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提高抗挫力的人是父母
4月15日,星期一,晴
现在的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智力培养外,也开始注重逆商的培养,希望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有颗强大的心,能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觉得其实需要提高抗挫力的是爸爸妈妈们。
场景一
一个小女孩去院子里玩,大点的孩子说“我再也不跟你玩啦。”这个大孩子总是这样对待这个小女孩。孩子的爸爸看不过去了,说“她这么对你,你怎么还要跟她玩啊?”女孩说:“她不跟我玩,我就跟着她,然后她就跟我玩了。”孩子的家长感觉孩子这么乞求别人,真是可怜。
场景二
幼儿园门口,一个家长看见自己孩子的脸上被抓破了一点。“谁抓的?”孩子支支吾吾地,说不知道。家长“谁抓的?我带你去找老师。告诉你多少次啦,小朋友抓你你就打他,大喊大叫让老师来。”
场景三
一个小学生偶然说出班上同学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乌龟”。家长勃然大怒,“乌龟是什么,乌龟就是王八蛋。他们骂你乌龟王八蛋。明天谁骂你你就给我打,老师批评了责任我来承担。你不打回来我就打你,不可以让人骂你乌龟王八蛋。”
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孩子和孩子在一起说些“我不跟你玩啦”之类的话也是非常普遍的;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开些玩笑,胡说八道一通也是常有的事儿,然而我们的家长太把这些当回事了。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怎么能够让我的孩子受气被欺负呢?
其实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并没有家长感受到的那种不满、被伤害、被侮辱、和愤怒。小朋友这一分钟还说“我不跟你玩啦”下一秒钟又玩在一起的很多,孩子根本不会觉得自己可怜巴巴的;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不小心把哪里弄破了也是可能的,小朋友自己都没觉得疼,也不在意,更谈不上被欺负了;当一个小孩被别的孩子起外号的时候,孩子们可能并不是大人想象的那样恶毒、故意要侮辱。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是父母自己感觉被欺负、被侮辱,看着孩子和别的孩子的互动并不如自己想象和期待的完美内心感到痛苦,然后把这种负面感受投射给孩子,以爱和保护孩子的名义教育孩子该如何如何。然而很多时候事实是,当父母还在痛苦和纠结的时候,孩子们早已经放下或者忘记,他们有独特的和别人相处的方式。
喜乐曾经在幼儿园里面连续三次被一个孩子抓伤。然而她现在提起那个孩子的时候都是说“XXX是我的好朋友”。和朋友在儿童乐园玩的时候两个女孩吵架,一个不理一个,过一会儿,喜乐都跟人说“XXX是我的好朋友。”星期六袋鼠爸爸带着喜乐参加滑冰比赛,喜乐给袋鼠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兴奋极了,仿佛她就是冠军。回来以后每天都多次谈论她参加了比赛。后来袋鼠爸爸才告诉我其实喜乐得的是最后一名。我一听心里微微一笑,有种想哭的幸福,感谢上帝让我的小喜乐有一颗容易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