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 2.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先经历痛苦、战胜痛苦、从而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 3.爱谁,就要尊重他,给他生存的空间,不能只顾抒发自己的感情——“爱不释手”,否则这条生命就会窒息而死。 4.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分享,就是能够把自己所有心爱的东西给任何人。因为有这样的误区,家长常常强迫孩子把最心爱的东西交出来,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5.那些最隐蔽的、最私密的东西,具有最可怕的摧毁力。父母潜意识的力量大大超过在一个家庭中显而易见的交流。 6.所有的潜意识都会得到投射。我们会把内心的阴影投射到周围的人身上,就像把一个影像投射到一面屏幕上一样。 7.先调整好你自己。假如父母在竞争面前不是手足无措的话,你的孩子将来就不会手足无措。 8.父母自欺欺人的通病就是,他们为孩子做的一切,无论如何满足了他们自己,却说成是为了孩子。这种说法表面有理,其实荒谬。我们下定决心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那一刻,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9.在家庭中,父母有着强大的需求,但是这些需求往往被高尚的托词乔装遮掩,暗中扭曲孩子的生活。 10.一旦父母利用孩子来挽救婚姻、填充自己对亲情的渴望、获取自己达不到的目的,他们采取的养育手段就再不是从孩子的利益出发。无论我们的愿望多么纯洁、方法多么明智,如果我们的养育动机穿过了我们自身需要的地下隧道,它就已经被污染了。 11.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孩子的自我,将他视为他自己的生活中心,这是孩子合法的需要。 12.人这一辈子最最需要的,不是金钱名望地位等等身外之物,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英语单词:equilibrium(心灵的宁静与平衡)。 13.父母的职责是对孩子有用,而不是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 14.一切人类生活的中心在于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对于儿童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15.孩子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父母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谁好,他们会委曲求全地牺牲自己、保障父母的利益,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的需要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完全依赖父母,渴求父母对对自己的肯定,因此父母无需开口,孩子就能领会自己应该如何表现、必须怎样做才行。 16.当父母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孩子身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身体的不适、夜间做噩梦、与同龄朋友闹矛盾、在学校里闹事儿或者学业下降等等。 17.父母和老师的信仰,尽管往往不是明说出来的戒律,却通常被大多数儿童在无意识中吸收。即使将来他们脱离了这些信仰,他们的一部分还是根深蒂固地留存下来,在压力重大或者危难紧急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18.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父母们的心理伤痕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爱。父母们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我焦虑什么、我怕什么,把这个能量放在自己身上,把伤痕留在自己这里治疗。 19.心理伤痕的种类:过度认同孩子的痛苦;不能忍受孩子的宣泄;过度依赖孩子;冰与火的交融。 20.一个人压制的感情积累得越多,越不能够忍受别人对这种感情的发泄,因为别人的发泄会扰乱自己的宁静。 21.自己的生活中经历过很多恐惧和痛苦的家长,往往过于控制自己的孩子,不是为了保护孩子,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再经历恐惧和痛苦。 22.爱,是一种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长而延伸自我的意愿。 真爱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 23.爱不是简简单单的给予,而是明智审慎的给予和不予。爱意味着明智审慎的表扬和明智审慎的批评。除了给予抚慰之外,还要明智审慎地辩论、斗争、面质、敦促、推动和牵引。爱意味着引领。“明智审慎”意味着我们需要判断,判断则不仅仅依靠直觉,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决定。 24.对自我价值的感受——“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是精神健康的基础,是自律的奠基石。它是父母之爱的直接产物。这种信念必须在童年时期建立起来,成年之后则极难获得。换言之,当儿童通过父母的爱得知自己的价值时,成年后的世事变迁几乎无法摧毁他的意志。 25.自律就是自爱。 26.爱不是一种感觉(感情),而是一种行为。光有感觉的还称不上是真爱。 27.真爱是付出;真爱是关注;真爱是倾听;真爱是勇气;真爱是鼓励独立;真爱是接受分离;真爱是履行诺言;真爱是改变自己、促进自我以及对方的心灵成长;真爱是律己的面质真爱是一种自律。 28.关注是一种源于意愿的行动,是一种抵抗我们思维惯性的工作。 29.真正的倾听,无论时间多短,都需要巨大的努力。 你愿意付出这样的努力,是告诉孩子你珍惜他的最好最确凿饿证明。 真正的倾听、对对方全神贯注,永远是真爱的体现。 30.