸爸的方法好,所以她迎合爸爸,这会让爸爸高兴;二是因为这的确会让她在面对其他孩子的时候,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因为“我”的方式是“最好”的!不难想象,孩子也会像成人教她的方式,很强势地把这种方法强加给对方。但我们要看到的是,这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自信,而且这种自信是站在成人的身上的。就像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上学前班一样,短时的效应很不错,上学后有些孩子不会的他都会。不难发现,这只是一个暂时的辉煌!长远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和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旦孩子没有了成人在背后的支撑,会怎么样呢?消沉,害怕,回避?与其这样,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之后体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愉悦(不管孩子完成的质量如何,我们父母都以正面情绪去感染孩子),这种自信的积累,会让孩子在独立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又是一个星期五,今早,妈妈问小泛傍晚怎么回家,小泛说让爸爸妈妈接。爸爸和妈妈都尊重她的选择。
这两天,妈妈的心情很压抑。回忆起昨晚,23点多,妈妈关了电视,但是一直没有睡意,在床上辗转反侧,回想着种种。
自己的母亲从中国传统教育上而言,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母亲。处处极为孩子着想,什么事情都给照顾到了。转眼,自己已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本想着小泛读一年级了,奶奶就不需要再到这儿来,毕竟老家的爷爷一个人生活也是非常孤单的。可是,当自己对母亲提出了这个设想后,就遭到了反对。这当然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的,怕女儿劳累,说家里有老人在总轻松一些。而自己在儿子家,很难照顾周全。为了不给母亲增加负担,也或许奶奶习惯于这儿的生活,这个设想就如此作罢了。
到了农忙时节,奶奶回家了。妈妈想着过一家三口的普通生活。早上,一家子急急忙忙地上学、上班,傍晚回家忙着烧饭,之后做些家务,拖拖地啊,洗洗衣服啊什么的,妈妈期待的就是这样的日子。但这个愿望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其实说一句心里话,妈妈想要独立。希望自己和小泛爸爸能独立支撑起这个家。
可每当小泛的奶奶没来,外婆(舅舅家在五楼)就忙着为我们招呼什么,买菜啊,甚至是炒好了菜直接拿到二楼来,看见卫生间有衣服就忙着给洗掉。有时候回到家,几乎不用做什么,因为小泛的外婆都给一手完成了。
看着自己的母亲如此操劳,妈妈心里很是不忍,所以很多时候,只得连夜把衣物给洗掉。想着母亲的好意和付出,妈妈心里一点快乐的感觉也没有,剩下的只是难受和压抑。
想着到如今都没有办法独立的自己,就把这样的愿望寄托在了女儿的身上,希望她能。当然,妈妈知道这种投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渴望,事事还得看女儿的实际能力,更需要征得女儿的同意才行。
就比如上个星期五小泛回家的事情。昨天,她又提出自己回家。但是外婆极力反对,唠叨了很久,外公在她反对之后为了投其所想,说自己留下来接小泛(本来每个星期五上午外婆和外公就回老家)。为了迎合老人的心理,爸爸妈妈只有违心决定,自己去接小泛。小泛在听了老人说过马路极其危险后,心里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些痕迹,当然也是和爸爸妈妈一样为了迎合老人,放弃了自己独立成长的一次机会。
就在刚才给小泛外公打电话的时候,外婆就借此又是一次一次地教育妈妈,“还以为自己牢牢哇?”以书面语表达就是难道这说明自己很棒?一分钟的教育后,妈妈只好硬着头皮答应着挂了电话。
或者有朋友会认为,我把母亲的好心当作驴肝肺,婆婆在,加上母亲的帮助,我应该感激涕零才对。可妈妈的内心却告诉自己,自己不需要这样的帮助。想必,母亲在内心也会这样认定女儿,对孩子极不负责任。
妈妈不管母亲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路总归靠自己走。在生活中,妈妈极力融合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求得老人安心,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让孩子健康、正确地成长。但是想着这种种,心中的压抑却严重地影响了自己,让自己身心疲惫。
头,沉沉的……
思绪,烦乱着……
十二月份,小泛总是提到圣诞节。昨晚亦是如此。
“妈妈,圣诞节马上要到了。圣诞节会不会下雪啊?哈哈。”小泛显得很高兴。
“圣诞节?那是外国的节日,我们中国没有的。”爸爸在一旁故意这样说道。
“谁说的?每个国家都有圣诞节,我们中国也有的。”小泛据理力争。是哦,没有圣诞节不就是没了圣诞老人吗?
