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02月
我们接着看「亲仁」。亲近仁德之人,之前也有讲过这个「仁」是会意字,
二人,哪两个人?能够想到自己就能想到他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一种态度;再讲白一点,处处能替人设想
。我们在判断一个仁德之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第一个存心仁厚,而且处处
谦卑能够以身作则。
我们在北京办课程,刚好老师到山东去处理一些事情,那连夜坐了好几个小
时的车,在差不多八、九点赶到了北京。刚好我们那时候正在办五天培训课,杨
老师都还没休息,就到我们办的这个酒店来看大家。刚好一些学员碰上了,杨老
师就对他们说,她说:我们的课假如讲得不好,你们一定要帮我们指出缺点来。
第二件事又接着问这些学员,她说:吃得不好,睡得不好,一定要跟我们反应,
一定要告诉我们,不然我们会招待不周。第三点杨老师又对这些学员说:上课一
定很辛苦,所以你们要多休息。上课辛不辛苦?辛苦,所以你们今天要多休息。
所以确确实实杨老师处处怎么样?替人着想。有一次刚好老师到海口去,我
跟她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老婆婆推着水果在卖,结果杨老师带着我去给她买了
一些香蕉,老师就挑了一些比较烂的、快要坏掉的买回来,那「心有疑」怎么样
?要发问。我说:老师,你怎么买这个比较不好的。杨老师说:这个比较不好的
,假如再没有人买就烂掉了,因为我们回去马上就要吃了,所以赶快把它买走。
所以其实本来不买水果,一看到是老人家卖的,所以去买;再来也珍惜这些食物
,不要把它糟蹋了。所以我们可以从她的存心仁厚来观察。
再来,从谦卑的态度,我们看到稻穗愈丰满,它就垂得愈低。所以海纳百川
,而大海却是跟百川比起来最低下的位置。所以孔老夫子一生教化了这么多的学
生,但是孔夫子说他一生的言论述而不作,代表夫子非常的谦卑,他说:我所讲
述的这些道理,都是古圣先王、都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下来的。非常谦虚,也
唯有谦虚才能跟道德相应。所以我们可以从第二件事谦卑来看。那这一点我也在
澳洲学到了,因为卢叔叔就坐我的旁边,坐了一、二个礼拜,我还不识庐山真面
目。后来幸好有学那一句「事诸父,如事父」,我才懂得主动跟卢叔叔鞠了一躬
:卢叔叔好。不然我就当面错过,那可就差很多了。而从这一件事也深刻体会真
正有德行的人看起来怎么样?平易近人,非常谦卑。所以我往后在进入一些新的
团体,绝对不会被人家骗。因为我们年轻人,假如听一些人讲得天花乱坠,我又
跟哪一个官员很熟,我这家里有多少财产、事业做多大。一般的年轻人一听会怎
么样?怎么这么厉害!很有可能都被带到错误的方向去了。所以第二点是谦卑。
第三点必定是以身作则,都是讲到一定做到,甚至于是先做到了才说出来。
所以做到以后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叫骗人。那
我们要作圣还是作贤,就不要作骗就对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所以必然时时要提醒自己以身作则,要能够先从修身做起。李炳南老师,我
曾经去过他的纪念馆,也感受非常的深刻,老人家确实处处都以身作则。他的衣
服穿了几十年都没有换过,当我们去看到衣服确实看起来还是非常整洁、朴素,
那种惜物的态度都是做出来。那看到老人家的内衣跟袜子都是补了又补。所以外
面看得到的部分都很整齐,代表对人的尊重;里面看不到的部分,都尽心尽力再
把它修补,代表对东西的惜福态度。李老师的学生多不多?多!送他的衣服多不
多?多!但是他拿到了这些东西都送给他人,时时都看到别人的需要。
李老师他活到九十七岁才往生,到九十七岁还在讲课。他的学生就对他老人
家说:老师,你都有这么多学生了,让我们帮你讲就好了,你就不要再这么样的
辛劳。因为老人家九十七岁讲课是要好几个学生一起把他怎么样?扛上讲台。结
果老人家说:众人要我讲一天,只要我活着,活一天就要尽力讲一天。所以这样
的态度确确实实都是以身作则。李老师有一首诗写到「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时时刻刻不忘这一颗帮助众人的心,全怜这些暗
路的人,找不到人生出路的人、智慧无法开显的人,他都是这一分怜悯之心;但
能光照远,只要能够让他们的眼前出现光明;不惜自焚身,不惜燃烧自己照亮别
人。所以老人家演出了牺牲奉献的精神。
而他的学生释净空教授也是「师志如己志」,把老师的志向也完全当作自己
的志向。所以我的师长已经八十岁了,他还在世界各地为了宗教的融合,为了世
界的和平,还奔波不断。有一次老人家在讲课的时候提到,他说:你们这些年轻
人要发出利益众人的心,我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全世界奔波;有没有哪一位年轻
人愿意出来多做一些事情,多为这个社会、国家、世界多做些事,你们假如愿意
,我老人家都愿意给你们磕头。所以当时候听到师长这样的谈话,我们做学生的
确实感到非常的惭愧,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指导,我们应该珍惜。
「师志」,老师的志向要当作自己的志向。所以虽然自己能力不好,但是也
要尽力去依教奉行,就起了一个念头,一定帮师长多做一点事。结果后来过没有
多久,深圳就邀请我过去演讲。所以确确实实一个人所处的境界,完全是他的心
去招感来的,能感是真心,所感是境界。所以从三月份以后,我就到各地飞来飞
去了。确实在目前的社会,目前的世界,有太多重要的事都需要我们真心去付出
。在家庭,在很多的团体、很多的国家之中,都有刻不容缓的事要做。而要让这
