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育儿三年的理念小结

12/08/26 14:39:28 标签:育儿 全职妈妈 理念 方法

一、做一个真正懂得孩子的教师或家长 

李跃儿五年前提出一个口号:教育孩子必须先从教育教育者(老师与家长)开始!她说: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成人的问题,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站着问题成人!而无数的事例证明:只要教育者转变了,孩子就会随之改变。

研究孩子”“懂得孩子是教育的根本,抓住了,所有的方法都是对的,抓不住,所有方法都是错的。实际上,目前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应试、灌输、望子成龙、拔苗助长等等,全都与抓不住根本有关。

李跃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正确的教育,这话人人都在说,但有多少人真正重视?尤其是,适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在多年的教育经历中,李跃儿还没有遇见过一位完全掌握适合孩子教育方法的教师与家长;而对什么是孩子,不但家长一无所知,就连学校的教师也几近空白。

幼儿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要了解他们就需要心灵的洞察和认真的聆听。我们要贴近地感受孩子,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每个幼儿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的树一样,它们会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我们的教育就是力求把孩子培养成符合他的特点和性格的人。

刚刚入园的孩子,突然没有了父母的陪同,孩子会缺少安全感,所以老师们最先做的是陪着孩子们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环境,面对孩子们的哭闹在态度语言声音上都不要表现出烦躁和否定,而是完全的接纳和耐心,让孩子慢慢认识到环境的安全,从而适应。或者让家长陪同几天,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环境,适应老师。家长和老师沟通,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如同朋友,孩子对老师的接纳会更快一些。孩子感觉自由和安全,没有焦虑和恐惧才会真正学会新东西。否则一个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的孩子,即使老师的课程丰富多彩,孩子也很难真正把心思放在学习内容上。

教师不能只是依照自己的意思设计活动及布置情境,而是要从观察儿童中得知他们的兴趣与需求,以及对他们有意义的事物,然后再去布置情境及设计活动,使情境能力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似,使活动能对儿童有意义而引发他们的兴趣与专注

通过观察,了解了儿童的特点和兴趣,再去因材施教。再去设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爱好孩子的课程。

 

二、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所有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成人的问题。孩子不会从出生就带来问题,孩子的问题大都是由于成人不懂得孩子、不理解孩子、对孩子的帮助不当所造成的,背负这些问题走向成熟的孩子必定会成为有问题的成人。(下面是我日记中的几段,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

小宸姑娘最近一段时间很少发脾气了,因为她已经接受了搬家的事实,接受了离开朋友的现状。但是两岁多的孩子,正如斯波克医生是这样说的:“他们既独立又依赖,既可爱又可恶,既慷慨又自私,既成熟又幼稚。他们一只脚踩在温暖安逸、充满依赖的过去,另一只脚却已迈入了独立自主、充满发现的未来。”

的确,斯波克医生太了解孩子了。两岁5个月的小宸姑娘似乎太急于想独立,对自己要求太高,追求完美,什么事情只允许做好做快,不允许做坏或完成的很慢。她玩拼图要求一次成功,稍微拼错就想扔掉;她堆积木要求自己堆得一块都不掉下来(的确她进步了很多,堆的城堡和小火车都非常像样),还不允许别人给她碰掉哪怕一块,一旦我们不小心碰坏了,她就会把所有的推倒说这坏了,那坏了,哭着发脾气。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步骤,我一般会从理解她的角度,说“对不起,把你的作品弄坏了。”她很快就会止住哭声去玩了,因为她的劳动被尊重了,她的城堡是作品,她被理解了。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失去耐心,尤其是她爸爸在家时,我一般是让她哭,因为我记得我看过一句话“孩子的情绪就像流水一样,是一种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动,它会来,就会走,关键是父母对孩子这些自然流动的能量的态度,大人应该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完全的接纳和认同,而不是去为了让她尽快停止哭闹而转移或者否定它,那样的话那种情绪始终存在……”而她的爸爸则看到我放任她的哭闹而心烦意乱,他认为孩子哭了就要立刻哄好,每次她一大哭,她爸爸只要在家总是说:“宝宝,爸爸带你去超市买东西好不好?”或者说:“走,宝宝,爸爸骑车带你出去玩沙子好不好?”每次,她都立刻停止了哭声,痛快地答应着好,跟着爸爸就出门了。就这样,暂时的哭闹停止了,那种真正引起哭闹的原因并不得而知,因为她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她就被爸爸给转移了,所以可能下一次同样的情境出现时她又开始大哭大闹。

