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给宝宝消消“气”

10/12/04 14:30:58 标签:给宝宝消消“气” 动动手

 

         腹胀、吐奶、消化不良、打嗝……宝宝胀气并不是什么大病,但却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因为空气会趁宝宝吃母乳或者用奶瓶吸允时进入食道。一些宝宝排气没有困难,但是由于年纪较小或者其他原因引起。另外,一些宝宝排气不畅,这会引发肠胃不适,出现胃部疼痛,肚子胀的症状,并因此而烦躁不安,甚至哭闹不止。 遇到这种情况,没有育儿经验的新妈妈们往往焦虑不安,不知如何才好,甚至“病急乱投医”,给孩子胡乱服用药物。其实,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和焦虑,婴幼儿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本身就容易产生胃肠道胀气,妈妈们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喂养宝宝,就能大大降低胀气的概率。

 避免“胀从口入”
病从口入用在这里一点也没错,胀气大多也是由于宝宝饮食不适而引发,来看看如何避免吧?
1岁以下
1.合适的奶嘴
奶嘴和宝宝的搭配度是引发空气进入的原因之一,如果宝宝用奶瓶吃奶时经常胀气,不如换个奶嘴试一试。
2.合适的角度
有研究表明,喂养婴儿的适宜角度是半直立,45°角。虽然这样不能避免空气被孩子吸入,但是这样进入食道的空气会在胃上部形成气泡,有利于孩子打嗝,从而避免气体进入肠道,引发更严重的不适。
3.合适的食量
有些家长经常为孩子吃的少儿发愁,要知道,当排除了孩子患厌食症的可能后,让宝宝自己选择每餐进食多少,是有效避免胃肠胀气的方法。
1~3岁
1.放慢进食速度
有些孩子吃饭很快,这会在不知不觉中吞咽很多空气,胀气就不可避免。
2.谨防“产气”食品
有些食物不易被消化,容易在肠道产生气体,如红薯、菜花、紫甘蓝、卷心菜、豆类、豆制品、油炸食品。另外,有些食品在进食本身就会引发空气的进入,如一些糖果和碳酸类饮料。
3.乳糖问题
如果喝牛奶一小时内,感到胀气或腹泻,甚至更严重,这是典型的乳糖不耐的症状,解决办法:限制乳制品,不喝牛奶;只喝不含乳糖的牛奶;进食补充乳糖酶的药物。
6招推拿消消“气”
当宝宝因胀气难受哭闹时,家长们可以尝试让宝宝平躺,把手捂热后伸进宝宝的衣服里,轻轻地呈顺时针方向为他按摩小肚子。一方面可以缓解腹胀,另一方面宝宝也会因为舒服而转移注意力。具体到小儿推拿,我推荐家长采取消食导滞,理气止痛的推拿手法:
补脾经200次
[位置] 在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为推脾经。
[功用] 补脾经能健脾,壮气血;泻脾经能泻脾火;清补脾经(平补平泻)能调合脾胃,活血顺气。
清大肠200次
[位置] 示指桡侧,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 从示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
[功用] 补大肠能涩肠止泻、固脱温中;清大肠能通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并能清肝胆之火;清补大肠能调理肠道。
运内八卦100次
[位置] 在掌心内劳宫四周,南(上)为“离”,北(下)为“坎”,东(左)为“震”,西(右)为“兑”,西北为“乾”,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南为“坤”。
[操作] 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
[功用] 顺运八卦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逆运八卦有降胃气、消宿食、增饮食的作用。
揉中脘100次
[位置] 脐上4寸,于胸骨体下缘到肚脐正中(神阙)穴连线的中点。
[操作] 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
[功用] 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揉板门200次
[位置] 在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 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
[功用] 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运达上下之气。
分腹阴阳100次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效果较佳。
Tips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需要在吃完奶1个小时左右,等宝宝的胃基本排空后进行。此外,一般的胃肠胀气引发的疼痛不会持续很久,如果孩子持续哭闹不止,持续的胃痛、腹痛,或伴有发热、呕吐、腹泻则应该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食疗小方也消“气”
茴香红糖水:小茴香10克,水煎取汁,加红糖适量服饮,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腹痛。

 

该日记已被主页管理员♡沫晗猪妈推荐到育儿早教,奖励20分

阅读(0) | 留言(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松霖对涛涛说:2010-12-11 22:18:53
  • 好东西,感谢分享!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