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日常护理葵花宝典》

09/02/06 14:17:05 标签:

如何抱小宝宝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全身软绵绵的,看上去是那么的软弱,头抬不起来,颈部、腰部都支撑无力,
这主要是因为他的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因此,抱小婴儿时须知:一只手应托住他的头颈部,另一只手应托住婴儿的腰部与臀部,使婴儿的头部和肢体受到很好的支持,有安全感。
抱婴儿的方法有好几种。
    将婴儿横抱于臂弯中宝宝仰卧时,你用左手轻轻插到他的腰部和臀部,用右手轻轻放到他的头颈下方,慢慢地抱起他,这样,宝宝的身体有依托,头也不会往后垂;然后将宝宝头部的右手慢慢移向左臂弯,将他的头小心转放到左手的臂弯中,这样将婴儿横抱在你的臂弯里,会使他感到很舒服。
    将婴儿面向下抱着让宝宝的小脸颊一侧靠在你的前臂,双手托住他的躯体,让他趴在你的双臂上,这个姿势还可以来回摇摆婴儿,往往会使他非常高兴,而喜欢这样的抱姿。
    让婴儿面向前当宝宝稍大一些,可以较好的控制自己的头部时,让宝宝背靠着你的胸部,用一只手托住他的臀部,另一只手围住他的胸部。这样,让宝宝面向前抱着,使他能很好地看看面前的世界。
    让婴儿骑坐在你的跨部宝宝和你面对面,让他双腿分开,骑坐在你的跨上,你一手托住他的臀部,一手围住他的背部。这时宝宝若觉得还不够安全,他小手会紧紧抓住你的臂膀。
       一般来讲,1-2个月的婴儿主要是横抱在臂弯中,3个月后主要采取竖着抱了。不管何种抱姿,都要注意保护好婴儿,不仅要抱得舒服,还要让宝宝有安全感。抱起、放下动作要轻柔。
解除宝宝打嗝的三个方法
    当婴儿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植物神经受到刺激,就会使膈肌发生突然的收缩,引起打嗝。打嗝一般只需几分钟即可自行消失,但是如果打嗝程度严重会导致婴幼儿脸色发青、呼吸困难,以至影响睡眠。
  解除婴幼儿打嗝的巧妙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当婴儿打嗝时,先将婴儿抱起来,轻轻地拍其背,喂点热水。
  2.将婴儿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一般到婴儿发出哭声,打嗝即会自然消失。因为嘴边的神经比较敏感,痒可以使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
    3.将婴儿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
[u] 全方位SPA呵护婴儿皮肤[/u]
    “婴儿般的肌肤”,经常被用作化妆品的广告语,也是所有女性的向往,但当我们真正面对宝宝的娇嫩皮肤时,除了喜欢至极之外,还要做些什么呢?那就是,保护!
  Head to toe全方位SPA
  皮脂会覆盖肌肤表面,起到防止有害物质侵入或水分蒸发的作用。从4个月开始,宝宝的皮脂分泌量会迅速减少,从而导致宝宝的皮肤很容易变粗糙。因此,守护宝宝细腻皮肤的任务迫在眉睫,皮肤SPA正式开始!
  想要时刻看到宝宝的娇嫩皮肤,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细心护理,要牢记三大SPA过程——清洗、擦拭、涂抹。
  嘴唇
  症状:婴儿的小嘴唇比成人的娇嫩得多,对季节反应敏感,很容易干裂。
  SPA妙招:除了要多补充水分外,每天都要用湿热的小毛巾轻轻地敷在宝宝的嘴唇上,让嘴唇充分吸收水分,然后涂抹宝宝专用的润唇油或香油。
  SPA贴士:不要用手去拉宝宝嘴唇上的皮,或者用口水去给宝宝“滋润”,这样很容易引起感染。
  脸蛋
  症状:开始吃辅食的宝宝,会因为食物或者口水把皮肤弄脏,甚至还可能会刺激到皮肤,产生过敏症状;有些衣被也会带来刺激,使小脸变得粗糙。
  SPA妙招
  1.。清晨起床,要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浸温水给宝宝擦脸,注意五官部位的清洁,刚吃完奶或食物之后,特别要对嘴边关键区域进行彻底清洁。
  2.及时保湿。脸部清洁完毕后,要及时涂抹婴儿润肤露、润肤霜进行保湿。
  SPA贴士:不要用粗糙的毛巾给宝宝擦脸,更不要用碱性大的香皂给宝宝清洁。
  身体
  症状:出汗可是宝宝的专长,宝宝虽然小,但汗腺数量却与成人相同,一天的排汗量是成人的3倍之多,加之宝宝身上褶皱多、易积汗,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使皮肤发红、溃烂,甚至出现其他皮肤问题。
  SPA妙招
  1.及时擦拭。睡觉的时候宝宝最容易出汗,妈妈要及时用软毛巾帮助宝宝擦拭汗水,尤其是褶皱位置,要时刻保持干爽。
  2.每天洗澡。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妈妈可以用手搓出沐浴露的泡沫,轻轻涂在宝宝身上,然后彻底清洗。
  3.全身润肤。洗澡后要及时把宝宝全身擦干,然后用手把润肤霜焐暖,轻轻地涂在宝宝身上,以此来锁住皮肤所需的水分。
  SPA贴士:宝宝专用的含天然滋润成分的润肤露、润肤霜一般含有保湿因子,能有效滋润宝宝的皮肤;润肤油一般含有天然矿物油,能够预防干裂,滋润皮肤的效果更强一些。
  嫩嫩屁屁扭起来
  症状:时刻接触尿布的小屁屁,很容易因为排泄物的污染而引起红屁股。
  SPA妙招
  1.及时更换。要对宝宝的排便情况密切跟踪,及时更换污染的尿布,让宝宝每时每刻都舒服。
  2.及时擦拭。用婴儿专用的柔湿巾给宝宝擦拭小屁股,不仅可以起到清洁的作用,同时还有润肤的功效,有效防止红屁股的出现。
  3.清洁干爽。稍微扑上一点的爽身粉,让宝宝的小屁屁干爽舒服,再换上新的尿布,宝宝的心情一定不错。
  SPA贴士:不要每次换尿布时都用清水和纱布清洁小屁股,臀部皮肤非常稚嫩,有一层天然的皮脂,如果经常用水和纱布清洗,会将这层保护膜洗掉。

