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
- 未加入幼儿园
生活中,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拗性”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说明的权利。
专家表示:父母的这种专制作风,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系列危害:
•产生逆反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父母的批评他就根本无法接受,把训斥权当耳边风。
•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而与父母争辩。而这时父母简单粗暴地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不让其通过“辩”来分清是非。根本性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由此,孩子的认识就会逐渐产生偏差。
•扼杀新思想
一个想“顶嘴辩解”的孩子,往往能将是非善恶权衡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显示了不惟命是从,求是明理的思想特质。许多孩子正是在有所听和有所不听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父母“不许顶嘴”的高压使孩子产生了唯唯诺诺的心理,这让他们以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该怎样做:
•宽容对待
这需要父母们应有足够的民主风范,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逆反和逃避心理的形成。
•耐心倾听
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下结论。
•营造辩论氛围
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分析
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足信心去克服它。
最后,请父母们少些“权威教育”吧!善待孩子的“顶嘴”,把他们的思辨和不讲礼貌分别开来,让他们在争辩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正确想法。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怎么会不舍得为他投资呢?可是,肯花钱不等于会花钱,因此,为使给孩子的投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应考虑一下投资范围:
•娱乐投资
这是父母们首要考虑的。只要能使孩子心情愉快、玩得开心,钱就花得值,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场,以及看演出和旅游等。
•智力投资
给婴幼儿期的孩子买一些益智玩具、识字画片,给稍大些的孩子购买图文并茂的知识智力类书刊,以及跳棋、象棋、地图、地球仪等。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购买有科教内容的音像制品。
•美育投资
让孩子从小接受美的熏陶,给胎儿买胎教音乐磁带,给幼儿买电子琴。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儿童的兴趣可以给其买喜欢的乐器。经常带孩子参观绘画、雕塑、摄影等展览。
•体育投资
为使孩子体质健康、身姿优美,可以购买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体育器械,如皮球、跳绳、羽毛球、拉力器、足球、篮球等。
•培养劳动技能的投资
为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和劳动技能,可以给幼儿买小水桶、小铁铲等。
可能许多父母现在还只注重于智力、娱乐等几个方面的投资。但专家表示,父母的目光不能总盯着智力、才艺和娱乐等方面,孩子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因此,对于上述“投资项目”来看,投资越早,收益越丰。
新加坡儿童节:
小孩买全票大人买半票
在新加坡,儿童节定在每年的10月1日。据报道,从今年开始,新加坡的儿童节将改为10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新加坡节假日法规明确规定,10月1日儿童节当天,不仅给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们放假,还要给所有大人放假,以免出现大人都出去上班,没人陪小朋友玩的情况。
在儿童节这天,新加坡最大的国家游乐场还专门为儿童节制定了一条特殊规定:儿童节当天小朋友要购买全票,大人则要购买半票。不仅让小朋友高高兴兴体验了一次做小大人的感觉,更让大人们重新找回了久违的童年时光。 1961年5月5日,韩国宪法中正式加入了儿童福利法案的内容,因此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韩国的儿童节。这一天是全国公众假日,连大人都放假。一般来说,家长们都会在这一天送给孩子礼物,并且带他们去动物园游玩或者博物馆参观。
日本男孩节: 家家屋顶挂“鲤鱼”
日本男孩节、女孩节的传统早从8世纪就开始了。每年的3月3日,女孩子们先过节,当天也被称为“娃娃节”。每到这一天,家中有女儿的父母会用穿着日本和服的漂亮女娃娃玩偶和梅花装饰家里,作为给女儿的节日礼物。当天,一家人还会喝甜米酒庆祝节日。