“嗯,是的。我们也有圣诞节的。”妈妈站在小泛的一边。
“妈妈,圣诞节要到了,我要去给圣诞老爷爷写一封信。信里画上漂亮的裙子和一套芭比娃娃。”小泛激动地做起了动作。
不会吧,这小人胃口不小呢,居然一下子提出了两个礼物。这下,圣诞老人可要亏了。“呵呵,妈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要你在裙子和芭比娃娃之间做个选择,你会选择什么?”
小泛先前回答,两个都要,但是在妈妈二选一的提醒下,她这样回答着:“那么我选芭比娃娃。”
“为什么呀?”裙子可是小泛梦寐以求的呢。因为如今小泛的体质不怎么好,鼻子什么的,总是有点感冒的症状。所以天气一冷,这裙子就不是妈妈买衣服的范围之内了。
“因为裙子你们会买的,但是芭比娃娃你们一定不会给我买的。”小泛分析得很正确。之前,小泛有两三次吧,在超市里提到要买芭比娃娃,但是都被爸爸给拒绝了。此后,她再也没有提过这个要求。所以她只能寄希望于圣诞节了。
“那你早点写信哦。我怕圣诞老人来不及看你的信呢。”
“不会的。虽然圣诞老人在美国。但是,我们大班的时候,赵老师说过的,只要我们把信写好,带回家,或者是往窗户外仍,圣诞老人就会收到信的。”
听着小泛的话,看着小泛幸福的脸,妈妈很高兴,小泛美好的童心还在。
圣诞老人,你可要准备好你的礼物哦!我们的小泛可是很期待你的到来呢。
12月15日 早上
由于前一天得知今天要下雪,所以爸爸妈妈给小泛换了比较厚实的衣服。
上午,天空果然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到中午,真算得上是鹅毛大雪了。妈妈在办公室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直到傍晚。
操场上,几辆小轿车已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有一些小孩则在雪地上打着雪仗。呵呵,这雪小泛可是盼了好久了。记得那天小泛问妈妈一个问题:“妈妈,现在不是冬天呀,冬天应该下雪的。”回忆了这一幕,妈妈心里不免想着,小泛有没有在玩雪呢?
放学了,有车的老师忙着给车清理积雪……
回家路上,爸爸一直小心翼翼开着车。安全第一呀。
终于到了家,那时已经快5点了。小泛早就完成了作业,等着爸爸妈妈的签名。今天她格外高兴,因为下雪了呗。
晚上,妈妈问小泛,今天有没有玩雪。她回答没有。妈妈奇怪了,怎么会呢,这么喜爱雪的人,会丢失这样一个机会吗?
“妈妈,中午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在玩雪,我没有去,老师要骂的。”
“哦,但是你想不想玩呢?”