最近,她在哭闹或发脾气的时候,总是说自己手或者腿或者脚痒,要使劲地抓;今天发脾气时又说自己的手很粘,洗了一次还说粘,但事实上她的手根本就不粘;她每次一哭就会说妈妈,可是我没有纸啊;每次是她自己玩着玩着不高兴了,扔了玩具。我们过来问一句,她就带着哭腔说妈妈,你不要生气嘛;有时候生气了,就说妈妈,我就要把玩具乱扔,我就要变成臭臭的小猪,我就要不好好吃饭……。偶尔一次也就算了,但是我发现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似乎孩子的心理上还是有什么压力。我找原因,其一是我们规定地多了,要求每次只拿一样玩具,玩完了收起来再玩另外的玩具。或许这些规定对她来说在心理上构成压力,每次当她不愿意收拾的时候,她就会担心妈妈会生气,所以自己感觉矛盾,先发起脾气来;其二是看巧虎看得太多,巧虎里面虽然通过小故事教育孩子,但是很多内容还是带有说教性质,还是带着很多的规定,这个小朋友不能做,那个小朋友不能碰的,给她造成了矛盾。比如从外面回来要洗手,不洗澡就没有朋友,在孩子的心里她牢牢记住了故事中的不洗手细菌就钻到肚子里,就会生病,不洗澡小朋友就不和她玩,她毕竟还小,还不知道变通,她视故事中的每句话都为圣旨,所以在现实中她就有很多的矛盾,她有时候不想洗澡,但是她怕失去朋友,所以每天她吃过饭就要洗澡,还要搓泡泡;其三,大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孩子发脾气时不能很好地保持冷静,时常对她大吼。让她感觉自己的这种发脾气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所以她自己发脾气时会感觉这痒那痒不舒服。前些天读孟迁的博客,其中有一句话好像是“其实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什么问题也没有。”

所以我每次在孩子发完脾气后都告诉她“妈妈喜欢不发脾气的你,也喜欢发脾气的你,喜欢收拾玩具的你,也喜欢到处扔玩具的你,你想收就帮妈妈收,不想收就不收,妈妈都爱你……”昨天当她看书时,她有个问题说错了,我说出正确的时候,她又不开心了,因为她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她不允许自己出错,所以她要把书扯开不读了,要把床上的毛绒兔子扔到地上去,我说:“妈妈喜欢发脾气的你,妈妈喜欢扔兔子的你”。她似乎不那么气了,坐在我的身上,揉搓我的头发,捏我的耳朵,我说:“我喜欢揉妈妈头的你,也喜欢捏我耳朵的你”。很快她的气消了,她和我继续看书。孩子所有行为的背后,其实最关心的是父母对她的爱,她可爱时父母当然爱她,她听话时父母更爱她,这些她比谁都清楚;她关心的是当她表现不乖时父母是否还爱她,如果她从父母的行为或语言中得到肯定的答案,她就会感觉开心安全,即使她耍脾气,扔玩具她也毫无负担,因为她从父母的言行中知道父母爱她;如果父母哪怕有一次在她不乖时发脾气了,她就会认为父母不爱她,当她再次出现那种不乖的表现时,她的哭闹和脾气都是矛盾的,她既怕父母不开心,又无法自己平静下自己的情绪,所以只有狠命地哭,哭够为止。……

谁天生就愿意对抗别人呢?谁愿意每天被别人唠叨呢?谁愿意被别人无数的“不许”压着还完全顺从呢?谁能做到,估计大人们没有一个能做到,那孩子也是一样,让我们从尊重孩子的需求角度,少说些不许,少设点规定,孩子就会以感恩的心和感恩的行为来回报你,孩子也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主动表达自己的正当需求!

 

三、成年人要擅用语言

蒙台梭利所说:“对儿童来说,成年人是令人起敬的,成年人的嘴唇就好像是一口喷泉,从那里儿童汲取着他必须学会说的词汇。成年人用他的行动向儿童展示着人的举止行为。儿童的生活从模仿他所接触的成年人而开始。成年人的言行举止深深吸引着儿童,以致几乎可使他着迷入神。儿童对成年人是那么的敏感,以致成年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支配着儿童的生活和行为。……—个成年人对儿童所讲的话就像刻在大理石上一样深深地印在儿童的心灵之上。由于儿童如此渴求学习和渴望爱,为此成年人应该仔细地斟酌他在儿童面前的所有的言行和举止。” 儿童乐于服从成人,但如果成人要儿童抛弃那些有助于他发展的本能时,他可能就不服从了。当成人为了他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要求儿童做出牺牲时,就好像阻止儿童的乳牙长出来一样,儿童必然会发脾气和反抗,这是儿童创造性的冲动和他所爱的那个并不了解他需要的成年人之间一种生死存亡的冲突的外部表现。

 

四、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它有许多个阶段,比如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动作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等。当孩子进入敏感期时,他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与学习的狂热,拼命吸收所遇到的所有事物,使之成为人格的一个部分。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五、平等与尊重