其实爱哭的宝宝才好带
      宝宝生来就会哭,爸妈却最惧怕宝宝哭。他一哭啊,就叫人手足无措。可是,千万不要因此就剥夺他哭的权力!
  宝宝以什么来宣告他的安然降生?哭。如果新生儿哭不出声,肯定爸妈和医护人员都会很紧张的。可是从此以后,爸妈就开始惧怕宝宝的哭泣,有些妈妈甚至会和宝宝一起哭。
  通常爸妈会在听到宝宝的哭声后,抢在第一时间抱起来哄。与老人同住的家庭更是如此,一旦哭声响起大家抢着来抱。从而养成宝宝一哭就必须抱起来哄才能安静的条件反射,进而更会帮宝宝学会用“哭”来挟制爸妈。
  哭的作用
  哭是宝宝情绪的宣泄,告诉你他的不满,同时也是宝宝的一种运动。在宝宝不会翻身、坐、爬等等主动运动的时候,哭是他们锻炼肺活量的绝好方法。
  现在的爸妈热衷于婴儿游泳,却往往忽视“哭”这一最基本、最简便的运动。其实,让宝宝每天哭一会儿是很有益身体健康的,宝宝在哭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运动。
  母婴护理行业里流行这样的说法,月子里每天累计哭上半小时的宝宝,以后会好带得多。许多新生儿除了睡觉就是吃奶,又包着纸尿裤不会有尿湿的不适感觉,很少会哭。妈妈们应当适当地制造让宝宝小哭一会儿的机会,比如,宝宝饿的时候不要立刻喂奶,让他等一会儿。
  哭的应对
  不剥夺宝宝哭的权力,并不是说就眼看着他哭而不管不顾。
  全面检视宝宝的状况
  是不是有不舒服,尿布是否需要更换,会不会是饿了等等。如果宝宝只是想要得到关注和抚慰,不用抱他,与他牵牵手、说说话即可。不以“抱”作为安慰的最终模式,坚持得久了宝宝就会认同。
  关注宝宝的眼泪
  不要让眼泪流进耳朵里,否则会引起中耳炎。时不时为宝宝擦拭泪水也是安慰的一种方法。
  哭要有个度
  适度的哭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爸妈不用过分担心,你过度的爱与保护,可能有害哦!
  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地大哭不止,千万不要哭到嗓音嘶哑、肚脐突出甚至上气不接下气。如果哭得很历害,可以抱起来哄一会儿,哭声暂止时就放回小床。如果宝宝马上又开始哭,不要立刻抱起,还是要先用其他方法来安慰,用实际行动让宝宝明白:哭不是用来威胁爸妈的武器,这种要挟无效。也可以用语言明白地告诉宝宝,别认为小宝宝完全听不懂。

