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有时候需要父母闭嘴
8月2日,星期一,晴
今天袋鼠妈妈带喜乐去上小鲜老师的美术试听课。大概去了八九个小朋友。鲜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毛毛虫的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也问孩子们一些问题。只见各位妈妈们坐在自己孩子的屁股后面,一会儿不停地轻拍自己的孩子说:“快,快听老师讲。”等鲜老师问问题的时候,妈妈们又在宝宝后面把老师的问题重复一遍,然后问孩子“谁在叫毛毛虫?”整个过程只有袋鼠妈妈和另外一个妈妈是坐在离孩子稍远的地方,一直没有说话。在后来课程结束了,一个小女孩就在纸上随意涂鸦。只见她的妈妈拉着她的手,嘴里念念有词,分明是在手把手地教。
其实不光是今天,袋鼠妈妈在其他场合也看到很多“热心”家长。上周五喜乐的幼儿园有亲子活动。老师发纸粘土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做一个荷包蛋。只听见家长们不停地纠正孩子,教导孩子,甚至急不得了就直接把孩子的纸粘土拿过来自己捏。一个小朋友做了一个不太圆的荷包蛋,旁边一个孩子的家长居然说“你做的不圆,来,我帮你重新做。”
平时生活中也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非要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孩子。嘴里还不停地叨叨“眼睛看这里”、”“房子是这样搭的不是那样搭的”、“重新画,虫怎么可能是红的呢?”......
说实话,每次袋鼠妈妈在这种场合看到这些热心的家长的时候就悲从心起,恨不得对他们大喊一声“请你闭嘴!”
无论画画,做手工,搭积木,或是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目的不是“像”,目的也不是孩子一定要学会某种技能,受到某种教育。。孩子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他们真正地参与进去了,并且从中感受到了某些东西。享受那项活动的整个过程比孩子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或者画得很像做得很像更重要。
试想,一个成年在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影,这时来了另外一个人不停地在旁边唠叨“你要坐端正”,“不要讲话”,“注意观察”,“XXX说什么啦?”......如果我是那个看电影的人,我可能会愤怒地让这个人闭嘴。可是我们的家长就是这样地热心,乐此不疲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还不停地提问,搞得整个活动过程变得索然无味并且压力重重。
无论我们的动机多么地好,但是这种在活动中对孩子的粗暴干预只会:破坏了孩子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大削弱了活动给孩子带来的乐趣,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什么荷包蛋一定要是圆的呢?有时候我们没煎好,蛋黄不就流出来了吗?这时候荷包蛋还是圆的吗?小朋友画画的时候,小手被妈妈把这,她的自由涂鸦和表达自己的愿望从此就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按照妈妈的心意画出那些规规矩矩很像很像的图案。那些规矩的画可能满足父母的愿望和虚荣心,“瞧,我孩子画得多好。”但是,孩子再也无法通过画画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了。那些读书或者做活动的时候不停地问问题的家长,真的会让孩子感到厌烦。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表现得那么被动、麻木、不投入、不专心。不是孩子定不住,不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实在是父母的唠叨和包办使活动变得索然无味啊!当老师提问的时候,父母在孩子背后提醒也好,推孩子也好,或者教孩子,这些行为只会剥夺了孩子和老师交流的技能的培养。
每一次小喜乐在外面或者家里专心地做什么的时候,袋鼠妈妈只会在旁边看。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闭嘴,成为一个尊重孩子和充满好奇的观察者就足够了。在外面上课的时候,我一般都是坐在角落里看着她。那是她的世界,她的课堂,她的老师,她需要学习怎么去和这个环境和环境里的人互动,要促成孩子的这种学习需要妈妈安静地坐着,放手让孩子自己练习。今天老师开始问问题的时候,喜乐没有回答,而是站起来哇哇地边跳边叫,这样差不过两次以后,轮到喜乐回答的时候,喜乐又开始说些傻话(喜乐最近特别爱说关于屎的话),袋鼠妈妈就微笑着看着她。这样两次以后,喜乐开始认真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我知道喜乐从来都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表现最好的,但是她是自由自在,人如其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