些事情能够圆满,一定要我们怎么样?发出愿心才行,相信「人有善愿,天必从
之」。所以有这么多好的长辈给我学习,我的内心很欢喜,也非常战战兢兢,因
为不能自己做不好而让这么多的老师、长者,辜负了对我们的教导。
我在前年曾经在台中住了半年,刚好杨老师带着我去拜见徐醒民老师,徐老
师也是快八十岁了。当时候因为正值过年前夕,所以街道很拥挤,尤其经过一些
菜市场,所以晚到了一、二十分钟。当我们才开到徐老师的家里的小巷子都还没
到他们家,他早就已经在巷口等我们,因为他怕我们怎么样?找不到。就看着老
人家恭恭敬敬站在那里等,我当时候印象很深,学问绝对不是说出来的,学问是
怎么样?真正做出来的。所以要以身作则。
很多次因为杨老师必须在大陆各地奔波处理很多事务,有时候刚下飞机十点
、十一点,因为一回来大方广又有很多事务,老师连休息都没有就马上又开始工
作,常常要再忙到二点、三点。又有一次因为感冒,身体有点难受,但是工作量
太大,也没有休息,结果熬夜熬到四点多,感冒好了。被什么治好了?浩然正气
会消毒。所以我们北京就流行一句话叫熬夜会治感冒。不过这个要因人而异,一
定要是为圣贤、为众人才有这个效应,不然会没效!这都是长者给我的榜样,我
时时都放在心上。
我也很珍惜可以亲近仁德之人的机会,所以我跟卢叔叔真正在这一段时间见
面的次数可能五只手指头都算得出来。可是只要我一回台湾,我掌握机会去亲近
他,常常他一天讲话的时间绝对不会比我少。有时候跟到晚上,这卢叔叔在跟一
些年轻人谈话,声音都有一点沙哑了,但是还是不疲不厌。所以确实仁德之人都
是能做到以身作则。当我们从这里去判断,我们就可以确定这样的人会是好的学
习榜样,会是好的同参道友。那我们接下来看经文,一起把它念一遍: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我们来看第一句,「亲仁」第一句是『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诸位朋友,这句话您现在能不能感受得到?确实!但是「仁者希,流俗众」是
一个结果,结果抱怨没有用,必须把原因找出来。为什么现在是流俗众,仁者希
?因为失教了,没有圣贤教诲,不明是非善恶。所以纵使现在是流俗众,其实他
们也都是受害者。所谓「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那现在
要怪谁?我们再怪上一辈,上一辈说:我也没学。然后再找上去,还要不要找?
统统别找了!从哪里开始?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不能再让圣教埋没,要让它彰显
,让它能够照亮这个人间。
所以因为失教了,再加上外面的污染程度愈来愈严重,所以叫内无基础,外
力量又很大,内外夹攻,必然是兵败如山倒。所以现在大家都是不要先看谁流俗
众,先要把自己的双脚怎么样?马步要扎稳,先保证自己不会随波逐流。等你双
脚都站稳了,双手就可以拉别人,可以扶别人。把我们的能力慢慢都增强之后,
就能够把影响力从修身再来齐家、治国、平天下去发展。我们要有信心,只要真
正把圣贤学问扎根扎好的人,绝对不会随波逐流,他绝对可以从一个人转一个家
,转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所以当我们教到「流俗众,仁者希」,我们会跟小朋友说在现在这个社会你
都不丢垃圾,但是别人有可能会丢垃圾,所以从小就要让孩子有「学为人师,行
为世范」的态度。而且要告诉他们,五加二绝对不能等于零。什么叫五加二等于
零?这是一条很普遍的数学题目,你们有没有做对?五加二等于零,有时候还会
小于零。就是在学校上课上五天,礼拜六、礼拜天回去又看电视看到半夜,隔天
又睡到中午,那两天一抹,有没有进步?能够不进不退还有点欣慰,大部分怎么
样?退了,小于零。
我们有跟小朋友讲,小朋友听了之后都怎么样?哈哈笑,笑完之后就告诉他
们,我们绝对不会像这样,我们回去要做其它小朋友的榜样,而且还要做父母的
榜样。所以这些孩子也很争气,回去照常六点半起床,七点开始朗诵《弟子规》
。有一次妈妈刚好怕他睡不够,没叫他,当他走出房间的门看客厅的表已经超过
七点,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所以孩子的态度习惯成自然,而且那一个哭不只是因
为没有读《弟子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他没有听老师的话,因为
他们对老师怎么样?非常的尊敬。所以「流俗众,仁者希」,我们了解到这个实
际状况,也要常常砥砺自己,提升自己。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果然是仁者,一般的人见到他都会
有敬畏之心。所以在《论语》当中学生形容看到夫子「望之俨然」,远远看到老
师非常有威仪,让人家望了就会生起恭敬之心;「即之也温」,真正靠近老师跟
老师研讨学问,会觉得老师的感觉很亲切。因为孔夫子,仁德之人都是处处替人
着想,处处讲的言语都是要开人的智慧,所以当然会深刻感觉老师为他着想。所
以即之也温。所以「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他的言语绝对不会有什么避讳
,都会很正直的讲出来,因为无欲则刚,所以我们的格言也有提到「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因为仁德之人绝对不是去求什么名、求什么利,所以他的言语都会
直言不讳的指导我们、帮助我们。那「色不媚」,这个媚是指谄媚、阿谀,因为
他们无欲则刚,不求人,所以也不会摆出一副这种讨好的态度出来。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这个「亲仁」,我们也要了解到是
不是一、二个月来亲一次?要多久?时时刻刻。来,掌声鼓励,标准答案。那请
问一下,如何时时刻刻?你不能在走路的时候还拿着「弟子规,圣人训」,怎么
