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
近年来许多对超常儿童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以至于许多人都在挖掘神童或研究神童现象。其实关于早慧儿童现象古代早就有人研究过,比如中国古代的“孔融让梨”和“伤仲咏”的故事,其实都是这方面的研究。而最近两个世纪以来,人们开始借助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对超常儿童现象进行研究。并创造了许多研究理论。我们在这里不可能系统地阐述超常儿童的培养,只能从诸多研究成果中分析一下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的教育与培养问题,给读者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一、判断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标准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商数超过正常儿童的幼儿。所谓的智力商数,是指人们在研究儿童智力水平时所使用的专门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所得出的数值。通常称为“IQ”。 “IQ”是用来表示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代表数值。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的种类较多,其中 “比奈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等几种测量方法影响较大。这几种测验方法都有相同之处,即每一种测验都是按照儿童的年龄设计出不同组的测验题目,其中有文字的,也有非文字的(如图形的,操作的,答问的等等),运用这些题目对儿童进行能力测试。让儿童在回答或操作这些题目的过程中测试儿童的理解能力,复述数字能力、记忆力、分辨力、分析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等。最早出现的“比奈智力测验”是把各种难易不同的题目,按年龄顺序加以编排,对儿童进行测试,被测儿童每通过组题(3—6套测验题)就表明儿童所达到的智力年龄,智力年龄超过实足年龄就表示比较聪明,反之就表示智力稍差。后来修订的“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除内容上有所增删外,编排方式也是按年龄分组的。但是他提出了“智力商数”(简称智商或lQ)的概念以及计算智商的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如有两个八岁的儿童,一个儿童通过了九岁组的题目,他的智商就是9÷8×100=112;另一个孩子只通过了七岁组的题,他的智商就是7÷8×100=87。只要是在正确的环境和方法下进行的测试,其测试智商的结果如果是100,就表明这个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年龄相当。如果测试结果在100以下的就表明被测儿童智力上有些缺陷,可能稍笨些。如果测试结果在70以下就属于低能儿童,学习必然有困难。如果测试智商在120以上,就表明被测儿童比较聪明,其智力也比较优秀。若测试结果在140以上则应该考虑被测试儿童就属于超常儿童。一般来讲,正常人的智商多在90-110之间,140以上或70以下的人数极少(各占总人口的3%左右)。因为用智商来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比较简明,便于比较不同年龄儿童的智商高低状况和经过培养教育后智力变化水平,所以一直为广大研究者所采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则采用了新的编排方式与计分法。它把智力内容按照一定的编排原则分为12个方面,每一方面编制出一套分测验题组,每套分测验中包括许多由易到难排列的条目,被测试的儿童每答对一条,可以得到1-3分不同的成绩。测试结束后,把12个分测验所得到的总分(即原始分数)按照一张专门设计的对照表换成等级分数或智商,就可以看到被测试的儿童的智力水平及其在同年龄儿童智力中所占的地位,此外这个测验量表还可以根据分测验的单项成绩,了解被测试的儿童智力在某一个侧面的高低情况。 专门的智力测验由专家和学者事先系统地集中了大批典型的实验项目,使用了定量分析与常模(即事先按团体测验的资料所确定的评分标准),所以测试方法比较科学。经测试取得的结果也比较客观和准确。但这些测试工具原则上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主试,其效果才可以比较准确。另外人的智力水平有时还受到主客观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用测试方法来判断某个人的智力水平,有时还需要慎重。即使在理论界对智力测验也还有一定范围的争论,许多人也还在研究新的测验方法。目前我国学者已经对上述测试工具进行了中国化的研究,并取得进展。有人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和统计,并对人群中的智商水平进行了如下的划分。智商在140以上的人,其智商级别为非常优秀,约占人群的1%-3%;智商在120-139之间的,智商级别为优秀,约占人群的10%左右;智商在110-119之间的,智商级别为中上,约占人群的15左右,智商在90-109之间的,智商级别为中等,约占人群的45左右;智商在80-89之间的,智商级别为中下,约占人群15%左右;智商在70-79之间,智商级别为临界智商,约占人群的8%左右;智商在70以下,智商级别为低下,约占人群1-3%。