经常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朵拉探险记》《天线宝宝》《花园宝宝》《粉宝乐园》,这几部动画片里很少有成年人的影子,尤其在《粉宝乐园》里面,都是孩子们自己去发现新奇的东西,在左思右想搞不明白是什么的时候,大人-----贝贝鸟或者莫叔叔出现了,贝贝鸟那里是对孩子们发现新东西的欣赏和赞美,莫叔叔那里是与孩子们的发现相关的一个故事,以便让孩子们更清楚地理解他们所发现的新东西。成年人那里没有说教,是和孩子们一样的发现新东西的喜悦,和孩子们一起欢歌笑语欢声雀跃的庆祝。所以孩子们和成年人之间是平等的,自由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孩子发现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愉悦开心的,是主动探索的,成年人的态度是开放的,随时提供帮助的,因而孩子们的生命中很少有被强制做事情的压迫感,很少有做事情前先看大人们的脸色和表情的紧张感,很少有内心有欲求却害怕大人说不是好孩子的矛盾感。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可以负责,孩子在平等、自由,理解和尊重中学会了平等、自由、理解和尊重,这些东西恰恰不是纪律和规定所能强制教会的,因为这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孩子自己习得的东西,就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正常。但是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成人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氛围,理解和尊重也是单纯地要求弱小者的一方,那样的本能就会被人为地扭曲,孩子们做事情不是出于本能而是出于对成年人的威吓,出于对纪律和规章的畏惧,出于对长辈教导的好孩子的条条框框。所以等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的尊卑观念很强,他们表面上服从权威,内心里充满不屑,表面上对领导点头哈腰,背地里可能对领导怀恨在心,他们以小时候自己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下一代……

昨天在航海博物馆的儿童游乐园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但是后来Mike把小推车放下的那一刻还是让我感触很深。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是好心,怕孩子们在里面玩会有危险,所以总是在里面走来走去,工作的需要他们总是穿着严谨的制服,面无表情地来回巡逻,不时提醒一下孩子这或那危险,要小心。Mike推着一个小推车走,正好那个工作人员过来了,孩子就把脸转过去,盯着看那个阿姨的脸色,那个阿姨一直面无表情地直视着前方,孩子盯了她足有一分钟,她都没给一个微笑或欣赏的眼神,所以Mike最后把玩得正尽兴的小推车放下了,不知道是出于害怕那个工作人员还是出于什么原因。Mike的妈妈也感叹,孩子怎么这么在意别人的表情和脸色了!

当孩子开始看大人的脸色行事,我感觉真的不能夸孩子懂事了,而是提醒大人们注意了,孩子更敏感了,孩子更需要爱的呵护了。大人们一定要用爱与肯定的眼神,爱与完全接纳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那么小的一个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天真无邪地嬉戏,却在玩耍时去察言观色,看大人们的脸色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被驯化出来不是出于本能的高情商不要也罢。因为这种察言观色的背后是孩子内心的矛盾和压力,畏惧和退缩。

六、否定导致对抗

一天,我带着孩子去一个小镇的幼儿园,进门时看到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正把着大门,眼巴巴地盯着门外,原来是想回家。一位男老师抱起他往回走,可是男孩使劲扭动着身体,挣脱了男老师的怀抱,但是男老师没放弃还是使劲地去抱他,男孩挣脱不掉只好拼命大哭,男老师一圈圈地抱着孩子转,十几分钟过去依然无济于事;满头大汗的男老师实在没辙,把男孩交给了一个女老师,说“这孩子太犟了”,那个女老师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应付周围的小朋友,男孩还是扭动着身体大声哭闹……我伸出手说:“来,阿姨抱抱”。那个男孩一下子伸手让我抱,同时停止了哭闹。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但是因为我没有说任何话否定他,没有说他犟,没有强迫他去改变,而是在他悲伤的时候接受他抱抱他,所以他很快安定下来,一声不吭地拉着我的手站在滑梯上,他没玩,因为他对那个环境还不是特别熟悉,他还没有建立起完全的安全感。她可能听不懂我的语言,但是他拉着我的手却感觉到我对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感受到安全而不再挣扎和对抗。

批评、指责、讽刺、挖苦、唠叨、罗嗦、压制、强迫、暴力手段以及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等等,都是否定式教育。
   
对一个人的否定本质上就是对其尊严的伤害,尊严是一个人精神世界里最核心的成分,所以,对尊严的伤害是最不能容忍,最不能接受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成就需求。在生命和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人的需求就主要是精神需求或心理需求,而在精神需求中,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尊重需求。尊重是爱的基础,尊重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尊重是归属感的基础,不被认可,不被接纳,不被尊重,就无法产生归属感。而成就需求,或自我价值的实现本质上就是更高意义上的尊重需求。所以说,在人的精神需求或心理需求中,最主要,最根本的是尊重需求,所以,对尊严的伤害是最不能接受,最不能容忍的。

