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

09/06/03 14:29:20 标签:成长

所谓“分离焦虑”,就是指孩子离开父母或亲密的照顾者时所出现的负面情绪,比如紧张不安、沮丧、闷闷不乐,或者特别黏人、爱哭、固执,希望照顾者能留在身边。

一般来说,宝宝的分离焦虑在6~8个月时出现,通常在1岁至1岁半时会比较严重,这与宝宝的表达能力增强、探索范围扩大、分离机会增加有关。不过,随着宝宝对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掌握越来越有信心,分离焦虑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

 ---以上引自网络。

孙然之小朋友的分离焦虑基本是从22个月开始的。因为,在这之前,孙然之小朋友的妈妈基本就没有离开过他,即白天离家的时间不会超过3小时。 22个月后,妈妈,以及爸爸离家的时间越来越多,孙然之小朋友逐渐体会到爸爸妈妈把自己扔在家里,是什么滋味了,并且在这种体验过程中逐渐发展出自己更加敏锐的判断力和预测能力。

懵懂期:孙然之不知道爸爸妈妈出门意味着什么,还大大方方和妈妈说再见,挥挥手。于是,大家都很开心。爸爸妈妈放心走了,孙然之安心在家玩。

开窍期:孙然之发现自己受骗了,因为爸妈一出门会很长时间才回来,有时困得不行要晚觉了,爸妈还没回来。于是,小朋友不原意和爸妈说再见了,看见爸妈出门,就哭闹不止了。

主动出击期:孙然之觉得要制止爸妈出门,不能等到门开了再有反映,那已经晚了。于是,根据观察,小朋友分析只要爸妈开始换衣服了,开始收拾包、收拾电脑了,就意味着他们要离家了。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哭闹,才能显示出我小人儿的权威。比如,妈妈刚换上一条裤子,孙然之就发话了:“妈妈,你要干什么去?....不要换裤裤!!!”

提前预测期:孙然之觉得看见爸妈要离家的迹象还不能给自己一个安全感,要进一步提前掌握爸妈的动向。于是,会在差不多的时间,比如早晨吃饭吃到一半,就问妈妈“妈妈吃完饭干什么去?”连妈妈上厕所,都会跟过来问:“妈妈上完厕所干什么去?”

虽然小朋友的这种侦察能力与日俱增,但爸妈要离开时还是要离开的。于是,逃离到楼下,还能听到小朋友在家里号啕大哭。狠狠心,走了。

往往爸妈回家后,问及孙然之的表现,一般得到的回答是:哭不超过三分钟。带他到窗口看看爸妈的身影,没看到,就罢了。于是,爸妈也放心了。

孙然之还没有上幼儿园,估计到时他的分离焦虑会更加明显。所以,爸妈要学会怎样正确处理,包括宝宝的情绪、爸妈的情绪,都要处理好。大家一起成长。

以下引自网络:

11项技巧应对分离焦虑  

1 确信分离环境的安全性  如果要安排宝宝独睡,必须先确认睡眠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适。如果要将宝宝托给保姆或托育中心来照顾,也应该先确认替代照顾者不要超过2人以上,而且能经常陪伴在宝宝身旁,另外托育环境的安全也不容忽视。

2 让宝宝觉得安心才离开  在必须和宝宝分离的情况下,最好给宝宝一点适应的时间,建议父母先陪伴宝宝,直到他比较放松后再离开。当然,如果能预先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就更好的,如果能早早建立起“预告”与“预先熟悉新事物”的习惯,就能让宝宝在未来的生活历程中更为顺利。  

3 记得和宝宝说“再见”   父母要记得在分开时与宝宝说“再见”,这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承诺,也是对大人产生信心的基石。即使已经处在焦虑的分离情绪中,也要记得跟宝宝说“再见”,因为这是与宝宝建立信任的好机会,千万不要偷偷或强硬地与宝宝分开。  

4 慎选临时照顾者  如果父母要外出一段时间,务必要将宝宝托育给自己和宝宝都信任、都熟悉的临时照顾者,这对于减轻分离焦虑非常重要。  

5 带上喜欢的物品  有些宝宝独爱他自己的玩具,有些宝宝则更依恋自己的小被子。因此,在宝宝与父母短暂分离的时候,不妨让宝宝带着这些能为他带来安定、信任感的物品或玩具,可让宝宝舒服许多。  

6 带上主要照顾者的物品  除了宝宝自己喜爱的物品之外,还可让他带上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几样东西,如钥匙、梳子、包,让宝宝对父母亲存在和归来更有信心。  

7 预告回来的时间  父母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安排说给宝宝听,让宝宝了解父母亲还会再回到他的身边。  

8 尽可能遵守承诺  父母要尽可能遵守自己对宝宝的承诺,即使真的无法施行,也应该及时让宝宝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免加重宝宝的分离焦虑。  

9 阅读教育  平时可和宝宝一起阅读与分离焦虑有关的故事,让宝宝在阅读过程中增进对分离的了解和处理方式。  

10 玩躲猫猫游戏  对于年龄较大、已经学习行走的宝宝,父母可和他玩躲猫猫或藏东西的游戏,有助于让宝宝建立物体恒存的概念,明白东西不见了还可以找到、父母离开还会再回来。  

11 玩闹钟游戏  运用游戏让宝宝适应分离,可以用闹钟计时,从1分钟开始,慢慢拉长与宝宝分开的时间,让宝宝逐渐适应分离的情境。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