宝贝小枕头里的大学问
      很多家长在婴儿一出生后就给宝贝用枕头,这是不恰当的。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没有成人的S形生理弯曲,睡觉时头部和背部在同一平面,可不用枕头。60天后,婴儿的脊柱开始弯曲,这时才可用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枕头的长度=宝贝的肩宽;枕头的宽度=宝贝头的长度;枕头的高度=宝贝颈椎弯曲的高度。
  特别提示:切忌给宝贝用过高的枕头。枕头过高,易造成宝贝颈椎伤害,诱发颈椎部疾病。
  为宝贝选枕头的3个细节:面料、填充物、结构
  这3项内容关系到宝贝的头部发育,一定要精挑细选。但常见的婴幼儿枕头,面料一般为棉、丝绸、缎面等材质;填充物多为蚕沙、菊花、海绵、棉花、荞麦壳等单一材质;结构上多为长条布袋式,睡这样的枕头易引起宝贝的偏、扁、尖头形。
  现在有一种新型的婴幼儿睡枕,采用托板式结构,保护婴儿的头部不变形,对已形成的扁、偏、尖头形还有一定的矫正作用;枕套采用纯苎麻面料,柔软清凉、透气散热;枕芯精选多种天然草本植物,气味清新、除风祛热、凉爽止汗,防止婴儿头部湿疹瘙痒、多汗失眠、夜惊夜啼。枕芯内的圆滑颗粒,能轻柔按摩头颈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独特双层设计,冬暖夏凉,冷暖两用。
  这种新型睡枕结合了以往枕头的优势,在结构与材质上加以改进和创新,更加符合宝贝的头部生长发育的需要,让妈咪更安心。

大绝不可取的宝宝睡眠方式
      对小宝宝来说,睡眠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在睡眠中,体内分泌出一定的生长激素,能够促使宝宝长高;如果睡眠不好,生长激素分泌就会减少,影响宝宝发育,因此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每天都能拥有好睡眠。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有10种睡眠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必须给予纠正的。
  1、含着乳头睡
       含着乳头睡觉,宝宝醒后就会吮吸乳头吃奶。这种没有规律的进食方式,容易使宝宝的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消化不良;再者,宝宝呼吸不畅,导致睡眠不安,甚至可能引起窒息;而且,还会影响宝宝牙床的正常发育,易生蛀牙。
  2、吓唬宝宝睡
  有时为了让宝宝尽快入睡,妈妈常常采用吓唬的办法,“如果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的神经系统受到强烈刺激,使他根本不能入睡或者入睡不安稳。况且,宝宝受到恐吓后,即便是睡着了也有可能做噩梦,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3、让宝宝晚睡
  一些家长有晚睡的习惯,受其影响,宝宝也养成了晚睡的习惯。但是,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夜间22~24点,如果晚睡,宝宝体内的生长激素的分泌势必减低,身高便会受到影响;晚睡还会造成睡眠不足,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你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宝宝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4、摇着宝宝睡
  当宝宝哭闹不愿入睡时,一些性急的妈妈往往会把宝宝抱起来摇一摇,晃一晃,或者把他放在摇篮里摇来晃去。其实,这样入睡有一种潜在的危险。由于小宝宝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摇晃会使宝宝的大脑在颅骨内不断晃动,造成脑部小血管破裂,颅内出血,轻者智力减低,严重者肢体瘫痪,甚至死亡。即便没有发生以上情况,也会让宝宝养成不摇晃就不能入睡的坏习惯。
  5、宝宝俯卧睡
  宝宝的睡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一些妈妈喜欢让宝宝俯卧睡,殊不知这种睡姿并不安全,因为宝宝的口鼻易被阻塞,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称为猝死。最初一些西方国家也主张婴儿采用俯卧睡姿,但后来发现这种睡姿导致婴儿发生窒息猝死的机率增加,现在都提倡采用侧卧睡姿。
  6、陪宝宝睡觉
  一些妈妈喜欢陪宝宝一起睡。长此以往不但容易使宝宝产生“恋母”心理,形成依赖思想,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甚至于上学了仍要妈妈陪睡;而且,如果妈妈睡姿不好,睡熟后在床上翻来覆去,不小心压住小宝宝的面部,就有可能造成宝宝窒息死亡的“惨剧”。
       7、搂着宝宝睡
  有些妈妈出于母爱,喜欢搂着宝宝睡觉。可是,被搂着的宝宝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而是吸入了妈妈呼出的废气,这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很不利。此外,搂着宝宝睡还会限制宝宝自由活动,难以伸展四肢,影响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
  8、卧室亮灯睡
  有的家长习惯晚睡,喜欢把灯开得很亮,这对在同室睡觉的小宝宝很不利。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如果夜间灯火通明,宝宝的睡眠时间就会缩短,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生长发育也会受到抑制。
  9、宝宝蒙头睡
  尤其是冬季,怕宝宝受凉,妈妈总是用被子把宝宝蒙得严严实实的。然而,婴幼儿新陈代谢远比成人旺盛,被子内的湿度又高,以致宝宝大汗淋漓,容易发生虚脱和呼吸不畅,引发“焐热综合症”。
  10、让宝宝睡电热毯
  冬季,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睡在暖和的环境中,让他睡在电热毯上。但电热毯加热的速度很快,温度过高会使宝宝体内水分丧失,发生脱水,引起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停,使其健康受到损害。让宝宝睡在通宵加热的电热毯上则更不可取。
  如果确实需要,可先将电热毯预热,待宝宝上床后就应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通宵不断电。