逆反心理的形成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来自强势人物的否定或管制。这样的否定或管制使对方无法反抗,无力对抗,才会转化为潜在的对抗情绪,同龄孩子之间的否定或伤害会引起当时的对抗,不满情绪能够及时释放,不会积压成为逆反心理。二是不愿意接受否定或管制。假如孩子们愿意接受你的否定或管制,那就会形成他们的自我否定或自我管制,就不再逆反了。只有在不愿意接受,而又无法反抗,无力反抗时才会形成逆反心理。

学会接纳、共情和尊重。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我们去尊重她的独立和独特性。

七、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

我们压迫更加尊重孩子,更加了解他们成长的需要和规律,并通过我们的专业支持来帮助他们成长。人的发展像种子一样,会按照大自然给它设计的程序发芽成长。不要试图让孩子超越自然发展的节律,应该像尊重大自然那样去尊重孩子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或一厢情愿地给孩子预设一个成长模式,把孩子硬套进去。

幼儿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要了解他们就需要心灵的洞察和认真的聆听。我们要贴近地感受孩子,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每个幼儿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的树一样,它们会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我们的教育就是力求把孩子培养成符合他的特点和性格的人。(下面是日记中的段落)

反思一下,我那无数次的唠唠叨叨,那无数次把孩子惹得哭闹以及自己因为怨孩子不听话而惹来的满肚子怨气,真的是自讨苦吃或者是费力不讨好。

正好下午读了一点《爱的教育》,恍然大悟,摘录一下以警示自己,不要再瞎担心或自寻烦恼。

我们从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
  这好像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但却认为精神的种子从不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在儿童的精神上,我们一直在充当一个角色——“造物主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成为人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一旦遭到破坏,他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所以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但是今天,当我们把儿童的自我、知识各分一堆时,一切都被破坏了,我们再也找不到儿童内在的秘密。迫不及待地想让儿童获得知识的想法桎梏了我们,并使我们产生了偏见,还有一大堆被称为知识的垃圾,这些都破坏了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只有承认儿童有精神胚胎并相信他,人类成长的秘密才会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展现给我们。

 

八、早教理论

幼儿学习认字、读句子、看书,使用的方法和他们学说话完全一样。道理很简单。我们已经说过,大脑透过眼睛的观察和耳朵听到声音,学习新的事物。

耳朵听到的声音,例如一句话,转变成一连串的脉冲(神精突触的传达讯号),传达到大脑,再由大脑重新组合,并且理解这句话想要传达的意义。

眼睛看到一个字或影像时也是如此。讯息转变成一连串的脉冲,传达到大脑,由大脑重组及解读。大脑的作用非常神奇。眼睛看到的影像及耳朵听到的声音,都必须经由大脑诠释。许多动物的视力或听觉都比人类更敏锐,但它们的大脑无法了解人类的语言或文字。

许多人最初的记忆都是从幼稚园开始,通常并不是愉快的经验。在孩子求知欲最强的时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是孩子拒绝学习,或是教育的方式错了?

把几乎很少离家的孩子,放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离开熟悉的母亲和温暖的家,同时还要求他遵守团体的纪律,读一些他不感兴趣的琐碎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启蒙教育。

孩子虽然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却缺乏判断力,很容易把上学和离开妈妈的不愉快联想在一起;许多孩子甚至装病(通常不会成功)逃避上学。这种情形也造成老师教学上的困扰。如果让孩子在幼年时,先培养阅读与学习的兴趣,上学之后离开妈妈,所受到的心理冲击将可以减至最低。-----摘自杜曼的《如何教孩子阅读》

杜曼的五本书和七田真的书籍可以作为早教参考,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不同的课程。杜曼的《如何让宝宝身体强健》里面有详细的针对不同月龄宝宝的锻炼方法和目标,简单易行,孩子又喜欢,对于孩子的感觉统合有非常好的效果,也确实能促进孩子身体健康。《如何让宝宝聪明》《阅读》《数学》《百科》等五本书里分别针对不同月龄的孩子制定了明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我亲自给自己的孩子做过闪卡,效果非常好,系统坚持下来对开发孩子的右脑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自学能力确实非常好。

七田真的早教书籍和早教方法也非常好,强调早教育儿先育心的理念,注重孩子心灵的健康,在此基础上开发智力和身体才有意义。分年龄分阶段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阅读(0) | 留言(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育儿网网友对宸宸说:2012-10-30 14:24:29
  • 说得真好!用心的好妈妈
  • swallow575对宸宸说:2012-08-31 09:39:57
  • 学习了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