二、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最初没有什么不同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天才,尽管人们争论了许多年,其实结论应该是公认的,即自古以来天才不断。而我们认为:所谓的天才,是指生来在某一方面就具有一定天赋,在经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后成为某一方面专门人才的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生来都可能具有一定的天赋,而这种天赋如果没有经过教育和训练,也未能得到发展,那么任何一个可能的天才也会成为庸才。人刚生下来的第一年内,即使有一定的天赋,也很难被成人发现。因为婴儿期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所以在婴儿期要发现哪个孩于是智力超常的“神童”是比较困难的。盖塞尔在研究超常儿童现象时认为:超常儿童在婴儿阶段发育速度不一定很快,但他们反应灵敏,掌握某种动作或技能的“质量”较好。这种小儿语言发育往往很快,常在2岁以前就显示了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在出生后2-3年,理解力和判断力也都很强。特曼和奥登研究了美国加州1528个智商在135以上的的儿童时,发现这些儿童会走路和开始说话的时间比对照组要早。他们兴趣广泛,充满好奇心,注意力持久,富有创造力,约有一半在入学前就能读书。他们在阅读、语言、数学推理、科学知识、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表现都比较突出。他们常被家长首先发现,表现为理解快,对为什么都感到好奇,不停地问,记忆力强,能掌握大量词汇,对数的关系感兴趣,对图谱及百科全书感兴趣。这两个研究结果都表明:超常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天赋,也只有在出生一年后才可能被人所发现,而许多教育实例证明: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接受的教育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19世纪20年代在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子”,具有完全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因为在婴幼儿阶段生活在野生动物的环境中,结果这两个孩子即使后来回到了人类社会,至17岁死时,智力水平也仅相当于3-4岁的幼儿。假如狼孩卡玛拉在婴幼儿阶段是生活在一个具有良好教育因素的上层社会的人家里,谁能怀疑她不会成为高智商的人呢?
三、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相互转化由于近年来神童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超常儿童,如果有条件,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送孩子参加某一方面的早期教育,如果有机会,他们都会把孩子送去某一测试机构进行测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一个令人鼓舞的评价结果。其实这种神童教育念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个天才,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或教育错误,那么天才变庸才是非常容易的。相反,一个早期被发现有一定智力障碍的低常儿童,如果早期教育方法得当,那么也会成长为一个天才。如我国古代关于“伤仲咏”的记载,就是一个天才可以变庸才证明。仲咏小时智力超常,远近闻名,由于后天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最后变成一个连正常人也不如的人。这个转化的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天才的成长都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后天的努力,否则天才就会坠落。前不久某报报导了一位母亲,她为了女儿的成长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教育和培养,其女儿在三五岁时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于是这位母亲把自己的一切都花在对天才女儿的培养上。为了培养女儿,她请高级家教,让孩子参加不同的训练班,不让孩子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结果孩子尽管在同龄孩子中表现出学习成绩超常,但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却十分低下。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后,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这位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而遭到学生母亲的反对。这位母亲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没有为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是同学和老师嫉妒她女儿的成就,而故意找毛病。最后这位母亲虽然让孩子提前在少年阶段上了大学,终因孩子在人格、社会性以及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表现的低能而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最终导致精神失常被迫退学。而这个事例则说明:即使是天才儿童,如果给予的期望值过高或进行的是错误教育,天才也会陨落。前面我们介绍了德国的卡尔·威特的成长经历则从另一方面证明:即使是天生低常儿童,如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教育也会成为天才。小卡尔·威特出生后不久,他的父母就发现这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理特征都属于低常儿童。