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0日,小旦同学在上了五十五节钢琴课,学琴历时一年后,参加了全国钢琴四级的考试。
这本大红色的钢琴四级证书是小旦同学步入社会取得的第一份证书。准考证上的成绩及评语尤其让旦妈感到欣慰:“很注意音乐的表现,很好。”
以旦妈的非专业眼光看来,这样的评语对于一个学琴、学音乐的学生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了。音乐是有内涵的,理解音乐,表达音乐,享受音乐,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也是这个意思了,情要走在曲调的前面,情是曲调的灵魂,一首曲子你弹得再熟练,没有情就只是一幅没有血肉的干涩架子。
还有更令旦妈感到欣慰的:小旦同学在考级结束后,仍然每天自觉“玩琴”,而且是拦也拦不住。把学过的曲子一首首玩味拨弄一番,自我享受一番。真的,这种表现比过级更加重要,毕竟学琴的目的不是考级,考级只是一个检验学习程度,发现学习问题的途径。也正因为小旦同学对于音乐的一点点感觉,旦妈才决定陪小旦再坚持坚持,再学上一段时间。
旦妈陪小旦上了五十五节钢琴课,有体会有感慨。总结一下就是三个不要:“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不要为难孩子!不要学!”
学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难,还要费时费力。学琴的过程甚至把小旦同学的上进心都磨没了。四级证书只是个表面,下面是由无数的否定,无数的批评,无数的眼泪支撑着……准备考级的几支曲子,不知练了多少遍,估计每支也要有个百八十遍吧。每支曲子里的技术难点,又不只是百八十遍地练,练得还要多得多。最多一天练琴时间超过六个小时。别说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就是旦妈也快疯了。
也问过小旦同学是否还喜欢学琴?小旦同学回答喜欢一半,不喜欢一半。喜欢自己随便弹,不喜欢去上课。谁不想任凭孩子肆意生长呢?不知道有几个家长可以脱俗地允许孩子自由发展,我想即便是有也无非是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赶上了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再一种是父母准备好了足够的Money及足够的无知。
回忆这一年的学琴“生涯”,寒来暑往:一星期一节课,一星期学会并练熟四到五支曲子;一天平均练习1个半小时。从家里到老师家车程约二十分钟,起初“小毕”还没来咱家,每次都是打车去上课,出租车开得太野,晕车的小旦同学总是一下车就“呕心吐胆”,然后一头虚汗地再接着爬老师家的六楼,然后精神高度紧张地上完一小时的课……而且上钢琴课总是骂声比较多!
有孩子在小旦楼下荡秋千,小旦却端座在楼上的钢琴前为他们演奏着。荡秋千的孩子在以后的岁月里还会想起那凌空的感觉吗?飘走荡去了时间,留下的也许就是转头即逝的无法再平庸的小乐子吧。而小旦虽然牺牲了些玩的时间,但她今后的岁月里肯定会有琴声飘来飘去,而且这琴声可以陪她一生一世,也说不定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给她带来什么惊喜的。尤其是学琴练琴所需要的这种顽强地持之以恒地坚毅,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给她更大的帮助的。
小旦同学还不能完全表达出学琴的感受,但我想她的学练过程是不快乐的。喜欢但不快乐着。但当拿到大红色的证书,她雀跃地样子,她抿着嘴偷笑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证书上的每一个字的样子,她见人就汇报的自豪表情,应该是绝对地快乐的。
旦妈早就说过:学习永远都不会是一件纯粹快乐的事情,它就是痛苦地,就是折磨人地,就是在看谁能坚持住,谁能坚持到最后。学习的快乐在于通过学习所取得的一切结果。所以你只有耐得住学习的痛苦漫长过程,才能尝到学习的快乐结果。
小旦啊小旦,虽然当初是你自己哭着喊着想学琴的,但妈妈还是觉得非常得对不住你,因为我无法也没有能力把学琴的过程变得快乐一些,哪怕仅仅是一点点的快乐。
回想当初做出决定时,我已经是慎重再慎重。一则知道前方就是一个“深渊”,一则又怕自己的“爱女之心”会影响了你的成长,会耽误了你的未来,会浪费了你的一点点天赋。
明年(二年级结束时)过六级,后年(三年级结束时)过八级,大后年(四年级时)冲冲十级。这是钢琴老师为小旦同学定下的三年计划。(旦妈的话:每一年的计划前面加上一个定语:“如果还没被逼疯的话。”)
为了钢琴付出这么多值不值得?我们不是再为钢琴付出,我们是在为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付出!在为理解什么叫做百折不挠付出!在为改正毛躁、性急的坏毛病付出。希望这样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走下去,向着目标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