“想啊。可是老师说不能玩雪的。”一种可惜而又遗憾的味道。
“哦。”妈妈回答着,“那明天上学路上或者小区里也可以玩。”
一边是喜爱,一边是纪律。或许是榜样的力量,或许是自控能力比较强,或许觉得可以延迟满足自己的愿望——回家可以玩雪,最终纪律占了上风。
(第二天,雪已经停了,可积雪很厚。有的学校已经放学。天气更加寒冷,路面上也结了冰。爸爸妈妈给自己和小泛都做好了保暖工作,准备迎接这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在今年暑假中,妈妈就记录小泛一个人独睡的事情,但是开学后,奶奶来了,就和小泛挤在了一个房间里。奶奶不在,小泛仍是一个人面对夜晚。再后来,小泛生病了。咳嗽、流鼻涕,经历了一个月之久,所以所谓的独睡也就只能作罢了。如今,小泛每晚都是在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度过的。
一张大床旁边紧挨着一张小床。一个月之前,晚上小泛都是由爸爸保护着。怕小泛踢掉被子感冒了。爸爸总是抱怨,这小孩儿太会踢棉被,自己每个晚上基本都没有好好睡觉。但是小泛真的没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吗?妈妈想试一试。
于是,几星期之前,爸爸妈妈换了位置,晚上由妈妈来照顾小泛。但是妈妈自身是个比较嗜睡的人,一经熟睡就很难醒来。于是,这开头的几天,爸爸总是提醒妈妈,说晚上妈妈没有管好小泛,要求重新由自己来照顾。妈妈拒绝了爸爸的好意,因为相信自己,也相信小泛。
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四个星期,先前爸爸还会对妈妈的任务说些什么,但是到了某一天,爸爸说,晚上的任务他已经退出了。虽然这话的表面是加重了妈妈的负担,但其实妈妈的内心却是轻松了很多。这正是妈妈巴不得的呢。这些日子以来,妈妈很少帮着小泛去盖棉被,即使有时候发现她踢开了被子,妈妈也延迟了自己想帮助她的意念。往往会发现,在一会儿时间之后,小泛自己的身体感应到了寒意,就会主动地躲到被子里。这不正是妈妈希望看到的吗?
有几个白天,妈妈故意强调小泛晚上的表现:“泛泛,你现在都能照顾自己了啊,妈妈昨晚根本就没有帮你盖被子。因为每次来看你,你自己都盖得严严实实的。”听到这句话,小泛都会付之一笑。
在这里还得谈谈另一位有功之臣——“贵妃犬”。自从买来了那只毛毛狗,小泛照顾“人”的能力就更强了。她自称是“铃铛”(小泛给贵妃犬起的名字)的妈妈,所以晚上照顾铃铛的任务就无可厚非地拦在了她自己的身上。有了这个责任和意识,晚上的事情妈妈就更轻松了。
最近几天,妈妈又逐渐地回到了自己以前睡觉的状态。因为小泛相信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对妈妈说:“妈妈,我会照顾自己,也会照顾铃铛的。”当然,这种照顾有时也是有漏洞的,只不过妈妈不愿意去点破。妈妈有时半夜醒来,总是会去看看小泛。偶尔也会在某一个晚上,发现她的肩膀露在被子外面,就帮她代劳一下。
只要小泛内心有一种力量,有一种信念,“我会照顾自己”,这就足够了。有很多时候,成人都会小视孩子的力量,把孩子放在了弱者的角色里,以为孩子需要自己的帮助,这样善意的帮助却会在无意间变质,它极有可能成为推迟孩子独立成长的帮凶。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身上潜在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我们作为父母的,要无时无刻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能不出手就不出手,努力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看书之后会常常有一个迷惑,心中的育儿理念是完美的,但是每一秒钟都能以这样的要求去对待吗?对自己以后的行为不免有点怀疑。看了《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结尾之处作者的描述让自己的心为之一亮,或者那就是自己的心声。
转载《和孩子划清界限》结尾:
在幼儿园每两周一次的妈妈读书会上,我曾经主持谈论《无路之旅》读后感,重点探讨“真爱行为”。一位妈妈听完我的宣讲后问我,“你能每时每刻做到你所列举的那些真爱行为吗?”
我回答她,“我每天都在努力。我不能保证完全做到,但是我不会停止或者放弃我的努力。派克医生说过,生活多难,爱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不要紧,只要我们努力,就是最好的结果)
12月10日下午3点25分
妈妈看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时间,心里就想着小泛了。她在干些什么呢?是兴奋?还是一点点的害怕?遇到她不能解决的事情,她又会怎么样呢?哭泣?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它?