样达到时时刻刻?依教奉行,然后放在心上,整本经典熟读之后就能放在心上。
还有,中国文化把它浓缩起来可以有一个心法,只有三个字,我们就很好时时提
起来观照有没有在圣教之中。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哪三个字?「君,亲,师」。天
地之间最尊贵的就是天地君亲师,很多的省分现在的祠堂供的那个牌位还有天地
君亲师。
其实这些君亲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天地之德落实在立身,落实在齐家,落实
在贡献社会上。所以中国人对于君、亲、师特别的恭敬。而这个君亲师除了身分
之外,还有它本质的意义,我们只要时时告诉自己有没有「作之君,作之亲,作
之师」,这样你就能时时在圣道之中。那很多人说:我又不是企业老板,怎么作
之君?这个君是指以身作则的意思,是指领导,以身作则,也就是身教:再来作
之亲,这个亲是指关怀、爱护,把他当一家人看待,叫作之亲,爱护关怀;再来
作之师,师是代表教导,代表因材施教,这是教导,是言教的部分,也是抓住很
多的机会教育点。而君、亲、师一定可以解决所有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当人与人的问题可以解决,那人与社会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整个社会只是人
群的积累,所有对待人的态度你只要掌握到了,人与社会的问题就解决。那人与
自然一定可以和睦相处。因为孟夫子告诉我们「亲亲而仁民」,就可以爱护人民
,爱护众人;「仁民而爱物」,就可以这种仁慈之心延伸到对于万物的关怀、的
尊重。所以只要能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将是天下太平。所以我们在人与人当中
时时提醒自己有没有做到君、亲、师,用这样的态度道业精进很快。
但是我们现在也听到家长说孩子不好管,老师说学生不好教,老板说员工不
好带。那这些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儒家的一句心法,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一句话很有意思,它的典故来自于《中庸》。在《中庸》里面孔夫子提到
「射有似乎君子」,这个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我们看看射箭的时候把弓拉开来
准备发射,射有似乎君子,弓箭发射出去,结果没有打中目标,叫做「失诸正鹄
」。正鹄是指目标的意思。射出去没有射到目标,怪谁?「反求诸其身」,要怪
自己技术不好。结果现在的人是射出去没有射到,马上就说:那一支箭是哪家公
司做的?做这么差;这一支弓又是哪家企业做的?怎么做得这么烂。都没找到什
么?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孩子不好教,员工不好带,都没有反求诸其身。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家长觉得孩子教不好?就是没有真正落实
君亲师。配合得很好。君、亲、师。我们来看现在的家长有没有以身作则,有没
有?可能都教孩子要做《弟子规》,要孝顺父母。结果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可能又
不好,那小孩上行怎么样?下效。上行下效。我记得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有一
个地区他们有一个不好的风俗,就是父母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把他们背到山
上就放在那里,自己就回来。他的儿子看了很不忍心,都一直劝他,说不要把爷
爷放到山上去。但是他的父亲不听,后来他跟着父亲把爷爷背上去,放了以后正
准备回来,结果这个儿子就去把这个竹篓主动的捡回来,他的父亲就跟他说:那
个竹篓就放那里就好,你怎么还捡回来?结果这个儿子就对他父亲说:我要拿回
来,以后可以背你上来。这个儿子有没有智慧?有!他用这种善巧把他父亲的孝
心先唤醒一下,他也会顾虑到,那我不孝的话,我的儿子马上怎么样?学去了。
所以家长假如没有当好榜样,上梁不正下梁定歪。所以接触的人愈多,愈能深刻
感觉到家教真实不虚。
所以我们为人家长要先考虑到君有没有做到?再来,家长一定会说亲我有做
到了,亲是爱护,每天都尽心尽力赚钱给他花,是不是爱护?假如这个爱护没有
智慧,爱之足以害之,把他宠坏了,那还得了!所以闽南话提到「宠猪举灶,宠
子不孝,宠某吵闹,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宠查某子难落人家的家教」。你看地方
的俚语都含有人生很深的智慧,因为这一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都是去芜存菁
,一句话就可以让人生很大的提醒。
我们来看一下「宠猪举灶」,宠猪宠到牠跑到你的厨房,把你的灶都怎么样
?掀掉了,你看这句话多有道理。现在人养狗,没有把牠好好教训,都跑到床上
去那里摇尾巴,主人说:你给我下来!牠还不理你,因为牠知道你的底线到哪里
。狗都会探你的底线,那人会不会?所以你教育孩子一定要非常有原则,不然一
定会被孩子给你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猪都不能宠,人更不能宠。所以宠儿子他就
不孝。
我曾经听一个朋友讲,有一对夫妇养了六个儿子,高不高兴?六个都儿子!
养了六个儿子给他们买了六间房子,娶了六个老婆,一个人一个,统统都把他安
排好了,这样的父母伟不伟大?结果下场如何?没地方住。这样是爱护孩子吗?