接下来便是5月5日的男孩节。为了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快乐,这一天日本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或布做成色彩鲜艳、形状像鲤鱼的彩带,然后把这些彩带串在竹竿上,并和金色的风车绑在一起,挂在屋顶上。日本的父母这一天也会在家里放置武士形象玩偶。一家人会吃日本粽子来庆祝。
男孩节在1948年就被定为了全国性的公众假日,而目前日本国内也有呼声要求将女孩节也设为公众假日。 此外,11月15日则是特定年龄儿童的儿童节。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小朋友特别幸运的三个年龄,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
瑞典的男孩和女孩也拥有各自的儿童节。
男孩节在8月7日,又叫“龙虾节”,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节目。按照以往的传统,每年8月7日起,男人们会带着家里的男孩乘船出海捕捞龙虾。如果能满载而归,将标志着这个小男孩一年里聪明好学,有好运气。
女孩节则在12月13日,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传说中保护女孩的女神,节日那天女孩打扮成女神的样子,为孩子们做好事。
美国: 女孩给克林顿写信 才开始设立儿童节
在美国,个别州或者一些教会机构都设有自己的“儿童节”,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全国统一的儿童节。2000年,一名只有4岁的小女孩致信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询问总统自己可不可以拥有一个儿童的节日,为此,克林顿宣布将10月8日定为儿童节。到了2001年,时任总统乔治·W·布什才将6月3日定为“全国儿童节”,并宣布此后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都是“全国儿童节”。
但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美国儿童节这一天很少组织举行社会性公众性庆祝活动。有很多家长认为,美国用不着专门安排孩子过 “儿童节”,因为一年到头让孩子高兴的节日太多,玩耍娱乐的活动很多,天天都像过节。
德国: 东西部差别大
在冷战期间,东西德国在儿童节上做法差异挺大。首先,日期就不一样:东德定在6月1日,西德定在9月20日;其名字也不同:东德称为“国际儿童节”,西德称为“世界儿童节”。
另外,节日的传统也有区别。在前东德,儿童节开始于1950年,之后每年的6月1日,都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往往会收到家长的祝福和礼物,在学校里也会举行特别庆祝活动,例如郊游等。在联邦德国,儿童节当天并不会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而是以“儿童节”的名义提醒人们注意保护儿童权益,因此许多人并不记得具体的儿童节是哪一天。
泰国: 孩子参观政府大楼
泰国的儿童节定在每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当天,政府和一些非政府组织都会为孩子们举行庆祝活动。每年,泰国总理通常都会为当次儿童节定下一个主题。政府的许多办公部门当天也会开放,其中包括政府大楼、议会大楼和一些军方机构,有的机构还会举办展览,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入内参观。在泰国政府大楼,孩子们有机会进入总理办公室参观,还可以坐一坐总理平时坐的椅子。泰国空军则经常会在儿童节邀请孩子们参观军用飞机。
我走过去查看,担心是患者之间的争吵。在病房门口,我看到了三个大人正围着一个孩子互相争吵着,是一对年轻的夫妇模样的人正和一个老年妇女争吵。我刚要走进病房,争吵声停止了,站在床边的老年妇女被年轻的男子连拉带拽的推出了病房。
老人不愿意走,在男子的强硬推搡下踉踉跄跄的走着,男子嘴里不停的喊着::“你走,你走,孩子不用你管!”老人嘴里嘟囔着:“我不走,你看孩子让你们俩带成啥了?孩子我管!”男子气急败坏的样子:“不用你管,你怎么这样烦!你不走,我们就走!”男子继续推搡着老人向前走,老人执拗着,反抗着,男子和老人就这样边走边僵持着,最后,男子生气的扭头走出了住院部。老人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返回了病房。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内心翻滚和纠结着。我猜,男子一定是老妇人的儿子,因为只有儿子,才能不管不顾,毫无顾忌的的对待自己的母亲;而只有母亲,无论孩子如何对待自己,即使受尽委屈,依旧会无怨无悔的爱着自己的后代。
这一天,我是值班二线。可是,吵架的患者家属不是我主管的患者,我也不了解孩子的病情,更何况看到是家务纠纷,我不好插嘴,只好闪在一旁,无奈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我退回了办公室,向和我一起值班的医生询问。值班的一线刚好是那个组的大夫。一线告诉我,那个孩子是脑瘫合并癫痫。孩子一直是老人帮着看大的,小的时候,没有发现孩子有问题。孩子大点了,近期出现了问题。家属们一直为孩子的疾病争吵。
我和一线正交谈着,忽然听见一个妇女呜呜咽咽的从办公室门口经过,我一看,是那个脑瘫孩子的妈妈,她哭着走出了病房。
我走出了值班室,再次回到刚才那间病房,我想看看老人和孩子,想着是否能劝劝老人家,可是我发现老人已经钻进了被窝,搂着孩子睡了,我只好返回了值班室。
过了一会儿,我听见一个患者来叫值班一线:“大夫,你能不能去看一下刚才那个和家人吵架的老太太,她说她肚子忽然疼得厉害,我看她怪可怜的......”
