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发展

09/06/08 15:19:51 标签:成长

有一天,孙然之小朋友美滋滋地坐在妈妈腿上,对妈妈说:“昨天,在床上,听小马过河,然后咬婆婆的。”

“这小子!又咬人!”妈妈心里默默骂了一句。然后,就为他这样流畅地描述一个事件感到欣慰。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说得清清楚楚。妈妈其实了解整个事情的发生,是昨天晚上洗完澡后,妈妈把孙然之放在床上,给他打开音像,听“小马过河”的故事,婆婆陪他玩一会。妈妈去洗澡,在浴室里听到婆婆叫了一声,敢情就是孙然之小朋友在咬婆婆了。

在孙然之的头脑中,咬人是表达自己的爱还是恨,一时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是非判断。所以,他把这个事件开开心心地告诉妈妈。妈妈惊奇的是,他已经很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了。

婆婆下了饺子,孙然之这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肉的饺子,我不吃;没有肉的饺子,我吃。”

“我最喜欢妈妈!”孙然之这个情感表达用在两个最恰当不过的时机。一是和妈妈玩,抱着妈妈,搂着妈妈,向妈妈撒娇,来一句:“我最喜欢妈妈!”那种嗲嗲的神情和语气让妈妈听了感慨无限,旁人看了酸味十足。二是妈妈要离家出门,孙然之小朋友竭尽全力用哭声挽留时,也不停地嚷着:“我最喜欢妈妈!我最喜欢妈妈!”所有人为之动容,又哭笑不得。

平时,孙然之小朋友一个人玩时,嘴巴好像也是基本不停,在那叽里咕噜、嘟嘟囔囔。仔细听,你会发现他大都在叙述一件或真或假的事件。比如,“宝宝要下楼了,妈妈,给宝宝一把钥匙,开门去喽!”“宝宝去买面包,拿钱,下楼了,去超市,买回来喽。”“公公不抱宝宝了,公公去上海了,公公去抱桐桐了(桐桐是孙然之的小表妹),婆婆回来抱宝宝”。如此,孙然之总能不停地唠叨。

妈妈想,人说自己带的孩子比保姆带的孩子说话早,应该还是有道理的。妈妈喜欢和孙然之不断地对话,重复他的话,肯定他说的对,补充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或者,妈妈有时就对他说很成人式的语言,纯粹地觉得好玩,孙然之虽然当时不给予回应,可是估计依旧会刺激他的语言细胞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场景,就是自从孙然之4、5个月大时,能把他拉粑粑了,为了镇定他的情绪,妈妈总是要为孙然之描述眼前可见的一些东西,比如门上挂着的红灯笼是什么颜色、墙上贴的一个小熊叫什么名字、穿什么衣服、妈妈的衣服上有什么图案、房顶上的灯是什么灯等等。估计这样的语言训练,促进了孙然之语言能力的良性发展。

不过,这几天,妈妈发现孙然之有时说话不太利索,会重复一两个字,半天才继续下去。婆婆说,不要成小结巴了。但妈妈知道,孙然之只是努力寻找更为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头脑转得比嘴巴快了一点了。今天早上,孙然之又这样结巴了一次,努力了一会儿,不说下去了,而是自嘲式地解释了一句:“说不清楚了。”哈哈,他也知道自己说不清楚了!

还有种说法,人小时候话说多了,长大就话少,反之,亦然。哈哈,我们的孙然之以后会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