3点30分
现在应该是他们排着队伍出校门了吧。妈妈脑海中想象着,在那拥堵的人流中,一个玫红色的身影,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脑后,两只小辫子随着脚步一前一后地跳动着,慢慢地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3点40分
是妈妈的学校第三节课下课的时间。这时,小泛应该已经早就在制定地点等候妈妈了吧。
3点43分
妈妈给爸爸打了电话,催促今天早点回家。打电话的时候,妈妈似乎都望到了那个十字路口,一个小小的身影,一双期待的眼睛。
同一时间
就在妈妈搁下爸爸的电话的时候,手中的手机铃声再次响起。屏幕上显示的是女儿的名字。是家里的电话!妈妈连忙按下了键,来不及等欣喜的情绪涌上心头,耳畔就传来了一个兴奋的声音:“妈妈,我已经在家里了,你不用到那里去接我了。”“哦。”妈妈此时的高兴已经不能再用其他言语来表示了。“妈妈,刚才我回家的时候很幸运的,那条马路上很空,一辆车也没有,所以我很快地跑过来了!”小泛的语速因为她内心的兴奋而变得极快。“泛泛真厉害啊!”“妈妈,现在我要做家庭作业了,今天的家庭作业很少,只有两个,我要把它完成。星期六星期天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好的,爸爸妈妈等会儿回来。”“好的。我要脱衣服了,刚才跑得热死了。再见!”电话那头没有了声音。
听完电话,妈妈心中那个激动啊,不仅是因为孩子独自回到了家,还因为她记得给妈妈一个电话。
3点45分
妈妈开心地再次拨打了爸爸的电话,想告诉他这个消息。想必爸爸的心里一定也是很着急和担心的,顺便也告诉爸爸,我们的女儿有能力做好事情!但电话铃声响了一下,妈妈就搁下了,因为爸爸的车已经在外面开动了。
4点零3分左右
回到家,打开门,爸爸妈妈就听见小泛清脆的读书的声音。
这一个傍晚,一家人很开心!尤其是小泛,她对妈妈说:“妈妈,我成功了!”
爸爸和妈妈都善意地提醒小泛,不管马路上是否有车,过马路的时候都必须要慢慢走!
晚上,妈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泛为什么打那个电话呢?其实,如果女儿独自回家了,让她给自己打个电话,是妈妈早就想到的。但那时自己转念一想,觉得这个要求是不是会泄露自己内心的担心。让这种担心转移到孩子的身上,这不是妈妈想看到的。事实也证明,那个要求是多余的。
“泛泛,今天回到家为什么给妈妈打电话啊?”小泛这样回答:“这样你就不用去那个地方接我了。”是的,她想把这个自我肯定的好消息告诉妈妈,让妈妈一起分享,或许她内心也隐隐约约能感受到妈妈心里藏着的,想报个平安吧!
这一天,真好!
12月9日,一大早,妈妈就睁开了眼睛没有了睡意,为了自己与爸爸的分歧,也和为了昨晚小泛的一句话。
记得星期二的那个早晨,小泛独自过了马路那时的兴奋。记得昨晚妈妈在餐桌上提出三年级的姐姐其实可以独自上学放学时,小泛说的一句话,“我也想自己回家呢。”当时爸爸就说:“那星期五你自己回家就好了。”因为每当星期五,奶奶就早早地回了老家,放学时,小泛就得在学校门口站上好长时间等待爸爸妈妈。如果小泛一个人回家,这时间就足可以用来完成她的双休日作业。妈妈其实是从两方面来考虑的,一是为了锻炼小泛的独立能力,而是为了珍惜时间。当然重点是放在第一个,因为作业是小泛自己掌握时间完成的,妈妈不想介入其中。
其实,星期五傍晚让小泛独自一人回家的想法早就出现在妈妈的脑海中,只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没有向小泛提出。或许这星期就是一个机会?当然这需要征得小泛的同意。但是临近小区的这条大马路着实是让妈妈担心的。车来车往,速度丝毫不减,小泛能独自回家吗?或许可以问问她的意思,站在小区对面的快餐店门口等爸爸妈妈?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在昏暗中,妈妈起身望了望小泛熟睡的小脸,内心担心不已。是啊,这就是放手的艰难和矛盾吧。妈妈相信小泛有这个能力,但在这个城市中,大部分司机的素质有待提高,他们并不会因为前面有了人行横线道而减速,这一点使妈妈最为揪心。星期五傍晚该怎么安排呢?妈妈在彷徨着,一幕一幕不良的后果让妈妈内心一阵恐惧。妈妈用力地摇摇头,以此来甩掉刚才幻想的一切。不不不,还没有开始就给了一个结果,这应该只是妈妈内心的恐惧情绪在作怪吧。既然事情的主人是小泛,那就看看她对此的反应。
