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和不听话,是成长的必经阶段。而妈妈也需要不断成长和学习,才能适应孩子的变化,并能给予积极的引导,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妈妈。
敏感妈妈放大了孩子的叛逆
孩子正常的反抗行为会被内心脆弱敏感的妈妈解读为对自己的不尊重,父母为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绞尽脑汁。实际上,很多时候适当叛逆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独立性更强,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孩子的叛逆,而是妈妈的敏感和脆弱放大了孩子的叛逆。
宝宝叛逆升级,妈妈情绪失控
“贝贝,快点过来,妈妈给你洗澡。”向晴一边倒洗澡水,一边喊儿子。
“不,我要玩狗狗!”贝贝拿着新买的电子狗,玩得正开心。
“快点嘛,都快十点了,洗完了要半夜了。”向晴的声音更大了一点。
可是这一次,贝贝彻底不答应了,一边拉着狗狗满地跑,一边“汪汪”地学着狗叫声。
向晴急了,抓住贝贝的胳膊就往卫生间拉,贝贝却拽住旁边的椅子不肯走。
“你这孩子怎么搞的,再不听话打屁股啦!”看着贝贝的样子,向晴生气了。
贝贝“哇”地一声哭了,向晴不客气地将哭着的贝贝拉到卫生间里。为了让他安静点,向晴将玩具狗拿到了卫生间门口,希望贝贝看到电子狗,可能会好一些。谁知道,贝贝先是大哭,后来竟然趁向晴换水的功夫,将玩具狗扔到了水盆里。二百多块钱的玩具狗,就这么完蛋了。
向晴一下子火冒三丈,边重重地打贝贝,边失控地大喊:“就连你也欺负我是吗?你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谁教你的,啊,你说谁教你的?”贝贝被吓坏了,哭得更凶了,向晴却还不依不饶地问:“这么不听话是谁教的?”
那天晚上,就因为贝贝不听话的事,向晴歇斯底里地和丈夫大闹了一场,丈夫觉得向晴太小题大做了,小孩子不听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向晴却委屈得不行,觉得最近4岁的贝贝“坏”得不得了,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事事与自己作对。
工作受挫的妈妈一肚子委屈
其实,向晴之所以对儿子的不听话如此敏感,与她最近的境遇有关。
向晴是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曾经的她工作如鱼得水,颇受上司重视。然而,两个月前,公司人事变动,原来的上司调走了,新来的上司是前任上司的死对头。新上司对于前任上司的“得意门生”向晴,自然充满了芥蒂,时不时地出点难题刁难向晴。向晴心里知道自己的职位可能面临威胁,但为了保住职位,她还是忍气吞声。可是,让向晴没有想到的是手下的几个员工看出了形势,竟公然和向晴作对。向晴一方面觉得自己的权威被践踏,另一方面也觉得世态炎凉。可为了大局,她只能平复火气,选择“忍”。
委屈妈妈对孩子叛逆格外敏感
可是,情绪总是要找到出口的。不知不觉中,向晴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转嫁到了儿子身上,所以,她才对儿子的不听话格外敏感。那天,当再一次被新上司找茬后,向晴带着一肚子委屈回了家,在电脑前加班到很晚,匆匆忙忙要给儿子洗澡,却不料,儿子那么不听话。向晴自然觉得,连儿子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这段时间被压抑的情绪便火山般爆发了出来。
好妈妈升级三部曲
叛逆宝宝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妈妈,妈妈的问题反过来又强化了宝宝的叛逆。因此,妈妈需要在心理上成长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平稳的心态下面对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变化,才能正视宝宝的叛逆,让宝宝健康成长。
下面几个亲子互动游戏能帮助妈妈调整心态,站在宝宝的立场上想问题,从而形成积极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
第一部:接受孩子是独立的
游戏目的:感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附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一旦接受孩子长大的事实,妈妈就会为孩子的进步开心,而不再是焦虑不安。
游戏一:
参与人:妈妈和爸爸
游戏道具:纸 彩笔
第一步:妈妈先在头脑中想象一幅画,什么样的画面都可以,不过为了便于完成,尽可能想象较为简洁的画面,可以是一个苹果,也可以是一个杯子,请不要将你想象的画面告诉爱人。
第二步:爸爸同时也在头脑中想象一副简单的画。
第三步:妈妈拿起画笔,请爸爸将手握在妈妈手上。
第四步:妈妈去画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爸爸则握着妈妈的手,去画爸爸想到的画面。
第五步:妈妈感觉到了什么?是不是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各有所想的你们因为力量的抵触而无法移动画笔?
