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万千的知识都寄于一座美丽的殿堂,那么良好的观察能力就一定是我们开启这座殿堂,徜徉其中的金钥匙。在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幼儿获取这枚宝贵的金钥匙呢?
核心——提供大量新异的感官刺激
3岁左右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此,只有那些变化多、新异性强的事物,或是颜色鲜艳、形象滑稽、有声响、能活动的东西,才容易吸引幼儿的观察兴趣。为此,家长要充分利用日常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且新异的感官刺激。
本期的科学彩虹桥里介绍了热热闹闹的大马路,那里是宝宝观察的最好地点。忙忙碌碌的小汽车、大卡车和出租车,还有各种指示牌、红绿灯、立交桥,都是增长宝宝知识,培养宝宝观察能力的好帮手。
大街上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车啦,有小汽车、公交车、大卡车······小伙伴们都喜欢。
街上的交通标志每一个都有自己含义,我们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的知识。 导读:3~4岁幼儿的观察常常是无目的性的。所以家长要有意引导,帮助孩子明确观察的目标,提高观察效率。比如,在路口时,家长可以有意提问,“穿过马路时,谁是我们的指挥官呢?”提醒幼儿观察当时的情景。若幼儿没有观察到是“交通灯”的变化,还可以继续提问,“谁的眼睛亮起来,一闪一闪的,我们就可以过马路了呢?”通过这样的引导,避免幼儿天马行空式的观察,明确观察的主题和目的。 大马路上的立交桥最神气,我们也要动手做立交桥。 导读:通过仔细的观察,再设计一些手工、画画等活动,可以加深宝宝观察的印象,并同时培养宝宝养成喜欢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宝宝动手创造能力。 避免观察的误区 许多家长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这实际上是一种理解上的误区,一方面这忽略了观察中大脑活动的参与,另一方面也忽略其他感官在观察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美国学者沃伦·R·本特森(Warren R. Bentzen)的观点,观察是一种感知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生理感官来获取信息,理解这些信息的意义。因此,一方面,观察不等同于生理学上的看,观察需要在看的时候进行思考、分析、对比,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看。另一方面,观察需要眼、耳、口、鼻、手等多感官的共同协作。例如: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时经常会看到各种美丽的花,观察时,除了观看花儿的颜色,还可以让幼儿闻一闻花的香气,摸一摸花儿的质感。又如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各种形状的瓶子,除了观察它们的形状,还可以鼓励幼儿用手摸摸瓶子的材质和轻重,用小木棍敲打瓶子,感受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等。 观察的方法
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不但要注意多给宝宝创造进行观察的机会,更要留心在宝宝观察时为宝宝提供适宜的指导,让宝宝学到正确观察的方法,掌握观察的原则,这会为宝宝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打下基础。
各种各样的汽车都要洗澡和加油.
布奇的消防车好威风!我们一起看看消防车有哪些本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