喂药给小儿技巧多
由于小儿体质较弱,生病在所难免。在给小儿喂药时,家长应懂得有关服药的常识,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
       1.给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是:把药水(或将药粉溶于糖水中)倒入奶瓶,让小儿像吸奶一样服药。如果是少量药粉,可以直接放入小儿口中,然后再用少许糖水送服。
        2.可以把丸、片剂研成粉状,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把孩子抱在怀里,呈半仰卧状,左手扶持小儿头部,右手持食匙取药慢慢喂下,待孩子将药吞咽后,再继续喂。
3.给新生儿喂药前,也可先喂几口奶,再喂点药,反复这样做,直至将药喂完。然后将孩子竖起

轻拍背部,以防反胃呕吐。但应注意,喂药之前不应喂饱奶,以免饱后小儿拒绝服药。也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疗效。
       4.五岁以下的孩子宜服流体类药物。 
       5.由于药物实在太苦(如中药汤剂),小儿拒绝服药时,可暂时通过一个软管把药注入颊与臼齿间,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6.有些孩子已能识别物品,当认出是药物时拒绝服用,此时家长应耐心给孩子讲解,使他们理解药物与疾病的关系,并自觉积极参与药物治疗。

给新生儿洗澡的步骤
    1、出生后便可每天洗澡,应在早晨喂奶前或喂奶后一小时。夏季1—2次每日;春、秋、冬1次/日或1—2次/周或常擦颈、腋下、臀部等皮肤皱褶处。
  2、备浴盆、盆架、浴巾、小巾、爽身粉、婴儿浴液和润肤露等。
  3、室温26—28℃,水温38—40℃,用手背或肘部试温。
  4、抱洗时,防脱摔伤;头上鳞状斑块,不可强行祛除,耳、眼、鼻、口不得入水;盆洗时,托稳不可落水中,防止呛水生病。
  5、患肺炎、呼吸心力衰竭、皮肤损害等严重疾病时不宜洗澡。
  脐带没脱落,不能放水中洗,以免脐带感染。脐带脱落,坐躺在盆架上洗。先洗上身并包好下身,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小屁股,左手臂托住背和头,拇指和中指分别堵耳,用小巾沾水轻拭洗。
  顺序:上身—脸—眼—耳—颈下—前胸—后背—臂和手。下身(上身包裹,头靠在左肘窝,左手握左大腿)臀部—腿—脚。
  洗完—擦干—爽身粉—润肤露—肚脐(擦干、消毒、脱碘)—穿衣服—垫尿布—结束。


