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日记中我和成爸曾经颇为自豪的盘点过成成自小到大所看的书目,对于我们为他所选书的质量、品种及数量都颇为自得。这些年来,成成爱看书的好习惯也一直是我们非常满意的一点。
这学期开学时我给他买了一套林海音奶奶讲寓言,他阅读兴趣颇高。给他读书时,我也非常注意方法,尽量结合他的生活经验将那些成语转换成他能接受的方式,效果挺好。他知道刻舟求剑的可笑之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关系等等。最近看的三国演义使得他有了新偶像:要像诸葛亮一样聪明。
一方面我们得意于成成表达能力的快速发展,使用语言的恰当,另一方面我们也发愁小家伙越来越会狡辩。只是我现在更头疼他因为爱看书所导致的行为坏毛病:拖沓、不分时间场合只顾看书。
因为9月份开学就要上小学了,我已经开始在做幼小衔接的工作,可惜的是我现在反省发现我把幼小衔接的重点弄偏了。我听了成成同学妈妈的建议,买了专门针对小学入学的题册(而这类书是我以前最为不屑一顾的,但是迫于环境的压力,终不能免俗。)成成做起来也很感兴趣,有时候还会主动提出要做题。但是现在我发现了自己巨大的失误:上小学的习惯问题。
幼儿园的教育注重自主、鼓励探索、张扬个性,让孩子自发自觉的去学习、成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耐心的给他们时间,允许或者说是容忍他们犯错。总之在幼儿园,大多数孩子的自由度很高(主要是指具有较好办园理念的公办园)。比如说,早上入园的时间很灵活,没有严格的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子并非生病,很晚才晃悠悠的来到幼儿园,成成就是经常这样。可是到了小学,严格的上学放学时间线,固定的每堂课40分钟成为孩子一下子面临的一个极大的变化。成成要上的小学就在家门口,下楼步行估计5分钟。每天成成早上在家磨叽的时候,早操歌曲已经响起。
4月底开始成成病了两次,父母心疼呵护之余,我发现成成的一些坏习惯有深化之趋势。本来大班开始,成成早上自己主动吃饭的习惯已经不错了,虽然还是在各个房间磨蹭,但是通常在我大喝一声后,会很快归位该干啥干啥。可是这两次生病之后,重复旧观。或者起床慢,要和我腻歪一会,或者非常积极的拿出书,极为认真的看书,或者缠着你给讲故事。我急着上班,经常火冒三丈,大声呵斥效果不佳,干脆上手,他肥肥的小屁股经常被狠狠的打上一巴掌,有时候我的手都震的疼。成成似乎无所谓,依然趴着或坐着看书。喊他时只听到声音,见不到人。我很严肃的说:不要告诉我你知道了,我需要看到你做到了。成成似乎有所收敛,只是似乎。
幸运的是成成大姑这段时间一直在我们这里,早上可以帮我给他吃饭、送到幼儿园。这固然减轻了我的负担,但是也加重了成成的坏毛病,因为他有了后援。
我希望自己能在问题还没有太严重之前,帮助成成改掉坏毛病,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做事不拖沓的好习惯。
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尽管从理论上讲,我是很清楚的,可实际上对于成成的教育,我们有时候无意中放大了自由的范围,而对纪律的形成却没有足够重视,通常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去反思,去采取措施,幻想着可以很快收到效果。但是一切想直接达到纪律的目的都是不能实现的,真正的纪律对于儿童来说必须是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蒙台梭利)。
成成爱看书,但是收拾书的习惯不好。我们曾说希望他在家里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书,(因为我印象中小时候家里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没有重视对书籍的整理存放,导致成成现在也是随看随放。我和成爸早上起床后会随便走走,上卫生间会拿本书或手机,成成振振有词有样学样。
由此我觉得幼小衔接实际上是学习方式的衔接,并非学习内容的衔接。还有三个月成成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期盼之余如何顺利过渡,需要我们认真对待。