但孩子的父亲却声称:“既然上帝把这个孩子赐给了我,我就有义务让他成才。”孩子的父亲按照既定的教育计划对小卡尔·威特进行了专门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终于使小卡尔·威特少年成才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为一个著名的专家学者。这个事例则证明:儿时的庸才经过专门的教育训练也可以成为天才。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与身心发展的许多因素都有较大的关系,表现为智力水平的读、写、算等学习能力的发育既与智力高低密切相关,又与遗传因素、母亲妊娠期及围产期情况、环境、教育、营养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小时候学习有困难,并不意味着孩子将来智力低下。很多有成就的人小时也曾有学习困难。如英国解剖学家亨特17岁时才会朗读。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小时由于不会写、不会念,被学校称为“校内最差的学生”,甚至被父亲认为是“白痴”,但他长大后成为著名的艺术家。还有一些著名人物,如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巴顿将军、德国细菌学家欧立希等,都有过这样的幼年历史,但他们最终都成为天才。尽管这是一些特殊的例子,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我们尊重科学,按照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适当的教育,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超常儿童,都可以培养成为天才。
四、判断超常儿童的标准超常儿童的判断虽然可以用智力量表来进行,但这种专门测量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也不甚方便,而且在测试过程中往往要受到测试人员及测试环境和儿童临时发生的身心状态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笔者并不主张对所有的儿童都通过专门测试来判决其智力水平。其实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许多学者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实验,已经总结出许多判断超常儿童或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品质标准,这些判断标准看得见,容易掌握。但一般来讲,超常儿童的一些特性品质是比较衡定的。(一)超常儿童所具有的品质超常儿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敏锐的感知观察力。感知观察能力是对客观事物迅速而灵敏的获知和辨识的能力,是精细地感知事物的特征,辨别相似事物和发现新异事物的能力。有人讲,感知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是非常有道理的。感知观察力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感知能力,即迅速觉察获知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依靠感觉器官的直接获知。比如听觉灵敏,视力准确,触觉、味觉均比一般儿童灵敏等等。最近在吉林省发现了一位儿童,可以通过听他人按电话键的声音,能感知到他人所按的不同数字键,并报出来,其准确力达100%。而这个儿童的听觉就属于超常水平。 第二方面是观察力,这是超常儿童普遍所具有的特性品质。比如在一些复杂的事物中可以迅速地察觉到所需要的事物特征和现象,并及时作出判断。瑞文测验中的图形观察、点线观察等都属于对儿童观察力的训练,而观察力强的儿童可以迅速看出正确的答案。又如,同是天文学者,观察满天繁星,有人能够迅速找到所需要观察的对象,而有人则需要很长时间都能找到,这就是观察力的区别。2、 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注意力和记忆力是智力品质中的重要因素,注意力是能够较长时间观察事物和学习知识的品质,它是人在学习过程中,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使之指向和集中于认识对象的能力。这是人获取知识、组织和维持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凡智力水平高的人,其注意品质一般都比较强。而记忆力则是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主观体验的能力。可以说,和是积累知识和经验所必需的智力条件,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大凡智商高的人,其记忆能力一般也都超常。判断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如,认识和学习某种知识或事物需要5-10分钟的时间,如果一个儿童能够在5-10分钟内始终集中自己的注意安心学习,那么这个孩子的注意品质就比较好,反之就差。同样道理,学习某个问题,该知识在儿童的记忆中保持的时间越长,其记忆力就越强。当然这种和有时需要强化才能形成,但我们主张的记忆力是儿童在正常识记过程中形成的记忆,而不是通过强化后形成的记忆。如果一个儿童在学习某个知识后很长时间又看到了该事物,能够立即认识并进行分析,那么这个儿童的记忆能力就可能超常。相反,其记忆力可能就较差。3、 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理解能力强,具有独创性。这一品质实际上是指儿童的思维能力。思维、想象、理解和创造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这是智力的核心品质。这种智力品质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与再造的能力。 