照顾宝宝的七个错误观念
  感冒、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医学观察,一个孩子在一年内往往反复发生感冒数次之多,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容易感冒。有些父母在对待小儿感冒及呼吸道疾病时候存在很多误区,专家特别提醒父母注意。
  错误观念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尤其在幼儿,特别在一岁以下,常会听到鼻子有呼噜声,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随呼吸穿梭,那便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一种表现(呼吸道分泌物)。而妈妈们担心宝宝感冒了,其实多半是多虑的。因为最主要的原因只是累积过多、慢慢干黏住的鼻分泌物造成以上现象,尤其是没有发烧、活动力等变化时,更不必担心,只要养成好习惯,每天固定清洁好鼻内分泌物,便不会有以上情况发生了。
  至于什么情况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当医师发现有鼻腔内发炎,即发红、肿胀,引起分泌物增多的鼻黏膜时,才能下此诊断。
  错误观念二: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错误观念三:有痰声就要拍背排痰?
  所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及支气管,还有肺脏,产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处,多半是由于感染引起,例如病毒感染。当听到幼儿呼吸声有痰时,应先自行判断或请医师协助了解,究竟有痰位置在上──即喉咙以上,或在下──即气管或肺部,若为前者,便不必要给予拍痰,反而需要认真
清除鼻腔或喉咙分泌物才是;当然,若确实有气管内痰声,则需要给予规则拍痰。
  错误观念四: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缘故,打点“丙种球蛋白”就能起预防感冒作用,但注射了一段时间,却没见什么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技术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不是100%的安全。再则,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见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专家提醒:宝宝爱感冒,找出原因是关键:营养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维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总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弱不禁风”;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也会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则应考虑疾病因素,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患儿也是爱频繁地感冒,这就需要先将疾病治好。
  错误观念五: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对人体而言,咳嗽是一种生理性反射,当呼吸道受到不当外物吸入或浸润发炎,便将此一讯息上传至大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椎,就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目的在于将气管内异物排除,因此咳嗽时会以猛烈速度,自喉咙深处把空气排出,同时一并将异物喷出。
  从上述观点来看,咳嗽是个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除了先判别有痰的咳或无痰的咳之间的差别外(前者应增加水份摄取,以及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另外也要考虑干咳是否引起生活上不适,
如不能入睡、吃了便咳或呕吐,才需考虑用适当止咳药物。此类药物有麻醉性与非麻醉性两类,因此必需与医师仔细咨询后,才能放心用药。
  错误观念六:孩子3岁以后可以吃大人的药了
  现在大多数父母都知道婴儿要使用专用的药物。而等孩子大一些以后,有的父母就以为对大人安全的药物,小孩子也是可以用的,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行了。殊不知由于孩子的生理与大人不同,对成人安全的药物对儿童未必安全,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如四环素类的药物由于其强毒副作用目前被儿科淘汰;庆大霉素会致神经性听力损伤,6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引起关节病变和妨碍软骨发育,影响孩子的身高,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又如感冒通,大人吃了没事,孩子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血尿,后果严重。专家提醒:用药前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孩子用什么药,剂量多少应由儿科医生来决定,而不应父母自己想当然,以免出错
  错误观念七:吃化痰药需吃到没痰为止?
  人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入侵呼吸道时,会因发炎反应产生分泌物,加上剥落的上皮以及死亡的病源体等,造成痰液。当感染数日后,体内免疫系统可以主控情况而未恶化时,便会由各种免疫细胞,尤其是游走在上皮黏膜间的吞噬细胞,负责清除痰液的工作。
  因此,有痰时以多摄取液体、将痰软化为首要之务;至于化痰药,则只在当医师觉得痰黏稠度高且多时,才需在急性期的前数天内使用,并非一直用到无痰为止。妈妈们应相信,宝宝体内本即有一位清道夫在执行勤务,只要将环境因素(包括水份摄取、温湿度等)做适当调整便可以,身体会自然痊愈的。
  以上常见错误观念,可说在门诊中天天可见,在此呼吁所有爱护宝宝的父母们,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甚至将黑白颠倒,如此反而会使宝宝的病症难以舒缓。应当在对宝宝做出处置之前,先思索一遍合理的作为,看看育儿百科,或者和您的儿科医师电话咨询,便可以为宝宝在有呼吸疾患时,做最好又
正确的保健

