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成妈写)

10/12/23 13:55:12 标签:

前段时间成成爸在当当上看到一本书,书名是《我的孩子是中等生》,光看题目就心有戚戚焉,加之书作者是社会学博士,应用心理学副教授,所以含金量应该是很高的,于是买来观摩。书拿来后,我先看的,重点部分是看他家孩子上幼儿园这一阶段。很快我就把书全部看完了,作者一直写到小孩方一小升初结束。我一直以来看书的习惯就是边看便挑毛病,然后再找出书中的优点,这次也是如此。坦白说,本书的毛病我挑不出多少,因为他的想法也是我的想法,只是具体做法上有些地方不敢苟同。书中的优点很多,概括起来就是尊重孩子、宠爱(不是溺爱)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充分的交流、培养阅读习惯、教会孩子思考质疑判断的能力等。

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我和成成爸爸差不多,不过他对孩子的宠爱更多一些,父母(尤其是作者孩子爸爸)所花精力和耐心更多,方一小朋友性格也更活泼好动些,所以在看完书之后,我对其中一些做法并不是很赞同,但总体上来讲,书的作者其实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小孩教育问题。这一个问题是当前许多家长,特别是对幼儿教育有较多关注和思考的家长都在想的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在家里,我们希望孩子能保持小孩的天性,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精力旺盛、不断探索(哪怕会损坏一些东西),可是一旦进入幼儿园或者是学校,主流社会所喜爱的形象往往是“少年君子”, 这种自由与规范之间的转换会让很多孩子迷茫,甚至产生受挫感,更严重的可能会被某些老师给贴上标签,从而被边缘化。我和成成爸爸在给成成大量空间的同时,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在家里父母的教育理念,进入社会后会不会让成成吃亏呢?我们想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但是又害怕校园里的主流要求与此相悖,以至于成成不能进入教师的视野,或者是被有意识地忽视,毕竟单个家庭的努力是微弱的,而且许多关于劣质教师的负面报道更是让人担忧。书作者本人就在书中记录了多次自己与外界因教育理念而发生的冲突,虽然最终没有对孩子产生太大的伤害,可是冲突的过程仍然让我们这些读者觉得难过。无论家长有多么高深的知识结构、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哪怕很多人都清晰的知道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会让孩子有更快乐的童年,保持好奇、培养创新的能力或者是创新的民族,仍然敌不过众口一词对整齐划一的狂热。所以我们只能折中,尽自己所能给他一个快乐宽松的童年。

该日记已被主页管理员iPhone推荐到育儿早教,奖励20分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