先征得小泛的意见那是当然的,之后呢?或许妈妈该早点回家,然后悄悄地跟着小泛?或者就索性开车至大马路的一旁静静观察?如果小泛选择在小区对面的快餐店门口等待呢?那妈妈是否就会安心地下班回家去新的地点与她汇合?妈妈还在被自己的情绪左右着……
这种情绪让妈妈非常不安,那就给个选择和过渡的过程,让小泛在马路对面等待。妈妈一直在思考这个意见。
许久,妈妈心中有答案了,还是让小泛来决定一切吧。
妈妈想给小泛多个选择的面:直接回家,或者在对面快餐店门口等待。妈妈一直在想,小泛在街对面的等待过程并非是无意义的。她可以借此来观察周围,观察路上车来车往的景象,如果仔细些,她可能会找到过马路的一些方法。或许一开始她由于害怕会在等待中度过,但这个等待不同于在学校门口,她会慢慢适合场景,内心由害怕到平静,同时也会因为等待的无聊乃至焦急,会刻意注意别人是如何过马路的,从中观察到一些她需要的,对她有所帮助的。到她拥有足够自信的时候,妈妈相信,她一定会跨出这一步的!想到这儿,妈妈笑了,因为这一幕只是妈妈的美好设想。具体怎么施行,还得今晚和小泛讨论一番。
其实对于过马路,妈妈内心有好些想法。比如跟着同路带回孩子的大人,或者更安全些,索性让小泛开口请其他大人帮忙过那个繁忙的路段等,但是思前想后,妈妈觉得还是少为小泛做决定的好,就让小泛自己去摸索这一条通往独立的道路吧。
嗯,对了,还得给小泛准备一个钥匙环呢,或者漂亮一些她会更喜欢些……
想着想着,天也渐渐亮了起来——
12月9日
这天晚餐后,在客厅里,妈妈和小泛在商量着第二天放学回家的事情。小泛表示了自己的意见,自己回家。于是妈妈从包里拿出了家里的钥匙,并在钥匙上挂上了一只小老鼠挂件,这是上半年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小泛送给妈妈的。妈妈不想给小泛压力,于是这样告诉她,“你可以自己回家,如果有的地方不想过去,那就在原地等,妈妈会来接你的。反正就这么一条路而已,妈妈肯定能找到你,你相信妈妈吗?”小泛回答相信,且说要自己回家。但后来小泛又表示了自己的担心:“可是我这儿的一条马路不会过,要么我等在对面,超市的对面好了。”“也行,那妈妈下班来那里接你。”“但是要等很长时间啊!”呵呵,那就等一会儿了。妈妈心里这么想着。
在玩的时候,小泛提出了一个想法,和同班级的一个伙伴回家。小泛这样说着:“她是和我们同一小区的,当她奶奶来的时候,我跟着她们一起回家好了。”针对小泛的想法,妈妈欣然许可。是的,这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走向独立的一个过程。
临睡前,小泛特意留下了话,“妈妈,我明天要一个人回家了。过马路我是慢慢走呢,还是跑呢?”“要慢慢走。”爸爸妈妈同时回答。妈妈猜,她心里是既兴奋又害怕吧,于是就说着:“是啊,明天我们试一试。”小泛为了第二天能安全回到家,还提醒妈妈第二天早点叫醒她,然后让爸爸妈妈带她上学,这样她就可以把等待的地点指给妈妈看。可能是担心吧,甚至让妈妈第二天早上和她一起步行,这样就更加保证。
第二天一大早,出了点意外,小泛那脆弱的鼻膜提出了抗议,留了不少鼻血。鼻血滴在了衣服上棉被上,小泛害怕地哭了。后来在爸爸妈妈的轻松氛围的影响下,小泛很快走出了这个阴影。
刷牙、洗脸、梳头、吃早餐——
对于第一次回家,三个成人心里其实都是挺担心的。尤其是奶奶。爸爸交代小泛要藏好钥匙,过马路又需要注意些什么;昨晚,奶奶不放心地问她会不会开门,是否需要奶奶让邻居帮忙,早上出门前又提醒她,回家路上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看着爸爸和奶奶,妈妈把自己的那份担心放在了心里,不想再让成人担心的情绪影响小泛,扩大她内心的害怕,从未让她失去去尝试的勇气,于是自觉地闭口不言。妈妈想让小泛知道,妈妈是相信她有这个能力的。
这一天,小泛一家子去小学报名了。原本是定于前一天,但是那天爸爸妈妈都有事情,所以推迟了一下。不过更好,因为第二天天气很凉爽,而其去报名的人不像前一天那么拥挤了。
一路上,小泛叽叽喳喳的,显得很兴奋。由于是开车去的,所以两分钟不到,就到校了。爸爸把车开进了学校,然后给熟人打了电话问清具体的地点,就一直奔向目的地。