害了。从小到大什么都帮他做好了,他只会生起一个态度,父母帮我做的都是什
么?应该的。所以到最后大儿子还有一点良心,在一个猪舍旁边盖了一个小木屋
给他们夫妻住,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告诉他们:告你的六个儿子。要不要告?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假如真的告赢了,六个儿子分配下去,每一个人养
两个月,这个养起来是什么结局?可能媳妇拿饭过来用丢的:赶快吃!本来退休
以后还可以活十年、二十年,结果去被六个儿子奉养之后,只能活三年,之后又
得癌症,每天气死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教育孩子要以德为本,这样才
是真正爱护他。
再来,我们看看「宠子不孝,宠某吵闹」。连太太都不能宠,因为宠了太太
之后,她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你上班上到一半突然电话响了,都会突然打了哆嗦
,会不会是我太太又有什么事情来了?到最后是事业、家庭都会搞得乱七八糟。
所以娶妻要娶什么?娶贤。现在的男人懂不懂?不懂。不能怪他们,他们又没有
学过「关雎」,没有学过《诗经》第一篇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为什么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居然是谈鸟,居然谈窈窕淑女,《
诗经》是中国一本相当重要的经典,为什么第一篇谈关雎?有大学问。五伦之首
,五伦当中最关键的是哪一伦?夫妇。所以第一篇文章就谈夫妇之道。为什么要
用鸟来告诉人?都有学问的。我曾经就问初中生,我说:窈窕是什么意思?他们
有一个女的初二生,她就回答:身材姣好的女性。我说圣人的意思已经面目全非
。你不能怪她,因为她走出去很多瘦身广告都用窈窕,似是而非,所以也不能怪
他们。窈窕是指非常有贤德的女性。
那为什么「关雎」摆在第一篇?因为这个关雎牠找到一个伴侣终身不换。所
以因为人很好面子,假如你直接告诉他:你怎么可以把你太太冷落了。他会回答
你:你管我这么多。是不是?但是你用这个诗词告诉他:你看,这个鸟类都不愿
意背弃牠的伴侣,我们当人怎么可以连鸟都不如?用这个方法,他假如有惭愧心
的,马上知道收敛;假如没有惭愧心的,你也没有跟他结怨。所以为什么《诗经
》里面有这么多虫鸣鸟兽的名称,都是用来譬喻,用来唤醒人的性德,唤醒人的
良知。所以找伴侣要找贤德的人。
在「关雎」里面又提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这个荇菜是在祭祀祖宗的
时候,要放在祭祀的祖宗面前。那这些荇菜谁去采?媳妇去采,这很有意义。代
表好的媳妇去采这个荇菜来祭祀祖宗,以让祖宗在天之灵都能觉得很欣慰。因为
娶了一个好媳妇可以旺三代。但是娶了一个不好的媳妇,那老祖宗要垂泪三代。
所以娶太太、嫁老公很重要,所以婚礼是中国礼仪当中最怎么样?最慎重的,原
因在此。所以太太不能宠,先生也不能宠。「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就是你把先
生宠坏了,他在外面流连忘返,你在家里孤枕难眠,独自哭泣,这样就很不好。
最后,女儿怎么样?也不能宠,因为把女儿宠坏了,嫁到别人家的家里,很
可能搞得人家鸡犬不宁、还有鸡飞狗跳。所以教女儿是大事。现在很多年轻人嫁
出去脾气很大,三天两头脾气一来就说:我要回娘家。结果一回娘家,她的父母
居然跟她说:没关系,回来,父母给你当靠山。有没有这种情况?这么做是不是
爱孩子?是不是?不是!女儿这一生要为人妇、为人母,一定要学习懂得忍耐,
懂得在境界当中去考验。假如一考验马上就退回去,那她这一生该学的这一些学
问她就学不到。所以说女儿不能宠。
我记得小的时候,曾经外公、外婆到我们家来,而外公外婆到我们家来的次
数非常的少,几乎十只手指头都算得出来。那每一次我的外婆走进我们家来,然
后我就看着外婆握着我奶奶的手,边走就边说:我这个女儿嘴巴不够甜,我这个
女儿动作又很慢,我这个女儿有很多缺点,就一路把我妈妈的缺点都一一数落出
来。结果当两个老人家都坐下来,我的奶奶就说:这个媳妇好!哪里好又哪里好
。我在旁边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什么意思?现在懂了。自己家人的不好要自己
先说,自己女儿的好留给婆婆说。所以「人情练达皆文章」,而这些人情练达往
往都在这些长辈、这些已经有很多人生历练的长者身上才学得到。所以我们年轻
人要注重伦理,一定要敬老尊贤,不然人生会吃大亏。
所以父母爱护子女的方法也要对,才是真正做到亲。再来要做到什么?师,
该教导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有些父母教育敏感度太低,该教的时候都没
教,慢慢的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就为时已晚。所以父母为什么教不好孩子,因为
时时没有拿什么来观照?君、亲、师。相同的,长官为什么不能把员工带好,为