婴儿期常见问题的护理
    (1)婴儿经常打嗝怎么办?
  婴儿与成年人不同,一点点的小刺激也能引起打嗝,特别是出生后1至2个月期间,常常在吃奶后发生。这是因为哺乳后胃刺激传给横膈膜,引起发育未成熟的横膈膜发生反射性痉挛,而打嗝时可让其多喝些开水,如胃里积有空气,可帮助排出。有时刺激婴儿鼻腔,使其打喷嚏,打嗝就会停止。一般来说打嗝会随着婴儿的逐渐成长而消失。
  (2)婴儿经常鼻塞怎么办?
  虽不是感冒,婴儿的鼻子却“抽抽嗒嗒”或发生鼻塞、呼吸困难,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鼻孔相对的小,容易滞塞。此外,因为鼻粘膜敏感,轻微的气候变化也会刺激婴儿分泌鼻涕。多发生于冬天干燥季节,鼻涕干燥后,凝成鼻垢也会阻塞鼻孔,因此,冬季的室内空气保持湿度。由于婴儿自己不能除去鼻垢,所以父母可用棉棒蘸些润肤油为其清除。婴儿鼻塞多发生于出生后的1至2个月,过3个月后,鼻孔大了,就不用担心了。
  (3)怎样纠正吮手指的坏习惯?
  不会说话的婴儿,常有吮手指的坏习惯,尤其是当婴儿感到饥饿时,更是津津有味的啃起自己的小手指,这样时间一长,就形成吮手指的坏习惯了,医学上称吮拇指癖。吮拇指癖是一先天性的本能动作,是一种不良习惯,应当戒除。手是传染各种疾病的主要途径,由于婴儿手指上带有各种病毒、病菌与寄生虫卵,吮手指时很容易进入人体,从而引起各种肠胃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婴儿经常吮手指还能引起上颌骨突出,导致日后牙齿排列不整齐,甚至开唇露齿。所以当发现婴儿有吮手指的毛病时要及时纠正,最好办法是用玩具哄逗或与同龄小儿玩耍,以分散婴儿的注意力,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同时,要经常洗手剪指甲,保持衣服和被褥的清洁,以免遭受病菌的感染。另外要养成婴儿定时喂奶一次吃饱的习惯,不要让婴儿空吸乳头。

 
小宝宝家庭护理常识
       1.为宝宝选个合适枕头
       一岁以内是婴儿头部发育的重要阶段。适宜的枕头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如果选择不当,不仅影响头颈部生理功能,还可能造成某些发育畸形。那么,怎样正确选择和使用枕头呢?
       刚出生的婴儿平躺睡觉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颈、背部肌肉自然松弛。婴儿头大,几乎与肩同宽,侧卧时头与身体也在同一平面。因此,没有必要使用枕头。
       孩子3个月后开始学抬头,脊柱颈段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因此,为了维持生理弯曲,保持体位舒适,婴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使用枕头。
  婴儿枕头高度以3—4厘米为宜,并根据婴儿发育状况,逐渐调整枕头的高度;枕头的长度与婴儿的肩同宽最为适宜。
  枕芯质地应柔软、轻便、透气、吸湿性好。可选择灯芯草、蒲绒等作为材料填充。民间常用的荞麦皮也是很好的填充物,也可将泡过的废茶叶收集起来晒干,做枕芯材料,枕头与头部接触区可尽量做成与头颅后部相似的形状,枕套可选用半新的棉布制作。
  有的家长误认为婴儿睡硬一些的枕头可以使头骨长得结实,脑袋的外形长得好看,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儿颅骨较软,囟门和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长期使用质地过硬的枕头,易造成头颅变形,或一侧脸大,一侧脸小,影响外形美观。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出汗较多,睡觉时容易浸湿枕头,汗液和头皮屑混合易使致病微生物粘附在枕面上,极易诱发颜面湿疹及头皮感染。因此,婴儿的枕芯要经常在太阳底下曝晒,枕套要常洗常换,保持清洁。
    2.孩子打呼噜别轻视
  家长们往往不会把孩子的呼噜声放在心上,但是小儿科的医生要对家长们说:最好带打呼噜的小孩子去看看医生,因为那可能意味着是睡觉时的短暂窒息,会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其实,睡觉时窒息这种症状是可以被治疗的,只要对扁桃体动一个小手术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停止呼吸的现象了。据称,在学龄前儿童中,大约有12%的孩子会在睡觉时出现窒息,而大概其中10%的孩子会觉得痛苦。事实上,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会受到这种症状的困扰,他们会在睡眠时停止几秒钟的呼吸,这样一来,人肯定会因为呼吸不畅而惊醒,睡眠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所以,当孩子们睡觉时听到他们打呼噜可千万不能轻视。
    3.婴儿不宜睡在父母中间
  不少年轻父母晚上睡觉时,总喜欢把孩子放在父母中间,其实这样睡对孩子的健康是十分有害的人体中脑组织的耗氧量最大。成人脑组织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而孩子越小,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就越大,婴幼儿可高达50%。婴儿若睡在父母中间,成人排出的“废气”双管齐下,会使孩子处于一个缺氧和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使孩子出现睡眠不安、半夜哭闹等现象,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同时,婴儿睡在父母中间,也增加了成人无意中挤压孩子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孩子还是不要睡在父母之间为好。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