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旅记(二)心有灵犀一点通

11/09/16 22:13:00 标签:我是怎样让生病宝宝安静下来的

 

现在的医生,过于依赖检验数据啦。判断病情、病理,全依赖仪器设备、实验室数据。那些长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以及直观可见的体表病征,全都搁置不用。我不知道是为科室他收的需要,还是避免误诊的需要,只是直观地觉得,这样的医生其医术技能是大打折扣的。

我们去问诊,医生也要抽血。我无法不让医生不抽,面对害怕的孩子,只好说:“抽血很简单,只要一点点就行啦。但如果不抽血,医生就不知道你得的什么病,不知道该怎么给你治,你自然也就好得慢。” 

“那你能不能告诉他们,让他们轻点?”孩子眼泪汪汪地看着我。 

“那当然,我会告诉他们,我家的壮壮最会配合了,你们一定要轻点。” 

医生用激光“啪”地在手指上一点,壮壮的哭声应声而至,比血点还快。

血相达到12还多,需要吊水。而吊水前还要有个青霉素皮试。“待会,医生可能还需要在你手腕上做个试验。看看你对这种药可过敏。”每一次,我都直言这种皮肉之苦的用意。理解后才能配合。

医生挑了点皮,注射进去一点药水,手腕上鼓起了包。壮壮依然大哭,我知道很疼。但还不得不提醒他:“你别把手腕上的包往身上擦,万一弄脏了,医生还得重新打。”于是,他就端端正正地举着,直到实验结束。

而真正的治疗,在挨了两针后才开始。我抱着他在操作台上,他紧紧依偎着我,据说,妈妈的心跳声可以让孩子感到温暖而安全。我相信,我们原本就是一体,只是后来才分开。

“壮壮要勇敢,好好配合,配合的好,一次就能成功。刚才那个小孩,不配合被打了三针呢。”

“嗯,肉都打烂了。”前一个哭闹挣扎的孩子无意中成了反而教材。

果然,手起针落,一针中的,前后大约5秒。壮壮哭着告诉我:“妈妈,好疼哟。”我不停地轻抚他的后背,一秒一拍,“我知道,我知道,打针确实有点疼。刚才你表现得很勇敢,像个真正的勇敢战士。”这样的节奏安抚总是很有效,3分钟之后,壮壮止住了哭声。而第二天、第三天打针时,他已能紧紧搂着我,咬紧牙关不再哭泣。

相比其他孩子,他的理解与配合,让我欣慰;相比那些抱着病儿焦头烂额的家长,我真幸运。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