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更新日记,最近一直逡巡在各个网站,试图想寻找一些有经验的妈妈的教育经验,比如三岁多的孩子在家里该学点什么。但是寻了一圈,没有寻到自己想找到的捷径,却终于明白育儿没什么捷径,教育孩子没有捷径!每个孩子从一出生就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所以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和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怎么能去寻找一个试用别人孩子的模式来安在自家孩子身上呢?
所以昨天半夜醒来,突然想通了,这几天来的一无所获的彷徨和迷惘,对孩子乱扔玩具的怒气一下子烟消云散,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也因此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该学什么。
耐心地陪着孩子,读孩子自己喜欢的选择的书,对她提出的问题耐心地回答,耐心地和她一起去寻找答案,把她感兴趣的内容适当拓展,加以讲解,能记录的就尽量记录下来,这不就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一种很重要的途径吗!何必去当当搜畅销书,畅销的并不一定就是自家孩子喜欢的。何必去寻找各种理论支撑,适合自己孩子的理论和书籍就是最好的!
耐心地陪着孩子玩现有的玩具,开动脑筋一种玩具可以玩出多种玩法,何必非要不停地去淘宝搜又有什么新玩具热卖呢?其实孩子看重的不是玩具的新旧,而是玩玩具时有父母的陪同或互动。还记得倪北宸一岁多点时买的积木,积木桶盖子上的各种形状是镂空的,一天晚上我教她认形状,然后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按着桶盖子上的形状塞进去。她每完成一次,我都会鼓励地大喊“成功了”,结果那天晚上她一次次地把积木装完,又一次次倒出来,再装进去,反复装了三四次。最近我总是看着家里乱糟糟的各种玩具,大声呵斥女儿收玩具,不收玩具就大吼大叫,结果孩子大哭一场玩具照样不收,我还满肚子是气。其实孩子不是不收玩具,而是不接受我的那种训斥的口吻和不陪她玩的做法。
一如既往地出去玩,接触大自然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自然界的知识,认识四季。现在是春天,让孩子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小手去触摸,在花香鸟语和虫鸣蝶飞中感受春天,认识春天的颜色。在漫野的花丛中认识蒲公英,知道根茎叶,知道蒲公英里有白色“奶油”;在林荫路的树林里认识各种树木,明白花落后才会结果子;在郁郁葱葱的竹林边的泥土里认识竹笋,自己挖春笋品尝春天的味道;在复苏的小草里认识西瓜虫,遇到危险,立刻蜷缩成球状,滚动起来;在流淌的小溪流中认识蝌蚪,再抓回几只装在瓶子里回到家观察,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再看一个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查一下自己养蝌蚪要喂蝌蚪吃什么等等。进而扩展到两栖动物,再根据孩子的兴趣涉及动物的其他分类,这不是最好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吗?
这样一想,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回想这几天自己寻寻觅觅穿梭于各个网站,这个观点,那种理论似乎都有道理,也因此总是对号入座,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颇多,总是要求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结果就是对孩子的现状的否定和不接受,结果就是孩子不开心,我也没有好心情。
根据个人经验总结一下,怪不得如今的孩子有那么多问题。事实上是:孩子不是不爱学习,不是没有创意,只是对于一个苛刻的带着比较和功利心的父母而言,孩子永远都是不完美的,所以在苛刻的爱比较不懂欣赏的父母眼里,孩子都是有问题的。(我一直感觉我的功利心不强,也还算能欣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