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故事中的启发

11/12/08 12:19:35 标签:育儿经验

家里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直接问孩子,谁吃大的谁吃小的?

如果孩子说:“我要吃大的”,大人顺从孩子结果养成自私的习惯。如果大人批评,理由是不懂得谦让,这就又会使得孩子违背自己的欲望“撒谎”说:“我吃小的。大的让给你吃”。从此就按照大人喜欢听的说,喜欢看的做。

 

方法二:只拿出一个苹果平均切成3份,家里每一个人都拿相同的一份。

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和家人分享的习惯。

 

方法三:对孩子说:“外面草地需要清理,你去,整理的干净、整齐,做的好,就给你吃大苹果。”

这个方法没有否认孩子本能的欲望,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吃好的穿好的,都想照顾好自己,问题在于怎么样达到这样的目的,满足这些欲望?答案就是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得到。

这个方法和我们从小听到的“孔融让梨”不同,孔融需要遏制自己“自私”的念头,因为要照顾好自己就是自私,“让”才是好,相对于受这种传统文化教育长大的我们来说,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我过的好不好,要听别人的评价,做的好还是不好,也由别人来评价,我要怎么样,要先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而自己实际上是很难受,很不舒服的,其实真正你去爱别人,首先你爱的是自己,如果你不爱自己,你爱别人,那种爱是假的,对于孩子也是这样,要先照顾到孩子的感受,让她能感受到被爱,他真正才愿意拿他的东西去给别人,真正的愿意分享,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

我们有时候对孩子过于苛刻,同样的,如果大人有个很喜欢的手机啊什么,你会愿意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吗?对于孩子,苹果和手机一样珍贵,解决孩子问题之前,重要的不是问题,而是我们家长面对问题的心态,先调整好心态。

 

保护好孩子对自己东西的归属感,如果真的让孩子把她最心爱的东西给别人,可能对孩子是种伤害。

 

孩子没有“听”我们话,没有按照我们所要求的去做,所以我们焦虑、我们生气、我们愤怒。

我们经常拿“听话”、“乖”来要求孩子和衡量孩子。

如果乖,如果听话就是“好孩子”,如果不乖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

孩子一不听话,我们的情绪就上来了。

每个人内心都有情绪,感受,都有想法,孩子也一样,当总是被压抑的时候,最终都会找一个出口,会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所以需要“适度”。我能倾听你的意见,同时你也要尊重我的意见

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孩子,需要我们真正的坐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因为我听不懂孩子的话”

学会倾听,学会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说出孩子的心里话,学会感受孩子的感受,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不是用脑子,而是用心去体会。

 以下是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给人的感受:

粗暴干涉-----委屈、难受、想哭

过分溺爱------感觉自己是傻子,感到厌烦

冷漠忽视------没有安全感、心里没底、很无助

温柔陪伴(父母偶尔给个提示,给点提示语,就在孩子旁边,不要过度的干涉和介入。关键的时候给点提示就行)-------舒服

 

其中粗暴干涉和冷漠忽视,会让孩子要么反抗,要么退缩。走2个极端

 

平时比如买衣服,孩子挑黑色,大人挑红色,这时候怎么办?

应是给孩子更多的视野,这里还有蓝色的衣服,白色的衣服,橘色的衣服,我们把每一件衣服都来试一试,看看哪件最适合你。

做父母的不要把自己的所谓认为对的道理灌输给她,也不是要教育她,而是要给她更广阔的视角,让她自己去做选择,经常自己做选择的孩子,能力就强。自我认同感也强。

 

同时做好情商教育

如遇孩子吵架,怎么办?------谈感受,共情

注意不要去指责别人,只能说感受,说自己的感受,说此时此刻这个人的感受

是不是很难受,很委屈,很愤怒,诸如此类

把“情绪的感受”说出来

开始宣泄负面的情绪,

后面再陪着她一起解决问题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caofeifan对乐乐说:2011-12-20 15:56:38
  • 学会爱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让孩子作自己的主人!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