感悟游戏:其实,妈妈和爸爸想的画面都没有错,只不过,我们是不同的个体,自然不可能进入对方的大脑,控制对方的意识。由此我们来想想和孩子的关系。
游戏二:
参与人:孩子和妈妈
游戏道具:板凳、桌子、书本等可以充当障碍物的物体。
第一步:把障碍物沿路摆开,比如,从客厅到卧室。
第二步:规定出发点和目的地,比如,客厅的沙发处为出发点,卧室的床边为目的地;
第三步:妈妈闭上眼睛,将一只手指交给孩子,由孩子带着妈妈从出发点出发,绕过障碍物,到达目的地。
感悟游戏:一直以来被妈妈照顾的孩子,竟然充当起妈妈的小向导。是不是不可以总把孩子当成没有缚鸡之力的小宝宝了?感受孩子长大的喜悦吧!
第二部:尊重孩子与自己的不同
游戏目的: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随着慢慢地长大,越来越不是妈妈的附属物了,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好。妈妈能做的,是要尊重孩子与自己的不同。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更自由的发展。此游戏,旨在让妈妈体会对孩子与自己不同点的尊重。
游戏一:
参与人:妈妈、爸爸、孩子
第一步:全家人来做一个“水果大拼盘”。为了帮助孩子理解游戏规则,爸爸和妈妈可以先做,比如,爸爸说:“我是苹果”,妈妈接着说:“我是香蕉”,爸爸又说:“我是橙子”……注意,最好避免说一样的水果。然后请孩子加入。
第二步:可以以此类推,来做“小动物聚会”、“家具联盟”等游戏,即把上述游戏中的水果,变成其他的事物。
感悟游戏:避免用“妈妈是大苹果,孩子是小苹果”的说法,而是用同类的不同事物来形容自己,可以强化妈妈的一个观念——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游戏二:
参与人:妈妈 孩子
道具:画笔 白纸
第一步:妈妈在画纸上画一笔画。
第二步:请孩子在妈妈画的基础上添上一笔,注意不要干涉孩子怎么添;
第三步:妈妈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这幅画上再添一笔。然后再请孩子添,以此类推。
感悟游戏:最后完成的画面,也许与你之前想象的大相径庭,但是不要着急,仔细看这个画面,你和孩子的组合,也可以给你的想象力插上翅膀,现在就想象一下这幅画所表达的意义吧,也可以请孩子谈谈。如此看来,不是所有的不同都需要对抗,尊重不同,很可能会创造出更多的不同。
第三部:欣赏孩子的个性
游戏目的:此游戏旨在帮助妈妈换个角度看孩子的个性,你所认为的不听话、叛逆,换个角度很可能就是孩子的优点了。妈妈的欣赏是孩子进步的最佳动力,妈妈一定不要放弃欣赏孩子的机会呀!
游戏一:
参与人:妈妈
游戏道具:一张白纸
第一步:将白纸分为三栏,并在三栏分别写上“A” “B” “C”
第二步:回想曾经引起你生气的孩子的行为。写在“A”,比如“我让他洗澡,他却说不”、“我不让他攀高,他却攀”……
第三步:在C栏写下你的反应,如“生气”、“愤怒”、“担心”。
第四步:将你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写在B栏。比如,“我觉得他故意和我作对”、“我觉得孩子轻视我”……
第五步:改变B栏的想法,尽可能换一个角度。比如“我觉得他故意和我作对”变成“我觉得他很有主见”,然后去感受,在A栏不变的情况下,你是不是有改写C栏的冲动?
感悟游戏:此游戏由心理学上的“合理情绪疗法”引申而来。妈妈常做这个练习,渐渐地会养成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你会发现,不同的解释,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从现在就为你的好感觉,去培养一个积极乐观的解释方式吧!
游戏二:
参与人:妈妈 孩子
第一步:妈妈和孩子面对面坐好。
第二步:妈妈夸孩子一句,孩子来夸妈妈一句。如果孩子做不到,妈妈也可以让孩子重复自己的话,只不过将“孩子”变成“妈妈”。
第三步:每天做这个练习。
感悟游戏:妈妈说出对孩子的欣赏,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而孩子对妈妈的夸赞,即便只是简单的重复,也会让妈妈感觉到被欣赏的快乐,从而更愿意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亲子关系,就在妈妈和孩子的彼此欣赏中,进入一个更良性的循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