什么?可能我们只是因为有这经理、总经理之名,但是没有以身作则,底下的人
服不服?很难服气。再来,除了当经理之外,有没有把员工当亲人看?假如没有
,这个工作气氛好不好?不好,好像每天像机械式一样去上班。所以我们当主管
的,比方说到哪里去玩了一趟,可以买一点当地的名产请所有的员工一起来分享
,他们就会觉得这个上司领导人处处想到我们。把一个公司的气氛经营的就像家
庭一样,这是做到亲。再来,做到师,新进的员工都有很多不懂之处,我们当领
导的也要处处提携、处处指导,当都能真正做到君亲师,相信员工会对你非常信
服、非常尊敬。
最后,老师要教好小孩也要以身作则,做到君;也要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小
孩一样,做到亲;最后该指导孩子的时候尽心尽力,做到师。相信只要把君、亲
、师做到了,都一定可以教好学生,教好员工,教好自己的小孩。所以我们只要
时时用君亲师去观照自己,相信你的道德学问会愈来愈提升。这一节课我们就说
到这边,谢谢。
细讲弟子规
第四十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02月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讲到
【能亲仁。无限好。】
这个『亲』是时时刻刻,最重要要记住圣贤的教诲,不可以松懈。只要常常
拿这「君亲师」起来观照自己有没有做到,相信:
【德日进。过日少。】
相信人与人一定往愈来愈圆满的一个境界去发展。上一次也提到只要领导者
,只要父母、老师能够遵守君亲师,一定可以把员工、把孩子、把学生教好。相
同的,今天同事之间可不可以作君亲师,可不可以?可以。同事之间,我们都能
够遵守公司规则,以身作则给他看,这就是「作之君」;再来,同事之间常常互
相关怀、互相照顾,有什么好吃的,你都会毫不吝啬跟他分享,让他觉得你把他
当亲人一样看待,这也是「作之亲」;当他有什么不明白,而你有很丰富的经验
,我们也很慷慨的指导他,这是「作之师」。所以同事之间要圆满,也是可以用
君亲师来自我观照,相信您一定可以在这个朋友的心目当中,是非常重要、非常
有影响的一个他心目中的好朋友。
那对于父母能不能作君亲师,可不可以?对!所以「大道不器」,真正宇宙
的大道绝对放诸四海皆准。因为人老了之后,有时候没有熏习圣贤教诲,反而老
年会很贪,所以孔夫子才告诫「老者戒之在得」,患得患失。所以这个时候就很
需要为人子女好好的引导,劝他放下这一些执着,放下执着。当你要劝他放下这
些执着,他的身心才会愈来愈愉悦。所以人老了是不是好命,绝对不是只看他吃
得好不好,而是心灵有没有提升。当我们要当父母心灵的好老师,一定要先做到
君,以身作则。不然父母一定会说:你都这样了,还讲我。再来,一定要尽心孝
顺,那父母对我们的信任就愈来愈高。当父母那么信任你,他要听谁的话?当然
听你的。所以你就可以适时的给予他们引导、开导,也是作之师。用君亲师时时
观照自己言语行为、起心动念,那就是真正时时亲近仁德,亲近圣贤。那就『无
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当我们不亲近仁德之人,又是亲近一些小人,那可能就会受到影响,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人对于环境的选择至关重要。诸位朋友,您的孩子
会不会选择良师益友?会不会?我们曾经跟初中生演讲,就提到有三个朋友一起
出游,到海上旅游。刚好遇到大风浪,结果船沈下来。幸好三个人祖宗有德,没
死,漂到了一个荒岛上,三个人在那里相依为命。突然在这个沙滩上发现了一个
神灯。诸位朋友,看到神灯要怎么样?幸好他们有读过《阿拉丁神灯》,把它擦
一擦。结果这么一擦,这精灵出来了,他说:主人,我给你们三个愿望,不过因
为你们有三个人,三除于三等于一,一个人一个。结果这第一个因为他是开计程
车的,他说我每天早也开晚也开,很辛苦,我的愿望是可以有好几台计程车租给
别人,我当老板。这个精灵说:小事一件。他就回去当他的计程车老板。第二个
在超级市场当雇员,有时候还要三班轮值,半夜还要值大夜班,所以他说当这个
也很辛苦,我希望能够自己拥有一家便利商店,我当老板请人家来做。这个精灵
说:小事一件。怎么样?就回去了。第三个人想了半天,平生无大志,只求六十
分,也没想过要干什么,所以都没什么愿望,整天悠悠放任。他突然就想:我没
什么愿望,不过这个荒岛也不错,但是我一个人在这里太寂寞了,我希望他们两
个回来陪我。有没有听到两声哀号?
很多的孩子听了都哈哈大笑,我们就问他:请问你旁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会
把你拖下水?突然这些孩子都左看看、右看看,你们有没有判断的能力?他们被
我们问住了,也不知如何是好,我说:你要有判断好坏朋友的能力就要学什么?
《弟子规》。《弟子规》是照妖镜,《弟子规》也是显圣镜,好朋友、坏朋友一
看便知道。只要用《弟子规》去衡量看看,他能够落实个三成、四成都不简单。
《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所以自己的德行还没
有相当稳固,对于这一些比较没有德行的朋友,我们要敬而远之,能不能骂他?
