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带给生活的乐趣

12/03/05 10:37:03 标签:

 第1站 感受爱、享受爱

  曾经有学者在幼儿园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在“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家长陪伴”这个问题中,无论年龄的大小,有98%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家长的陪伴”。

  阅读,对于这些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不应该只是一个汲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这也是分享阅读所强调的“分享”。在孩子们眼里,能否看懂一个故事是其次,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可以享受父母对于自己的那份爱。依偎在父母怀里,倾听着父母温柔的话语,相信孩子的感觉是轻松、愉悦,他所接触到的并不枯燥无味的知识,而是来自父母的一种呵护。

  同时,为人父母者也能感到孩子对自己深深的依恋,两个人之间弥漫着亲情的亲密气氛,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自然缩短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产生共同的欢乐,达到相互的理解和信任,进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2站 阅读游戏,在快乐中阅读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更充分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分享阅读还设计了丰富的阅读拓展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比如,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表演,锻炼孩子朗读、理解、表达的能力,帮助孩子体会语言的各种韵律特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与孩子分享绘画、改编,自编故事,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当孩子可以跟随父母反复朗读故事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使他们对这项活动产生好感,让孩子能够把阅读活动和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从而喜欢上阅读。

  而当孩子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认为这是一件令他们感到舒服、愉快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主动要求去做,使阅读这一项活动从“父母要我读”转换成了“我要读”。激发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就更容易从阅读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因此我们应把分享阅读看成是一种父母和孩子共同进行的游戏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行为。

  第3站 从“听故事”过渡到“讲故事”

  在孩子能够进行阅读活动之前,他们的故事来源,主要是父母的反复讲述,在分享阅读中,我们也强调同一个故事的阅读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因为只有经过多次重复,孩子对于故事中的语言才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当父母朗读上一句的时候,在孩子心中就可以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久而久之,他们就可以开始试着跟随父母一起朗读。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模仿,而这样的模仿具有很高的价值。

  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孩子们开始从被动听别人讲故事,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这种模仿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

  当孩子对阅读的故事越来越熟悉以后,家长的声音可以逐渐减小,放慢语速,甚至故意停滞,让宝宝自己说出下一句。只有他遇到困难,不能继续朗读的时候,才给予帮助。渐渐地,孩子的胆子也就大了,当他可以独立朗读一个故事的时候,他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他会从你鼓励的眼神中,感觉到:原来讲故事比听故事更有意思。
 

  分享时间

  清晨6点:天亮了,太阳公公起床了,用亲切地问候呼唤宝宝。

  清晨7点:新的一天开始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开始梳洗,宝宝也加油,比比谁的动作快。

  早上8点:上幼儿园了,路上的景色真是漂亮,宝宝看到什么了,告诉爸爸妈妈吧。

  下午4点:放学了,愉快的幼儿园生活结束了,今天宝宝过得好吗?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吗?

  傍晚18点:晚饭时间,宝宝可不能像淘气小熊那样,不好好吃饭

  晚上19点:游戏时间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扮演故事里的角色吧。

  晚上20点: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来朗读宝宝最爱的故事吧。

  晚上21点:睡前,重温一下星星宝宝的故事,让满天的小星星陪着宝宝入眠。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