这一夜,我失眠了,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孩子是我们心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我们生病了,我们通常能够接受,可是,小小的孩子生了病,而且是重病的时候,我们就受不了了。孩子是我们爱的结晶,但有时候,却也成了家庭纠纷的导火索,我们会为孩子失去理智,会为孩子互相伤害,会为孩子互相埋怨甚至产生仇视,会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爱孩子。
可是,争吵和埋怨真的能让孩子恢复健康吗?
有心理专家说,我们每个家,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平衡的系统,每个人身上都有无穷的力量。如果我们充满了爱,和谐的相处,我们这个系统会充满很强大的能量和力量,如果其中一个人出了小问题,只要有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的能量会不断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帮助到那个暂时失去平衡的人。我真信这一说话,真的是很有道理。在我们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同样是孩子生了很重的病,一种情况时:孩子生了病,家人积极地配合着医生治疗,互相之间没有指责,他们乐观坦然的面对着发生的一切,结果,孩子很顺利的治疗好了;而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生了病,这一家人互相指责埋怨,反应过度,恐惧过度,还会不断的找医生和护士的茬子,这样的孩子反而会治疗的不顺利。真是应了那句话,“越怕出事情就越有事情发生”。
看似平淡的生活并不平淡,看似简单的生活并不简单。爱自己的孩子是人,我们绝大大部分人能做到这一点,可是我们不少人,只知道狭隘的爱孩子。他们认为,让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学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就满足了。然而,他们往往忽略了教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和爱。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爱家人,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
俗话说:有儿方知父母心。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人人能想起这句话!
很多人有了孩子,所有的心思和爱都给了孩子,他们只爱孩子一个人,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配偶,更别说是老人。或者,有孩子以后,当老人们帮着带孩子的时候,年轻的父母往往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横挑眉毛数挑眼,甚至会因为护理孩子的理念不同和老人争吵甚至反目为仇,更严重者,还会把老人赶出家门......
爱孩子,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需要学着爱自己,需要学着爱自己的丈夫(妻子),需要学着爱孩子的爷爷奶奶,需要学着爱孩子的外公外婆,需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家,需要学着与家人和睦的相处。在爱的氛围里,孩子才能学到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爱的氛围下,孩子才能更加茁壮的成长;在爱的氛围里,孩子才能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和整个世界。
爱孩子,请别只爱孩子一个人。
一、紧张妈咪的典型行为
1、孩子哪天不肯吃蔬菜,就担心孩子营养不良
2、去体检,孩子身高或体重不“达标”,就担心孩子的生长发育有问题
3、去公园的时候,忘记了带湿纸巾,结果孩子用小脏手拿起苹果吃了,老是担心她会秋季腹泻
4、孩子突然不肯吃饭了,怎么塞都塞不进去,不会是厌食了吧?
5、五个月的孩子的大便总是有点稀,虽然化验结果没有什么异常,还是禁不住担心
6、孩子有点小感冒,就六神无主地跑医院
7、邻居家的宝宝已经识字了,自己孩子还整天就知道皮,真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8、看到周围的家长都带孩子去上了亲子班,而自己没有这么好的经济条件,就觉得对不起孩子
9、孩子都一岁半了,自己才接触早教知识,担心自己的无知已经影响了孩子发展
10、月龄差不多的邻居孩子画画画的特别好,自己的孩子只会拿笔乱涂,就感觉自己的教育好失败
11、最近孩子非常替妈妈端盘子,让她端吧,怕摔倒了出危险,不让她端吧,又怕影响她的劳动积极性,真是不知
道该如何处理了
12、哪天不小心朝孩子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就心有余悸,担心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13、孩子突然变得很爱独占东西,也不肯跟别人分享,就担心孩子变自私了
14、想带孩子去外婆家住段时间,又怕乡下小朋友行为习惯不好,把自己的孩子带坏
15、孩子都两岁了,还不大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就担心孩子的交往能力太落后了
16、都说一岁之前的孩子会经历个口腔敏感期,可是自己孩子都一岁半了还不喜欢往嘴巴里放东西,就担心孩子发
展不正常
17、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发现班里的小朋友上课时都有点小机灵,就儿子坐在那里非常专注地听老师讲课,担心孩
子太古板了
18、女儿见人就害羞,不肯打招呼,就担心孩子这么腼腆长大了吃不开
19、孩子两岁之前一直放在乡下爷爷奶奶家,昨天听专家讲座时才知道这样对亲子关系影响很大,后悔莫及
20、昨天不小心当着孩子的面跟老公吵架了,担心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21、孩子放学回来就告诉我们说跟班里一个小朋友恋爱了,这么小就黄脑袋,长大了还得了?
