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慢慢长大,开始喜欢说“不”,就像故事里的布奇一样——这是宝宝成长的一个标志。宝宝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意识到“我”有自己的想法了。因此,他会通过行动证明自己的独立。
故事里,布奇不愿意穿妈妈拿出来的衣服,要求自己选择,妈妈允许了布奇的尝试……故事的最后,是布奇自己领悟到应该穿合适的衣服,或者仅仅是新一轮的选衣服过程呢?宝宝愿意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但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定会让宝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受到启发。
在生活中,如果对我们的决定,宝宝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那么,也许我们可以多给他一些尝试的机会。比如,多拿几件衣服供他挑选等等,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在尝试中得到学习。事实上,宝宝的自我意识和判断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早上起床,妈妈给布奇拿来了衣服。布奇手一摆,说:“我不穿这一件!”
故事解读:是不是觉得这个场景非常熟悉?是的,宝宝慢慢长大了,到了学说话的年纪,突然喜欢说“不”。让他洗澡,说“不”,让他吃饭,说“不”……动不动就摇头、甩手、叫嚷嚷,宝宝这是怎么了?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出现在宝宝一周岁左右,除了喜欢扔东西,喜欢抓饭吃,开始自己挑选衣服,也成为自我意识萌芽期宝宝的常见表现之一。宝宝慢慢意识到了“我”,开始用各种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如同故事中的布奇,对于妈妈拿来的衣服,摇头摆手地拒绝。
布奇决定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在面前摆了一地,到底选哪件好呢?
故事解读:这个画面里并没有出现布奇妈妈的身影,但是从布奇自己把衣服从柜子里倒腾出来并摊了一地就可以猜想到,妈妈对布奇想自己决定穿哪件衣服的做法,是没有制止的,而是放手让布奇自己来尝试。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自我意识自然萌芽,而且会相当慎重地来维护自己的这种自我意识,此时的孩子最不能忍受别人对这种自我意识的无视、压迫或否定。做为父母,发展1-2岁儿童的自我意识能力,是重要责任之一,说得远一些,这些的确能够决定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
布奇选中了一件蓝色的棉衣,妈妈说:“宝贝,穿这一件会很热哦。”
布奇决定还是要听自己的,于是不顾妈妈的建议,穿上了这件蓝棉衣。
布奇又看中了毛线帽子,妈妈说:“宝贝,戴上帽子会很热很热哦。”
布布奇还是要自己决定,坚持把毛线帽子戴上了。
故事解读:在孩子会说“不”的年龄段,不论孩子怎样,父母都要记住——不要发火,采取新的办法与孩子相处。尊重孩子是一条基本原则,在不带来危险的情况下,能满足孩子的尽量满足。像故事中的布奇妈妈,清楚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萌芽期,孩子们在用这种看似叛逆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独在。如果此时的大人无视这种情况,仍然要替孩子们决定和控制一切,其后果是不良的,尤其是要尽量避免“不行”“不可以”这样的生硬语言,这些话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反抗心和攻击心增强,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和人格生成带来不利影响。布奇妈妈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在没有危害结果发生和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氛围。
布奇穿着自己挑选的衣服高高兴兴地出了家门。路上遇到了小米,小米说:“布奇,你好!你穿棉袄啦!”
布奇继续向前走,遇到了莫莫。莫莫说:“布奇,你好!你热不热呀?”
太阳当头照。布奇越走越热,终于热得受不了了,一路跑回了家……
回到家后,大汗淋漓,大声说道:“妈妈,我要换衣服!”
故事解读:可爱的布奇,通过自己的实践(伙伴们不解的疑问,自己感觉到了酷热难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这次选择是不正确的。看看布奇妈妈,边给布奇脱衣服,边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妈妈一定在想:布奇啊布奇,这次的尝试又让你成长了一步!
布奇终于挑了一件适合的衣服,向妈妈说:“我要穿这一件!”
故事解读:许多家长对于此阶段孩子表现出来的逆反是不解的,认为孩子是学坏了,不乖了,甚至担忧孩子今后会不会很难管教。其实,这的确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加重要。
不要只看到孩子逆反行为所带来的麻烦,要把眼光放长远。虽然此时孩子能力有限,但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地给孩子提供一定的尝试机会,培养他的独立自主能力。家长不可因为孩子做得慢或不好而埋怨,或阻拦,或包办。相信宝宝会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尝试,形成自己的判断。另外,从最后布奇妈妈满怀赞许的眼神中可以得出,大人们要对宝宝的表现,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宝宝充满自信地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