“##,你好!”“你好啊!”爸爸一路向学校里的熟人打着招呼。终于到了报名的地点,和(工作人员)熟人聊了几句后就开始正是报名了。但是好像还少复印了什么,所以爸爸又去复印店了。妈妈和小泛就在学校里闲逛。
几分钟后,爸爸回来了。在填了详细的资料后,小泛独自拿了一张纸被领进了一个大教室。妈妈知道,是学前的小测试呢,语言、逻辑等四个项目。
远远看着小泛怯怯地走进教室的前门,妈妈就知道小泛害怕了。这胆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大的改变。妈妈不停地在外面踱来踱去,眼睛不停地向里张望,试图看见小泛的身影。好不容易,在一个角落(大教室后门)发现了小泛,看来老师在问小泛问题呢。就这样,过了一会儿,小泛又来到了旁边的一个男老师那里测试。嗯?好像是###,是和妈妈同一届毕业的,看见妈妈的资料,一定会对小泛笑脸以对吧?哎,这做父母的,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在外面的妈妈可一点也不比小泛轻松呢。
四五分钟后,小泛腼腆地走出了教室,在爸爸的要求下,和几位老师打了招呼回家了。
在车上,爸爸和妈妈急于知道在大教室里发生的一切。小泛这样回忆着:“我进去后,走到了第一个老师那里,那个老师说让我到最边上的老师里去。就这样,我在一个女老师那里坐下了。她问我,爸爸是教什么的?我说教数学。她又问我妈妈是教什么的?我说是语文。她就说,那好,数学语文都上吧。”到了这儿,小泛突然想起了姐姐告诉她曾经自己考过的内容,就继续说道:“姐姐说的不对,卡片不是六张,是九张。让我先看,记住,然后再说出来,有水果还有小动物。我都说出来了。哈哈!”小泛很开心。“那还有呢?”“数学很简单的,4+5等于几?太简单了。然后是7+8等于几?我都做出来了。”“哦,这么厉害啊!”爸爸和妈妈同时夸奖着。“就考了这两个吗?”“还有看图画说话,我编了一个短短的故事。”虽然小泛讲了一大堆,但妈妈还是觉得自己知道得不够,“然后,老师是不是给你的纸上写上了分数?或者是‘优’?”“不是的。后来来了一个女老师,那张纸就给她了,她问其他的老师,语文怎么样?那个老师说,语文好的。”听到这,妈妈的心终于放下了。
虽然心里总说对女儿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女儿独自面对小测试还是第一次,说实在的,内心还是挺在意女儿与生俱来的那份天份的。因为有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呢?
回家的路上,一家子都是挺开心的。因为小泛迈向小学的第一步走得很成功。
对姐姐的问候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10-07-04 |
我毕业了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1) | 2010-07-02 |
我的作业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10-06-28 |
我爱雨天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10-06-26 |
我爱皇冠(二)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10-06-21 |
这个端午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10-06-15 |
我爱皇冠(一)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2) | 2010-06-15 |
为棒冰而战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1) | 2010-06-11 |
未命名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10-05-31 |
“营养快线”的帮忙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10-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