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桐妈的“育儿,放松,再放松!”

10/09/20 15:13:52 标签:教育

 

 

尽管已经在博文《育儿应一个轻松的旅程》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还是忍不住想再写一篇,因为育儿交流的机会越多,对这个话题感受越深,恰巧同事L跟我谈到这个困惑,索性趁机将交流记录编辑成此文(适当做了符合行文的加工),希望对大家树立宽松的育儿心态有所帮助。

 

L是我的同事兼好友,一位非常令我佩服的年轻妈妈,因为她的儿子被她教养的特别好,身体壮壮的,见人就一脸微笑,是那种典型的健康快乐的孩子,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对母乳喂养的坚持和对育儿著作的阅读,还是在她的引导下走上“正道”的呢,可以说一直对她佩服有余。只是由于工作忙,平时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深入的交流比较少。

 

前几天,因为我出版的事情,我和L在网上聊了起来,谈到育儿,L讲了件很苦恼的事情,说4岁的儿子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一发生矛盾就会哭,因为世俗总会认为男孩子爱哭是懦弱的表现,她不免有点尴尬,幸好她知道男孩子在婴幼儿期心理可能比女孩子更加脆弱,比较理解,但还是不免疑惑,为什么其他差不多月龄的男孩子不这么爱哭,就她的儿子这么软弱呢?进而她开始感到疑惑:自己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养育方式有什么问题呢?

 

我说孩子遇事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有时候并不是性格软弱所致,而是交往技能发展还不充分,你不妨在交往技能方面加强教育,但L苦恼地说,她一直在跟她儿子说遇到问题要通过协商来解决,也跟他实战模拟过很多次,不过一遇到真实情形,儿子有时还是会哭。说道这里,L突然提出一个显然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在想我们小的时候这方面也没有大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不都是长大了吗?怎么现在的孩子要这样细致入微的教育呀,是不是我自己太关注孩子的成长了?

 

L实在是个很智慧的妈妈,虽然她仍然在惶惑,却抛给我一个可谓方法论层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也给我提供了一个深化认知的机会,因为在这之前,受一些妈妈的触动,我已经多次思考过这个话题,只是原来的认知一直停留在比较零碎的层面,正好借这个机会,谈了自己的如下意见:

 

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我们这些当妈妈的过于焦虑了,就拿孩子的交往技能来说吧,其实孩子在交往的冲突中也会磕磕绊绊成长的,但我们却往往一开始就期望一个完美的状态。因为我们希望孩子不走弯路,不需要试错就能形成良好的交往技能,但这是不现实的,有些事情,不是单纯的早教能解决的,也不是努力了就有结果的,有时候理论只能给我们一个大体的方向,至于实践效果如何,要受制于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孩子在既定教养人那里形成的特定行为惯性,比如孩子的先天神经类型,比如特定的场景。我们要学会接受这个事实,给孩子在“问题”中成长的机会,某些技能,能教就教,教了也不期望值太高,不能教的地方就放松自己的心态,不要把自己搞的太累,否则焦虑的情绪也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

再说,有时候小伙伴之间打打闹闹可能对孩子本身来说没什么,但孩子一哭,我们成人就会在旁边担心,怕孩子会因此产生心理伤痕。但实际上孩子面对问题的反应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喜欢打人,有的可能喜欢哭,有的则能自己化解,但最后那个要求太高了,不能奢望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因为孩子的行为不是仅仅受教育方式支配的,有时候,先天的神经类型作用很大的。但即使我们放任孩子哭,放任孩子笨拙地应付交往冲突,孩子也同样可以长大,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在试错中习得了某些技能呢!

 

L说我讲的很有道理,但她在共鸣的同时又提出一个问题:是的,要相信孩子自己有成长的力量,不过我就是有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采取了一种正确的方式在养育孩子,我觉得你说的在“既定教养人那里形成的特定行为惯性”也是我会有所忧虑的,我担心因为我的原因让我儿子形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惯性。有个朋友的孩子一直有个阿姨在带他的,他习惯了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形,所以遇到问题时就会自己去想办法,而我一直在天天身边,这是不是也会让他有个问题就来找我,我在想是不是我“管”得太多了,

 

我对L说,我觉得这还是一个育儿的心态问题,因为即使是再用心的妈妈,她所教养的孩子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短板的,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不完美(只是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意识不到而已),而孩子是偷学大师,即使我们在努力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我们自身不完美的行为习惯也会对孩子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对此,我们只能尽量避免,但不能奢求完全避免,再说了,没有一个孩子是绝对完美的,他们长大后,都会是和我们一样不完美的人。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天天陪伴孩子的时候能够做到放手,就像“大隐隐于市”一样,既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存在,又不会心存依赖,但这是个很难的境界,是个非常难以把握的度,说不定连育儿专家都做不到呢,所以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做不到也不要太自责。

 

L说她听到这里很受启发,但也许她只是想善意地鼓励我一下,但终于有机会表达出这个观点的我却一下子变得非常轻松,是的,这是我长期以来就想跟大家交流的一个认知:育儿过程中,我们不可以偷懒,但一定要学会放松,朝正确的方向去努力,但不提前设立过于完美的预期,否则,不仅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也给孩子带上了紧箍咒!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