不行。「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我们还是敬而远之,好好先修养
自己的德行。外在的小人易防,内心的小人怎么样?难防。所以我们不能再认贼
作父,现在要下定决心,决不干这种事。我们认什么贼作父?烦恼贼,烦恼习气
。它厉不厉害?明明就不想生气它又来了,明明就不想贪,它又什么?它又上来
了。
所以我跟很多朋友说到,好像我们背着一包的垃圾,明明是臭气冲天,背了
几十年,突然有一个人跟我们说:那一包是垃圾,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真的吗
?看看,确实也是垃圾。突然又想可是我已经跟它几十年,我又不舍得把它放下
,就在那里挣扎。所以「观心为要」,处处观照自己的心有没有不恭敬?有没有
贪婪?有没有懒惰?有没有不慈悲?一看到了这个贼,马上怎么样?修正,绝对
不让它继续嚣张。这样就能够把小人真正彻底赶出去。我们接下来看第七个单元
「余力学文」。我们把经句念一遍: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
所以这句话已经点出来,一个人的学问要增长,必须『力行』加『学文』。
这叫解行相应,这个太重要,解行相应。「解」跟「行」就好像两个轮子,假如
只有一个轮子,车子就推不动,一定要两个轮子一起很协调的动起来。假如只有
一个动,一个坏了,会有什么结果?我们看到经文上写的不力行,只是学文、只
是看书,甚至于只是得到很高的学历,这样的下场是什么?『长浮华』。你看那
个六、七岁的孩子,我去教他们《弟子规》,说:今天老师教你们《弟子规》。
他们马上:我们都学过了,都会背了。头都怎么样?你看傲慢要不要学?自己就
来了。所以要谨慎,一开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问一定要做到、要力行,不然
会长浮华。
所以曾经也看到一篇报导「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为什么学历都
那么高,看过的书那么多,结果连做人都不会?因为这些读的书拿来干什么?考
试用,跟生活脱节。所以哪一个学历的离婚率最高?可能是硕士、博士离婚率最
高。为什么书念多的人反而连包容、连宽恕、连爱护别人都不会?问题在哪?书
给了他什么?长浮华。他觉得我学历这么高,你都得听我的。尤其假如他又是电
脑博士,整天都跟电脑为伍,所以电脑很好管,按下去它就得这样给我做。这一
个方法对人行不行?绝对搞得众叛亲离。所以「余力学文」,学了文一定要去力
行,不然会「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他也很认真,只要听一句他就做一句。可是在这个过程他没有
继续学习,没有继续修正,有可能会『任己见,昧理真』。比方说他学「孝」,
他说要孝顺,所以爸爸妈妈交代什么事,我就做。他爸爸叫他:跟你太太离婚。
好,做。那不对!太太假如没什么过失,只是跟公公婆婆处不好,能不能把她休
了?不行,这样没有道义。当你真的把她休了,这对你父母可能陷他们于不义,
到时候街坊邻居整个社会又不知道怎么说你的父母了。因为「不教而杀」,都没
有好好教她,以前是把她杀了,现在是就给人家赶出去,这是很残忍的。
所以你要「学文」,才知道这个「顺」是父母对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意去
做,让父母觉得你很懂事;当父母的方法不妥当之处,我们要顺势而为。当然也
不要马上顶回去,可以用迂回战术,等父母比较理智,我们这个时候要赶快「亲
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所以父母这个「顺」,绝对不是说什么都照
做。但是他没有继续读书,没有继续听这些善知识讲课,他有可能就会「任己见
,昧理真」。所以学问必须力行加学文,解行相应。因为你行得愈彻底愈帮助你
理解,那你理解得愈深行的就愈到位。而且这个解行,这行是枢纽,当你有所力
行,你才会有所感悟。
所以学一条就要做一条。诸位朋友,您假如不相信,你拿一本《弟子规》,
你挑十句,你说我这半年绝对要把这十句做到,当你真正在半年之内把这十句做
到,你突然会觉得其它几句你也做到。因为这个行会开你的悟性。当我们学到「
缓揭帘,勿有声」,连做一点小动作都会去体谅到别人的感受,当你做得彻底,
这个动作内化成你的存心。当你时时替别人着想,你就从做一句《弟子规》变成
做几句?你可能好多句都突然体会过来。「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因为你真正做到这一句,你的恭敬心、你的细心、你的体谅的心就提升了。所
以要老实!你不要一开始说:这么多句我实在做不完!你只要领会一句,马上力
行,力行才能够让我们法喜充满。所以要解行相应。我们接着看下一句: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所以这句很重要,读经书的时候必
须要很专注,要能专心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第一节课跟孩子上课就会很慎重
,先要求他们读经以前一定要坐有坐相,书一定要摆正。当他是用恭恭敬敬的心
去读,一开始是这个态度,养成以后终身不改。假如第一次上课就坐的歪七扭八
,边坐的时候眼睛还飘东飘西,那就很难得到真实受益。
我们会跟小孩子讲,告诉他们这一本《弟子规》怎么来的,就告诉他:这个
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出来,而且还是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用了很大的心,从
生活面把它整理出来,所以这一本书成就得来不易。除了这些古人的帮忙,还要
杨淑芬老师亲笔把它写出来,你们看写得这么工整。我们不好好学,就对不起这
一些长者。除了杨淑芬老师把它写好,还要从很远的地方把它运过来,才能交到
我们的手上,我们要好好爱惜。所以有一次,有一个小朋友把另外一个小朋友的
书撞掉下去了,这个小朋友一捡起来赶快把书拍一拍。所以这个叫先入为主。假
如你送他书的时候,说:这个人家免费的。你还用扔的扔过去,那你的孩子会不
会尊重书?不可能。所以我们都要处处引导,处处以身作则。
坐都坐好了,对书本恭敬。接下来告诉他们:学问一定要靠平常不断的积累
。有一句成语叫「滴水穿石」,石头硬还是水硬?石头。那为什么石头这么硬,
居然水可以把它穿过去?为什么?因为它的不断一滴接着一滴,可能到十万滴、
百万滴,甚至于更多的时候就能够把它穿过去,以柔克刚。所以这个「滴水穿石
」就好比我们求学问,一字一句都要认认真真把它学好、把它读好,到时候你的
学问就可以有穿石的力道。所以就告诉小朋友,我们这一只手叫滴水穿石手,每
滴一滴,石头快要被我滴破了,我的学问就在这一只手不断专注着指着我念的字
当中,每一个字我都把它记起来了,我都把它领会了。所以在读经当中我们都是
教孩子,眼睛看书,手指着书,嘴巴跟着念,心也要在,心眼口还有手统统都要
专注用上。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现在求学问也有一个很大的忌讳,
但是现在人都很贪多,好像觉得多就一定好。那不见得,因为多就会乱。所以在
《礼记.学记》里面有提到一句教诲「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一次让他
学一大堆东西,也没有顾虑到他有没有囫囵吞枣,到最后一定会学不好,甚至于
会觉得不想再学了。你看现在很多孩子一学三、四个才艺,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厌学。所以学东西、求学问甚至于求世间的技能都要专而不能杂。
所以杨老师学一个书法学了四十一年,杨老师教书法光是「永字八法」那个
第一个点一定要让孩子点几千点,才可以再下一个动作。现在的书法家是不是这
样教?很多书法界的说:你只要来学三个月,保证你能得奖。要不要去?我们要
冷静!他是用什么心境学艺术?急功好利。我们的书法是拿来修身养性,是心法
。所以一开始用这样的态度让孩子学都是功利,铁定跟艺术背道而驰,所以确确
实实我们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所以艺术当中,当这一个点能够把它点好,他的
耐心、他的毅力就在这个过程磨出来。他每一个基本功都能够扎得很扎实,一个
人基础好了再求发展才不会败丧下来;假如基础没扎好,发展的愈快愈怎么样?
