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家庭教育指导案例之——把握儿童性心理发展,正确引导孩子二便排泄
扎西的话:孩子从摇篮到儿童、少年期的性心理发展普遍分为口腔期、肛门期、阴茎崇拜期和性沉寂期(潜伏期)四个阶段。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我们要及时的去学习和了解,才能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才不至于总是认为孩子“出问题”了而焦虑惶恐。
案例:
宝贝性格内向,腼腆,在班上一般都是被其他宝宝“欺负”,但也没有任何的反抗。入园时大小便都把不到,母亲大小便还不会说,但有把都会尿,大便问题还跟之前一样,宝贝站着拉,家里也是一样,让他蹲着都不愿意,这是家人最想解决的问题。
家长描述情况孩子在家都是父母自己带的比较多,因孩子有些生活习惯不是非常好而入园,并且经过多次挑选进入英湟。孩子的排便都不肯说,让家长感觉很烦恼,一直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习惯,怎么引导和提醒都没有用。
扎西分析与建议:
在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烦恼、焦虑的家长向我反应这个问题“我的宝贝以前大小便都会示意,最近怎么都不说了,都是拉完才告诉我”“是不是我的孩子越来越退步了?”“是不是我的孩子有什么问题了?”。。。。。。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焦虑的问题,确切的说不能归结为“问题”,因为,这是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我们称之为“肛门期”。一般在2~3岁(有些孩子1.5周左右开始)这一阶段出现,此时儿童的排泄机能成为幼儿性快感的主要目标,幼儿从排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快乐。如果这一阶段性心理发生冲突,即强迫孩子排便,或者对时间、卫生要求过于严格,就可能会造成肛门期停滞人格——取决于孩子的反映。这种人极度吝惜、保守,例如《守财奴》的主人公就是具有典型的肛门期停滞人格。
相似的,过分在意“规律排便”可能产生两种相反的人格类型:过分守时,或者总是拖延。过分强调卫生可能致使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产生:总是关注整洁,或者排斥整洁,总是邋里邋遢。
肛门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二年,动欲区在肛门区域。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形成卫生习惯。在肛门期,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之外,快感更来自对粪便的排出与克制,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停滞现象,可使人格朝着慷慨、放纵、生活秩序混乱、不拘小节或循规蹈矩、谨小慎徽、吝啬、整洁两个方向发展,形成“肛门排泄型”或“肛门滞留型”人格。
对于孩子的二便问题,还是需要一点时间去引导的,在家庭教育或学校的引导过程中,如果我们总是用要求、提醒、强制等方法都得不到实际的效果的时候,或许这已不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了,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征。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在与同伴或独自玩耍过于投入和专注的时候,由于大小便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需要成人的提醒的。
建议:
处于肛门期的孩子,不能过多的对其指责或嘲笑,更不能动不动就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你怎么这么笨,长这么大还不懂得说?”之类的话语,而是需要得到宽容和安慰,因为此刻的孩子,本身处于一种比较焦虑惶恐、羞涩的状态,多加指责会使得孩子变得自卑。多些引导,逐渐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和自控能力。另外,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家长都尽量的去学习和了解孩子成长的身心特征,以便更好的把握孩子的情况,而不至于“迷茫”或采取“无知”的方法对待孩子。
老师观察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