思维敏捷,就是要求能够对所认识的事物迅速进行抽象和概括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以获取正确结论的能力。比如,我们曾经对一些儿童进行这样的测试“两匹马加两头牛等于多少个什么?”大多数孩子几乎都无法回答,少数孩子经过启发后能够回答出:“等于四个动物。”极少数孩子会立即回答“等于四个动物或等于四个牲畜。”从思维敏捷性来看,多数孩子的思维敏捷性一般,少数孩子比较优秀,极少数孩子非常优秀。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重要条件,很多科学发现都与想象有关。可以讲,借助于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后进行的创造往往会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想象也是一种推理性智力活动。想象丰富的儿童,能够对各种事物进行联想,从中发现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并进行一定研究。如某个儿童画了一贴画建筑工人建楼的画,他把太阳画成了绿色。他对老师说:“天气太热,画一个绿色的太阳,工人叔叔就不热了。”这个儿童的想象看起来比较荒堂,但仔细一想,也有其合理之处,太阳虽然不能变绿,但如果发明一种遮挡阳光的用具,降低阳光辐射的热量则是可以实现的。理解能力则迅速消化知识的能力,这对于智力发展来讲非常重要。比如,幼儿对二分之一的概念很难掌握,但某幼儿园在一次搬家时,一个大玩具柜怎么也无法搬进房间,一个孩子看到后说:“如果能够把大柜子分成两半,每次搬二分之一就可以搬进房间了。”这个事例证明:该幼儿已经完全理解了二分之一的概念。独创性是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新知识或新结论的能力。所谓独创,就是具有新颖性和排他性。比如有一道古老的智力测验题,“一张桌子四个角,切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这个智力问题多年来只有一个答案,即“五个角。”然而这个答案却在实践中被彻底推翻了。因为切去一个角的位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在启发儿童分析和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大多数儿童都能得出“3、4、5个角”的结论。然而有的孩子在使用纸和剪刀在实验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现象,由于运用剪刀的力量和角度的不平衡,结果将一张纸在剪去一个角过程中,将纸剪成了不规则的矩形,使剩下的纸出现了若干个角。于是孩子们又获得了一个新的答案“一张四个角的纸,剪去一个角后,会剩下若干个角。”这个结论就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答案。4、 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智力品质的重要因素。虽然兴趣和求知欲并不直接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但它却对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很大。兴趣有不同情况,有的人兴趣广泛,对任何新异事物都有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种兴趣可以使人在广泛的求知活动中促进各种智力活动从而使其最感兴趣的知识能力获得充分发展。有的人则兴趣单一,仅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知识有求知欲,如果能够满足他对这些知识的求知,那么他就会在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超常品质。由此可见,不管兴趣广泛还是兴趣单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智力发展动力,强烈的求知欲望都能保证智力的充分发展。5、 有强烈地进取心,学习勤奋,有恒心。进取心和勤奋、恒心不属于智力品质的范畴,也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这些心理品质却是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强烈的进取心能够让人永不满足,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恰恰是影响学习水平的重要条件。而能否勤奋学习,能否坚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的恒心则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程度。所以要想培养超常儿童,则必须让孩子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训练形成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有人通过长期研究和观察认为,高智商的人并不一定就能够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确实如此,一个高智商的人可能会在茉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超常的智力水平,然而当他们从事实践活动时,往往受知识范围的限制却不能表现出超常的创造貹工作成绩,这说明:高智商只是创造力的基础,要想形成一定的创造力还需要其他条件。经过研究,多数人认为创造性人才还应具有以下心理品质:⑴ 中等以上的智力。这是起码条件。⑵ 长期发奋努力学习或工作。这是恒心的表现。⑶ 善于发现并善于提出新问题。这是观察力和思维力品质。⑷ 能够长时间进行思考并具有较长时间的坚持力。这是注意力和意志品质条件。⑸ 具有创造力的学习方法并具有创造性的抱负和自信心。这方面的心理品质既包括学习能力,也包括创造性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