愈危险。
所以杨老师虽然学了书法,而在这个学书法的过程,她懂得了每一个字都有
结构,怎么样才看起来非常工整。由这样的态度,当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
提起这种观照能力,事情要怎么安排,看起来才不会乱掉。还有在写书法当中,
她的定力怎么样?成就了。而当定力成就了,她对人还有处理事情就能够有条不
紊。所以学艺术终究的目的还在提升道德修养。所以孔夫子才说「志于道,据于
德,依于仁,游于艺」,而游于艺也不离修道德,也不离养一个好的心性。那当
杨老师再去学其它的艺术,比方说学国画、学篆刻,因为她已经在书法里面对于
艺术有很高的敏感度,所以学其它的艺术速度都比别人快很多,甚至于学电脑也
很快。因为那个定力、那种耐力已经养成锲而不舍,今天不把它搞懂就不去睡觉
,所以杨老师的电脑也进步很快。我们这些年轻人跟在她旁边都觉得相对失色,
有这样的长者鞭策我们。所以要专注。
「方读此,勿慕彼」,学艺能还有读书也如此,要把一本书读好了再读下一
本。所谓在宋朝的时候就有提到,赵普跟宋太祖赵匡胤说,他是以半部《论语》
就帮他得天下。所以书要不要很多?最重要要掌握纲领,要能好好落实。后来赵
普说:接下来我只要再用半部《论语》就可以帮你治天下。所以学习东西切忌,
不能贪多,还有不能贪快。你太躁进,那个心根本都很浮动,跟学问不相应。所
以曾国藩先生也说到心上不可无书,但是桌上不可多书。你不能听完课以后,知
道中国文化很好,把你书柜里面所有的四书、五经统统搬下来,立定志向这一个
月统统把它看完,一定会看得很吃力。要掌握纲领,先把哪一本学好?所以「此
未终,彼勿起」。
那很多人他听完之后就说,那我的孩子以后什么经都不用背,就背《弟子规
》吗?不是这个意思,《弟子规》不是背的,是要不断重复提醒,要让他扎扎实
实的扎根。当他还有在念其它的经典,继续念,《孝经》、《论语》都可以念;
但是这种生活教育、德行教育,每一天都要重复提醒他。因为读经是训练定性,
而《弟子规》是让他的言语行为能够循规蹈矩。当他循规蹈矩跟这些经典就会暗
合道妙。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所以读书有所计划,但是你也不要
排得很密,让自己很有压力,那「宽为限,紧用功」,要时时督促自己用功一点
。但是假如学习的时候打瞌睡怎么办?在《三字经》有提到「头悬梁,锥刺骨」
,这是古人用的方法,他把他的头发跟这屋顶上的柱子绑在一起,等他打瞌睡马
上怎么样?整个头发抓起来,痛得都睡意全消;另外一个读书人是拿着一个尖尖
的东西,假如打瞌睡,马上往大腿怎么样?你不要教你的小孩,到时候说蔡老师
教的。
古人有这样的一个决心,当然小孩你不能让他伤害身体,你可以教他打瞌睡
的时候,赶快用冷水洗把脸,可能精神就好一点;或者可以让他在书桌上摆一个
孔子像,打瞌睡看到孔子不好意思,继续再读,方法因人而异。或者你家里已经
有很好的读书风气,亲人之间互相督促提醒,早上谁先爬起来,赶快叫其它的人
起床。我们有很多老师,他们早上起床都是放《弟子规》的读诵带,叫起床号。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当我们能够解行相应,可能本来觉得困
难的事情,都能够迎刃而解,因为有智慧就不怕没有好的方法。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所以学问学问,也要学着怎么问?
