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北宸要吃西红柿,吃到一半,跑过来对我说:“妈妈,这是我用西红柿创作的小屋,这是床,这是沙发……”
最近她明白了创意的重要性,所以可以不像以前那样再特别在乎画的像不像,好看还是不好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孩子一下子就能明白的,尤其是对于三岁多的孩子,她对自己的要求,以及渴望别人认同的愿望极强,因此每次当她在黑板上画画或者在沙堆里制作东西或者在IPAD里画画时,她会对着自己的东西不满意地大哭,说:“我画的一点也不像,太难看了,我为什么不会画画……”
这时候大人如果说:“不要着急,慢慢画,你画的很好,别着急……”这话如同火上浇油,于事无补,反而让孩子哭得更加厉害。
孩子的改变源于成人的语言,语言若带给她的是认同理解和力量,她对自己的肯定和接纳就此产生,于是一切矛盾似乎都有缓解的可能。
某晚,倪北宸对着IPAD里自己画的葡萄大哭:“啊,我画的怎么(和图例)一点也不像,太难看了。”
我说:“你看你画的葡萄虽然和IPAD上的那个例子不像,但是和超市里卖的葡萄多像啊,和葡萄架上的葡萄多相似啊,这才是你对葡萄的理解。真正的艺术不管是画画还是跳舞还是弹琴,都是在表达人的情感和心情,是人的创造。如果单纯地按着别人画的样子画出来,跳出来或弹出来,那就是模仿而不是创造。只有创造才是有生命力的,单纯的模仿每个人画的都一样,那还能是艺术吗?”
她的心灵一下子被我这几句话点拨了,她开始认真地在她画的葡萄上涂色,然后自己欣赏着自己的葡萄说:“妈妈,这是我创造出的作品,不是模仿的,我的葡萄是和超市里的一串串的葡萄很相像的。”
此后,她每天都要画画,不管画得如何,她虽然偶尔有些急躁,但是却能自言自语“这是我自己创作的作品,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创造。”时常,她邀我和她一起在黑板上或者IPAD上画画,我依然故意用我的方式乱画表达我对自己创作的认可和欣赏,看着我的表情,听着我对我自己作品的肯定,我如同她的一面镜子,我的表情和语言都是她所效仿的,她也能自豪地开心地面对她自己的作品,哪怕那作品根本变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