22、孩子的爸爸经常出差,听说童年经历中父亲的角色很重要,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不会受影响?
二、“去紧张”,你有三个理由
1、没有绝对完美的妈妈 您是否认为这世界上存在绝对完美的妈妈,从来不会因为个人因素影响育儿方式的科学性?
如果您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妈妈首先是人,是人就不会是全才全能,而且还有七情六欲,面对突如其来的育儿事
件,我们的行为,通常要受制于特定的知识储备和情绪状态,而这是一个无止境的积累和修养过程,没有人会在某个
时刻达到绝对完美的境界。事实上,即使是伟大如《斯托夫人育儿经》的作者斯特纳夫人、专业如亲子沟通专家《如
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的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面临复杂多变的孩子都有手足无
措的时候,我们还要对自己心存完美期待吗?
2、没有绝对完美的孩子 您是否认为孩子凡事做的比别人出色才是自己教育的成功?很遗憾,这实在是一个不那么
理性的期待。因为孩子不是等待我们雕琢的工艺品,而是独立的个人,生而具有特定的遗传基础,包括神经类型和先
天禀赋,而且他们注定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进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或好或坏的环境习染,而无论是遗传和环境,
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也没有能力给他们十全十美的教育,既然如此,又怎能期待他们成为十全十美的孩子
呢?不要忘记,我们也都是从孩子长成现在的不完美状态的,充斥这个世界的,就是我们这样不可能完美的个人,而
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是这个样子!
3、孩子在“问题”中成长 您是否总是担心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看到“问题”就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如
果是这样的话,那您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了,要知道,孩子可是在“问题”中成长的哦。因为当发展的高级需求与孩
子当前的状态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就会面对新的发展挑战,需要他一方面突破原来的心理舒适域,另一方面要习得
新的技能,这种内外压力势必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这样那样的震荡,引发这样那样的异常行为表现,形成育儿中的
“问题”。所以“育儿问题”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成长痛”,“问题”的存在不是当妈妈的失败,也不是孩
子本身的不完美,而是孩子在以正常的节奏成长的标志。而且,乐观一点来看,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实际上是我
们帮助孩子成长的契机,因为“问题”中隐含着孩子心理发育的进步和更高的发展需求,值得我们心怀美好的期待。
明白了这些事实,我们就可以以一颗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往好处努力,一旦有点失误,也不必耿耿于怀,如此,
我们才不会因为负疚而过分补偿孩子,才不会因自感不称职而冲淡为人母的快乐,孩子总会长大,长成和我们一样不
完美的人。
三、帮您放松的12个小Tips
(一)生长发育 1、给孩子提供健康均衡、美味可口的饮食,但吃多少、吃什么让她自己做主,就像成人的胃口也会
偶尔那天变差一样,孩子的胃口也不是恒常的,难免哪天爱吃哪天不爱吃,不要因为一顿失衡的饮食而耿耿于怀,相
信孩子的生理本能,饿了,他们自然会吃。
2、只要孩子精神状态正常,生理活动正常,身高体重比标准值稍低一点天不会塌下来,要知道,医生所参照的指标
只是这个群体孩子的平均值,总有人在这个线之下,再说,孩子的身高、体重等因素跟遗传也有关系,如果父母本身
不高,则孩子矮点很正常,即使是父母很高的孩子,孩子矮点也不能说明什么,孩子的生长状态是不均衡的,很可能
是自家孩子长的晚。
3、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即使做不到严格消毒,后果也不会像担心的那么可怕,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对人体有害,即使
是有害的细菌,也只是在孩子抵抗力较差的时候入侵体内,而适当的接触细菌,反而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因为人的机
体有个自适应的过程。在无菌环境下成长的宝宝,反而对细菌没有抵抗力。
4、孩子患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的时候,只要精神状态良好,就要学会等待,如果孩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轻,就不要
急着去医院,给孩子的机体跟疾病做斗争的时间,这是他们增强自身抵抗力的机会。另外,多学一些医学常识或者家
庭护理技巧,比如小儿推拿,也能让我们面临疾病来袭时多一份勇气。