但是问也要问对人,一定要他学有专精,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能
不能来问我怎么煮菜?那就问错了。可以问我怎么煮面,为什么?因为我到海口
去,孤家寡人,叫「中馈犹虚」,只有一个人生活,所以扫地、洗衣服、拖地、
煮饭,啥事都自己干,就在那个干的过程当中,突然习劳知感恩,想到了谁?母
亲真伟大。那在煮饭的时候,因为每天都很忙,所以必须要强调效率,所以只能
煮面。每一次烧了锅水,然后一些菜切一切怎么样?全部什么?只要二十分钟到
三十分钟就可以端出一碗面,上面再给它加一个芝麻酱下去,这样我就心满意足
,叫知足常乐。所以在那一段时间就学煮面。不过后来因为很多朋友聚在一起工
作,就比较没有去煮面,大家会互相帮忙。
所以问要问对人,很多朋友他在问人的时候,往往都会问那一些会认同他想
法的人,有没有这个倾向?明明自己就很放不下,然后都去问那些很执着的人,
然后就会觉得:你看我应该也没有错。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往往都很怕问那个一针会见血的人,而那些反而都是真正能利益自己。所以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只要你肯有这一分学习心,这一些有德
行的人、有学问的人他一定会不吝啬告诉你。你疑惑愈来愈少,就好像乌云都散
开了,就会心智清朗,智慧会放光明。所以是「就人问,求确义」。我们接着看
下一段经文,一起把它念一遍: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
。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最后一句很重要,你们念到最后一句要抬头挺胸,『勿自暴,勿自弃;圣与
贤,可驯致』。那这一段经文,最重要要自己经营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不能你
修学、看书的地方乱七八糟,这样你坐下来心能不能稳定?不能。所以要『房室
清,墙壁净』,你一走进去就会觉得很清净、很舒服。所以『几案洁,笔砚正』
,真的,人的心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环境清净,内心也会清净。几案洁
,笔砚正,所有的东西也要物有定位,当你要用的时候,心才不会很纷乱,或者
找半天。
『墨磨偏,心不端』。其实我们任何的举止都会影响内在的心境。比方说「
立端正」,人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会不会胡思乱想?比较不会。假如他是站侧一边
,假如是站这样,你就会觉得他的心在怎么样?不知道,晃来晃去,不知道在动
什么歪脑筋。所以你磨墨这样磨跟磨墨放一边磨,一不一样?心境都会不一样。
所以做什么要端正,不能歪一边,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境。所以他站跟坐都坐不
好、站不好,他的心会愈来愈散漫,愈来愈傲慢。所以我们自己要先要求自己坐
正,然后磨墨的时候也要坐端正。所以「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写字的时候也要恭敬去写,不然当我们每一次写字心
都很散乱,那学问就在这一颗心的境界。假如每一次写字都很纷乱,可能学问都
在一点一滴当中下降。所以「字不敬,心先病」。现在很多小孩写字,这笔记本
都歪一边,很奇怪!他歪一边还可以写,这还不是少数。所以往后他们写字就一
定书要歪一边,那到时候可能眼睛都会怎么样?久了都斜视了。所以这要适时指
导,写字要书放正、笔放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这也是动物归原,这个书本放在哪
里把它放好,看完之后再放回去,下一次要看就很快可以找到。我们曾经去参观
李炳南老师的书房,他的书房书籍非常多,每一本都摆得整整齐齐。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所以你放好之后,什么时候要拿都
方便。然后对书也要很爱惜,「有缺坏」,要赶快把它补好,因为古代的书都不
易得到,所以他们都倍加珍惜,一有坏掉的,赶快把它修补一下。现在的印刷术
很发达,但是也不能因为发达,我们就不尊重书本,不爱惜书本,这样也不对。
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书套让书不至于会脏掉,或者我们做好书柜,让书的寿命可
以用很久,这都是对书的爱护。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不是好的圣贤书,一定不能看。因
为我们也提到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这个小人不单是人,还指什么
?书本。为什么宁可终年不读书,也不能一日近小人?就好像一滴清澈的水,滴
了一滴墨汁下去,多久?可能不到一秒。你要再花多少时间把这一滴墨汁清出去
?可能要十倍的时间,可能要百倍,甚至更久的时间都不容易,所以防止污染特
别重要。要防自己的污染,也要防孩子的污染,所以也要有判断力什么书绝对不
能看,最保险的一定要先读几千年印证真理的经书去看。那孩子看电视绝对你要
帮他把关,不能看一些污染的节目,一些杀盗淫妄的节目,这个我们要做好。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也要自我期许,常常自我砥砺
,要有信心,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透过我们精进不懈,一定可以契入
圣贤的境界。那当然根本在信心,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再来还要对谁有信
心?对圣贤人要有信心;再来?对老师有信心。你要对你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你
要对所有的亲友有信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本善之心。还有也要对我们「大方广
文化公益网」有信心,因为我们刚开始去做的时候,这一些同胞都很害怕我们会
不会做两天就走了,我们都安慰他,我们这个一做一定会做到底。所以我们是同
舟共济。在今年我们已经要成立网路学校,所以会有很多《德育故事》,还有像
《五种遗规》,还有四书,这些课程我们都会安排在网路学院。那时候大家可以
一起熏习,一起深入圣贤教诲。所以大家要有充足的信心,所谓「德不孤,必有
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最后还有一句,要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所
以要学也要教。
诸位朋友,我们可以从自己的修身做起,进一步去付出,在我们的家庭,在
我们的社区,我们可以一个礼拜教孩子一次,难不难?不难。已经有很多参考资
料可以用,那做什么事只要顺势而为,都不会太复杂。所以来三个教三个,来五
个教五个。有一些好的家长,他很愿意跟孩子一起学,我们可以透过这个机会跟
他再做一些家庭教育沟通。沟通觉得大家一起学习很好,相观而善,可以互相观
摩,就可以把这些家长组织起来,固定每个礼拜在一起研讨一节课,长期熏习,
他进步了,你也怎么样?进步了。所以很多事都可以水到渠成,我们不要操之过
急。
最后,我们在学习圣贤的学问,也要明白为什么要学圣贤?「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人生就是要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明
明德」就是让自己本有的本性善良能够彰显开来,所以是明明德。当一个人明明
德,有智慧了,自然而然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就可以亲民。这个「亲
」是指爱护,另外一个意思是「新」,新民,就是让我们身旁的亲友能「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什么日日新又日新?思想、观念、德行。当我们不断提升
自己,帮助别人到了极点,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能「止于至善」。
最后以一句孟子的教诲,我们来互相期许,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与人者,以
其存心也」。君子跟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他的存心,因为「君子以仁存心,以礼
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
我们时时以仁、以礼、以圣贤教诲存心,绝对会让德行不断提升。而且学圣学贤
会不会很痛苦?不会,因为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爱护你,更多的人礼敬你。所以当
我们能够不断用这个存心去面对身旁周遭的人,相信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工作环
境,甚至于我们的社会,将会愈来愈和谐、愈来愈团结。这一节课就讲到这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