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日月山 虽然土生土长在青海,但对这富有神奇的青海,了解太少,昨天我 们开车踏上日月山。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的分水岭, 山的东西两侧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极为明显。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日月山,昨天天气非常古怪,一会儿是阴 天,一会儿是晴天,一会儿是下雨天,山顶上是厚厚的积雪,到处是炎 热的六月天,在那里却让人冷得发抖,给蓝天穿上了棉衣和棉裤。这次 旅游稍早了点,油菜花还没有全部盛开,来这里最好的季节可能是7-8 月份。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部,属祁连山脉,在青海湖东南,既是 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 米,古时为中原通向西南地 区和西域等地的要冲。唐代称赤岭,得名于 土石皆赤,或赤地不毛。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 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的,是宋元各代 甘青地区通往川 藏一带的必经之路。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提起日月山,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日月山,古今闻名,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相传,唐太宗为了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自己的 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 宗、藏相禄东赞陪同,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来到了日月山。当公主登 上山顶,举目环顾时,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边是 雨打芳草萋萋,一边是雪压枯草惨惨;一边是烟雨飘摇枝新,一边是玉 鳞纷飞草叶枯,甚至连这里的日月,也没有家乡那样明亮、温暖,不禁 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唐太宗听说公主怀乡思亲,不肯西, 为了替女儿解愁,特意铸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送上此山,说是如果公 主想家,打开宝镜,可以从中看到家乡父母、故里山河。护送的吐蕃大 相怕公主见到亲人,思故不进,便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 公主拿起镜子来看,怎么也看不到长安城里的父母,以为是父皇薄情而 在有意欺骗她。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人碧波 万顷的青海湖。一气之下,将石刻日月镜抛在一边,毅然西进。后来人 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 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 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也有人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 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空镜下滑坠地,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 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此地成为唐朝和吐蕃 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现在山隘上尚立有“日月山”三 字的青石碑,山顶修有遥遥相望的日亭和月亭,山南脚下有流向独特的倒 淌河。
在青海生长这么久,呵呵,本次回家,才知道青海如此美丽,由于天气太冷,蓝天和蓝天爸从车里不肯出来,我不顾此行,在冷也要观光。我身后左手边的是日亭,左手边的是月亭。
在我的身后不远,全部是雪山,天气如果特别晴朗的话,晴空万里,那种感觉更好。
在气喘吁吁登上日月山后,面对着“唐蕃分界碑”和“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文”上披挂的一条又条一哈达时,觅遍日山月山前前后后,再也没见到一处留有历代文 人墨客长歌短吟的墨迹,远不如民众之中世代流传的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故事更丰 富多彩,我感觉这样的纪念碑才是完整的。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就把赤岭改名日 月山。现在,日月山脚下还建有文成公主庙。
站在山顶,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故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走进日亭,抚摸着唐蕃分界碑,仿佛在抚摸那沉淀在史册中的感人故事,同时为古人的博大胸怀所折服。想想看,作为大唐盛世的一代伟君,李世民能作出这样的决策,也可谓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
这里山峦起伏,峰岭高耸,气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丰美。景观差异极为明显。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让我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