你是一个美丽的可爱的人,做你自己非常好,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爱你,只要你对自己以诚相见。 31.青少年经常抱怨他们接受的训导不是出自于他们本身利益的考虑,而是出自父母恐惧他们会给父母的形象摸黑~~~~由于缺乏共情心,自恋型父母通常对儿女不恰当地作出情感层的发应,而不能识别或者认可儿女的感受。怪不得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在识别、接受和控制自己的感情方面有着巨大的困难。 32.无论如何,我们永远无条件地爱你、认可你、接纳你、支持你。 33.儿童在变换莫测、经常遭受抛弃威胁的气氛中无法达到心理成熟。 34.真爱不是一种让我们神魂颠倒的感觉。真爱是一种忠诚坚定的、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决定。 35.真爱是获得人生真实可观欢乐饿惟一途径。走另外的途径,你也许会偶尔得到片刻的欣喜,但那都是转瞬即逝的,而且越来越难捕捉。当我真爱时,我在扩展我自己,当我扩展自己时,我在成长。我爱得越多,就爱得越长,我也越来越茁壮。真爱是自我充实的。我越养育他人的心灵成长,我自己的心灵成长也越多地得到养育。 36.“不”字帮助儿童将自己与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分开,赋予他们进行选择的权利,并且保护他们。学会把握孩子的”不“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37.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对孩子确实充满爱意。但是在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后,这种“爱”恐怕就不是人人具有的了。 38.父母从孩子那里所需要的东西和让父母感到安全的东西紧密相连。当我们长大成人、做了父母时,我们已经将自己包围在一座信仰、价值观和熟悉的生活方式的碉堡里。我们愿意自己稳坐其中。 39.训育原则=自律原则=承受痛苦的能力
40.改变,如果发生的话,通常是漫长而艰巨的努力的后果。
41.如果儿童看到父母每天严格地自律、自制、自尊,井然有序地生活,孩子的内心深处就会相信这是生活的最高准则。 42.延迟满足是这样一种过程:合理地安排生活中的苦难和欢乐,先面对苦难、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事后享受到的欢乐。 4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感到困难,在于行为的后果会带来痛苦。 44.自由/自主=承担责任=承受后果=爱 45.训育儿童,首先要求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必须时时审查、修改、更新我们的人生地图! 46.求得平衡给予我们灵活性。在所有领域里成功地生活,需要具备超凡的灵活性。 47.成熟的心理健康需要一种超凡的能力,在各种相互矛盾的需要、目标、任务、责任、方向等等方面,不断求得微妙的平衡。这项训育的精髓就是“放弃” ~~~求得平衡之所以是一项训育,就是因为放弃是痛苦的~~~重大的放弃是人类最痛苦的体验。 48.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成功地运作,我们必须具备这种能力:不仅仅能够表达我们的愤怒,还能够不表达它。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具备以多种方式表达愤怒的能力。 49.放弃心爱的东西——至少是我们熟悉的自身的一部分——所获得的感觉是沮丧。 50.训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训育家长的过程。对孩子意志力的考验,往往首先是对家长意志力的考验。家长是自律的,孩子也能够自律。 51.父母根本没有发现,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服务于孩子的利益,却是为了维护自己那可怜的、破碎的权威。 52.所有的反抗都来自卑微感~~~平等待人的父母不会有”不听话“的孩子。 53.判断某种行为是否会持续下去的惟一标准是,它是否满足了儿童以下需求:获得归属感、得到关注、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54.若想改变孩子,首先改变我们自己! 55.你如果不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那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56.你无法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你可以邀请他合作、陈诉你的意愿、鼓励他采取行动,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在孩子手里。 57.改变我们的态度,是最最重要 的一点。 58.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教给孩子什么是恰当的行为,却没有权利将任何行为强加给孩子。 59.不要让孩子的哭闹左右我们的情绪(明智的父母永远能够控制自己);分清是谁的需要;永远不要忘记倾听孩子,并予共情。 60.培养神童很容易,只需要偏执的父母和驯服的儿童。培养正常的儿童确是十分困难,因为需要父母严格自律。 61.我们必须接受每一名儿童的独特性。成长的自由不仅仅指行动、探索、意愿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做自己“的自由。 62.好母亲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她时刻接受孩子发出的信号,正确地诠释这些信号并且及时地、恰当地做出反应。虽然她好象总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但当她选择不必满足时,她则非常巧妙,即认可孩子的感受,又能够提供一个适合的替补办法。她根据孩子的信号和感受调整自己的反应。好母亲不会拒绝、干涉或者忽视孩子。 不合格的母亲则仅仅从自己的愿望、心情和需要出发,与孩子的所有交流都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她要么歪曲孩子的信号,按照自己的愿望曲解孩子,干脆没有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