(二)早期教育 1、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是多元的,未必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读书识字才算学习,搭积木、捉迷藏、过家家、串珠子等游戏,看似无所事事,
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其实在建构对空间的概念、发展着精细动作、体验着交往的乐趣等等,而
且,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来说,这些动手行为甚至来的更为重要,孩子的双手关联着大脑,手的动作是在脑的活动支
配下进行的,是孩子的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
意等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来说都具有工具意义。
2、没有研究表明孩子一定得喜欢画画或音乐,因为孩子的先天禀赋有别,兴趣各异,由于遗传或家庭环境的原因,
有的孩子,天生就对音乐比较敏感,有的孩子,则从小喜欢涂涂画画,如果看到别人的孩子哪个方面好,就期待自己
的孩子也有相应的表现,往往是不现实的。要知道,孩子的潜能是多样的,作为父母的我们,最大的成功是帮助孩子
充分地发挥他的潜能,而不是盯着别人孩子的长处对她提这样那样的要求。
3、孩子生而具有不同的学习类型偏好,
有的孩子是运动型的,喜欢通过运动学习,有的孩子是视觉型的,喜欢通过阅读学习,有的孩子是听觉型的,喜欢通
过听东西来学习。如果自己的孩子偏运动型,就不要眼馋别人孩子喜欢阅读,如果自己孩子喜欢阅读,就不要眼馋别
人孩子过耳成诵。尊重和充分利用孩子既有的学习类型,才能事半功倍。
4、即使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没办法给孩子提供优越的教育条件也不要自责,自然、随机的教育,比专门的亲
子班来的更加重要。毕竟,真正的教育是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而且,在低成本育儿的过程中,我们通常被迫去发
现,去改造,这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的教益要比专门的教室里大的多。
(三)心理发展
1、妈妈不是神仙,难免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只要不是有意的,就不要耿耿于怀,孩子的心理康复能力比我们想
象的强大。委屈了、愤怒了、疲惫了,他们会肆无忌惮地哭闹、会故意跟我们怄气,往往在这样的“无理取闹”过程
中,他们就完成了不良情绪的宣泄和心理的康复。
2、孩子生而具有不同的神经类型,这决定了孩子生而具有不同的
行为倾向,有的孩子,兴奋神经过程占优势,就比较容易急躁、大脾气,有的孩子,抑制神经过程占优势,就比较内
敛、害羞、慢性子。但两种神经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各有优长劣短,急性子的孩子,做事比较快,但也可能莽
撞,慢性子的孩子,比较磨蹭,却比较认真严谨。所以,不管孩子属于那种神经类型,我们都不必患得患失。
3、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将会逐渐经历一系列的敏感期,并相应地表现出很多极端行为,比如,往嘴巴里塞东
西、不让别人动自己的玩具、喜欢抠角落里的小洞洞、执拗异常等等。只要我们多学一些幼儿心理学的知识,就会对
孩子的异常行为多很多心理准备,再见到不至于惊慌失措,而且可以对孩子多一份理解与宽容,避免心理健康隐患。
4、孩子的生长过程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天出生的宝宝,也不会以相同的节奏向前发展,因为孩子的
发展过程往往是不均衡的,难免有过快过慢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几个月就迎来了口腔敏感期,有的孩子,则要
一岁之后才会经历这个阶段。对此我们要处之泰然。 总之,身为妈咪的我们,不妨摒弃完美主义,但在行动上努力
趋向完美,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足够的时间,努力做到用尽量好的方法去教养孩子,在孩子的过失面前镇定自若,永远
爱孩子本来的样子,我们就是好妈妈!
2011年3月1日,彤彤正式成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到今天为止一共上了4天幼儿园了。目前,还是不太想去上
幼儿园,一直在问家里人:我为什么要上幼儿园?我告诉她:必须上幼儿园。因为她的问题真的是太多了,而且是连环的,答完一个又来一个,一直问为什么到完全没有办法回答她。
总结一下。上幼儿园的表现:第一天去的时候哭了10来分钟。第二天哭了不到10分钟,第三天哭了几分钟,今
天去的时候没有哭了。接她放学的时候,第一天很高兴,走的时候跟老师拜拜。第二天也比较高兴,挨个跟老师拜
拜,老师也夸她懂事又乖。第三天把我拉到一边说:妈妈,我明天不上幼儿园了。今天还不知道怎么样。
彤彤这几天的语录;1。幼儿园不好耍啊,我不去上幼儿园了。
2。不说那么多了,我还小,长大了去上幼儿园吧。
3。你小时候上幼儿园了吗?
4。我比阳阳小,我比敏敏小,我是妹妹,不是姐姐了,我不去上幼儿园了(我告诉她:大
娃娃都要去上幼儿园,阳阳和敏敏都叫她姐姐)
5。我不喜欢幼儿园的老师,把老师都换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